佛名者三十年矣。兼持金刚经。开卷时。每谓众圣监临。不敢踞坐。忽断食。日饮水数盂。阅四旬。梦三比邱手执莲华。谓媪曰。吾先为汝种此华。今日当开。故来迓汝。既觉。请僧同唱佛名。端坐而化(佛祖统纪)。

  裴氏女

  汾阳人。清净自居。专志念佛。临终。索火焚香。言佛来迎我。我当往生。已而天华飞坠。安坐而化(佛祖统纪)。

  孙媪

  明州人。孀居三十年。日常念佛。兼手制衣衾袜履。施诸比邱。一日微疾。梦至忏堂。身挂缦衣。随诸比邱。经行绕佛。既觉。沐浴更净衣。请僧行忏。亲诣佛前。诵阿弥陀经。至一心不乱。左手结印。寂然坐逝。空中奏天乐声。闻于远近(佛祖统纪)。

  秦媪

  名净坚。松江人。志慕大法。厌恶女身。与夫别处。严持戒律。晨夕修净土忏仪。礼佛千拜。兼阅华严般若法华光明诸大乘经。日无虚晷。一日。方端坐室中。忽有光明照空。逾于皎日。面西而逝(佛祖统纪)。

  蒋十八妻者

  海盐人。中岁与其夫断除爱欲。日诵大乘经。历四十余年。一日。各洗漱更衣。炷香唱佛名。并书一颂而逝。蒋颂曰。这个幻身。四大合成。今日分散。各归其根。诸幻既灭。灰飞烟绝。如空中风。犹碧天月。既无障碍。又能皎洁。一切永断。无有言说。四十年来。脱离嗜欲。惟阐大乘。朝诵暮读。今朝摆手西归。自有现成果足。其妻颂曰。看过莲经万四千。平生香火有因缘。西方自是吾归路。风月同乘般若船(闲窗括异志)。

  沈媪

  钱塘人。持佛号十余年。日益精进。尝属画师绘八尺阿弥陀像。及有疾。安设床前。晨夕系念。并请僧同持佛号。忽语众曰。有一大僧授我金座。吾当乘之。遂耸身前席。众唱佛益力。媪曰。念佛功德。已登莲台。吾其往矣。遂瞑(佛祖统纪)。

  孟氏

  醴泉人。既嫁。得痼疾。有僧教以专持佛名。行之三年。忽谓夫曰。可急报诸亲属。吾将去矣。已而送者毕集。孟氏焚香。与众唱佛名。顷之。见一沙门振锡空中曰。汝当往生。俄而幡盖翩翻。佛与菩萨。同时俱至。遂化去(佛祖统纪)。

  陈氏

  吴兴人。受持斋戒。以禅诵为乐。持佛名者三十年。兼诵法华经五千部。金刚弥陀二经。各五千四十八部。一日不食。家人问何欲。曰。欲求见佛耳。遂右胁而化(佛祖统纪)。

  胡媪

  名净安。会稽人。专修净业。礼阿弥陀佛八万四千相好。每一相好。各礼一拜。如是者四度。偶得微疾。见佛来迎。安痒坐逝。路人皆闻空中乐声。隐隐西去(佛祖统纪)。

  周氏

  嘉禾人。适孙氏。与舅姑同修净业。感室中佛像现光。香华盈案。或空中现诸佛菩萨。时闻天乐。或闻空中诵经声(佛祖统纪)。

  李氏女

  江陵人。父名元宗。女年十三。梦一梵僧谓曰。汝有善根。何不持诵金刚经。世间人日诵是经一卷。阳间增寿。命终即生天。若能究竟般若。直到涅槃彼岸。即或未达经意。阴府亦不能拘录。当受种种胜报。女信之。遂日诵金刚经三十卷。年二十四。不愿有家。忽患伤寒。三日卒。冥王云。此女有般若功。即放还。临去。王嘱曰。汝父造业。已减寿二纪。缘平日好取生鱼作鲙。今有鱼七千余头。诉冤索命。归白汝父。每夜梦落网中。昼则头痛。此鱼冤也。女还白父。元宗大惊。遂偕往天宁寺。斋百僧。断荤酒。手书金刚经四十九卷。书毕。元宗忽梦数千青衣童子。向之拜曰。我等负冤日久今蒙写经功德。咸乘善力。出离苦趣。生善道矣。君既释冤。又当益寿。元宗自此持诵益虔。寿至百二十岁。无疾沐浴坐逝(金刚证果)。

  王迪功妻

  奉佛甚虔。日诵金刚经。迪功好猎。一日猎罢归家。值其妻诵经。要迪功同诵第十五分。未终卷。即舍去。后五年。迪功中风。经年卧床。一日为二使者追去。见阎摩王。王怒责曰。汝受爵禄。不知修善。却好杀害生命。减算绝禄。不足蔽罪。令狱吏驱八镬汤。鬼吏检簿告王曰。此人杀业虽重。生前曾与妻同念金刚经一分。合免罪放还。王敕于镬汤内取一杓汤淋其背。使知警戒。遂放还。而疽发于背。痛不可忍。呼妻佛前代誓。不敢再伤物命。且愿手书金刚经。终身受持其夜梦一僧手摩其背。三匝。天明。脱然而愈(金刚持验记)。

  蒋氏女

  上海鹤沙人。生当元季。年十三。梦白衣大士摩其顶曰。汝有身毒国夙缘。当离尘八道。为授五戒。名曰道本。女觉。白其梦于母。即绝荤血。日诵梵经。越八年。告诀于母曰。某月日当逝。请剃发。服比邱尼服。从之。至期。沐浴坐化。时至正十四年三月廿八日也。茶毗日。五色光起。舍利如凝脂。异香经日不散。送者千人。莫不叹异(五茸志异)。

  郑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