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必须当差已逾三十年,方准得顶戴。而御前太监,又必须自幼净身,方准充当,可谓慎矣。

  ◎拔贡年分从前拔贡之制,无一定年限。乾隆七年,谕曰:“从前选拔,或数十年一举,或二十年一举。今则六年一举,为期太促。应酌量变通,定为十二年一次,皆以酉年举行,著为令。”

  按拔贡之科,每十二年,学臣于府、州、县学廪生内各举一名,贡入京师,钦简大臣会考后,拔其优等,再赴朝考,入选者以七品小京官分部观政,或以知县分发直省叙补,其余贡生,均以州佐教职选用。今称拔贡为明经。按唐制有六科:一曰秀才,二曰明经,三曰进士,四曰明法,五曰明书,六曰明算。进士试诗赋,明经试经术,与今不同也。

  ◎殿试策不用草茅字故事,于试策前后,均有一定体制,末云:“臣草茅新进,罔识忌讳,干冒宸聪”云云。嘉庆八年,特旨将“草茅新进”四字改为“末学新进”。因准宗室应试,不宜用草茅字样,一体改之。

  ◎帅印关防国初廓清疆宇,命将出师,其时有安远靖寇大将军、宁南荡寇大将军、平蛮荡寇将军、靖海将军、讨逆将军各号。今考皇史成尊藏印信共十五颗,无四字名号之帅印矣。其一为总理一切军务储糈经略大臣关防,其次奉命、抚远、宁远、安东、征南、平西、平北大将军印共七颗,又其次曰镇海、扬威、靖逆、靖东、征南、定西、定北将军印共七颗。凡遇命将出师,开列印目,奏请颁发,凯撤之日,纳于皇史成。雍正六年,特铸钦差大臣关防六颗,三品以上大员奉使用之,式样与督抚关防同;钦差官员关防四颗,四品以下使臣用之,式样如道员关防。

  谨按钦差大臣关防于满汉篆文之中,铸清字一行。

  ◎满汉官员准用家人数目传曰,官盛任使,所以劝仕也。古人一命之荣,即思力庇无告,不以君禄自私其家,亦何尝不有助于事理也。杜祁公罢归后,仆从如故,或劝之少杀,公叹曰:“既窃厚禄,又窃高士之名,吾不忍为也。”本朝康熙年,粤督周有德,镶红旗汉军人,忧居于家。值吴三桂之叛,起为四川总督,闻命陛辞,选带家丁四百名,星夜前进。时四川文武已降贼,周有德至广元县,大败之,遂克其城,声威大振,论者贤之,载于《八旗名臣传》中。初未尝以仆从多寡定其人也,后因督抚置买奴仆太多,有至千人者,乃于康熙二十五年,议准外任官员,除携带兄弟妻子外,汉督抚准带家人五十人,藩臬准带四十人,道府准带三十人,同通州县准带二十人,州同以下杂职准带十人,妇女亦不得过此,厨役等不在此数。旗员外官,蓄养家人,准照此例倍之。按此则仆从多寡,不以所司繁简而论,均以职分尊卑而定,以示等威也。

  今人每以减仆从为美名,要必观其厚禄所余,作何散用。要知天下之阡陌有限,国中之生齿无穷。身享无仕,家广田园,进可以显,退可以耕。岂可一视游食皆为无赖,既不能使其安有恒业,又绝其谋生游食之途,岂不痛哉!故为大臣者,应以一夫不获为己任。又按古之为将者,必有家卒。《春秋传》,冉求以武城人三百为己徒卒。《三国志。吕虔传》,领泰山太守,将家兵到郡,郭祖、公孙犊等皆降。《晋书。王浑传》,为司徒,楚王玮将害汝南王亮,浑辞疾归第,以家兵千余人闭门拒玮,玮不敢逼。是古人家兵之多,于此可见。

  ◎比丁故事,凡八旗外任文武官员、各省驻防旗人、北部蒙古藩属、附京皇粮庄头,每届三年,均有比丁之例。外任官员,由本旗都统行令该督抚,查考随任亲属男女人口、年岁及家丁若干名口,开报达部;外藩王公,各因其地,由盟长或将军都统查其人丁、军实,开报于理藩院存记;庄户由内务府遣司员周历查核,统皆谓之比丁。《周礼。小司徒》:“三年则大比。”注云:“大比谓使天下更简阅民数及其财物也。”郑司农云:“五家为比,故以比为名。”是比丁之制,乃三代之成法也。

  按今以乡试为大比,似于《周礼》之义相左。

  ◎五经博士经博士者,师儒之职,异于太常也。汉成帝阳朔二年,诏曰:“古之立太学,将以传先王之业,流化于天下也。儒林之官,四海渊源,宜皆明习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否则学者无述焉,为下所轻,非所以尊道德也。”“丞相、御史其与中二千石、二千石杂举可充博士,任使卓然可观。”盖古人师儒教授,必专一经,故每经专设博士若干人,为讲导之资。唐宋以前,取士皆用九经。自胜国以来,只用五经,故曰五经博士。五经者:《诗》、《书》、《易》、《春秋》、《礼记》也。九经者,益以《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二传也。今师儒不设专经,其五经博士改为位置圣贤后裔袭替之官,非用以讲导经术者也。

  按今国子监别有博士二员,固与翰林院之五经博士不同,亦无讲导之责,与监丞、典簿为一阶,有如部寺之司务耳。昔吾友戏曰:“古则有瘦羊博士,今则有饩羊博士。”则其为学校备员,又可想矣。

  博士者,明习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