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识略
  清 丁绍仪 撰
  ●序号 篇名
  1 周序
  2 自序
  3 东瀛识略目录
  4 东瀛识略卷一
  5 建置
  6 疆域
  7 东瀛识略卷二
  8 粮课
  9 税饷
  10 东瀛识略卷三
  11 学校
  12 习尚
  13 东瀛识略卷四
  14 营制
  15 屯隘
  16 东瀛识略卷五
  17 海防
  18 物产
  19 东瀛识略卷六
  20 番社
  21 番俗
  22 东瀛识略卷七
  23 奇异
  24 兵燹
  25 东瀛识略卷八
  26 遗闻
  27 外纪
  ●书籍简介
 ●周序
  凡人读书立说,咸思有裨于用。寻章摘句,固不足贵;即镕铸经史,发为伟词,而于朝章政典、今昔形势、闾阎风尚与夫因革损益诸端委,不能察微知著、洞悉利病,甚或喜新非故、专务严刻,昧大体而炫私智,纵言之娓娓动听,而用之适足害道,则亦等之卮言,君子无取焉。若杏舲丁丈东瀛识略一编则异是。丈昔游台湾,就所见闻,笔志而论列之,仅五万余言,而台事已包罗备具;意在厚民生、移习俗,防微杜渐,奠岩疆于磐石。彼时丈年方壮,坐而言者将起而行之。乃仕闽未久,擅责大吏,舆人为所愠,会中丞檄丈带兵解泉州围,指为违例夤缘,被劾去。知者咸为丈惜。然以丈之才而自甘永遁不复出,濂独深为斯民惜耳。是书久秘笥中,今值濂自台内渡,命加参订,且言将付之梓,供他日覆瓿之需。濂承乏鹿港、淡水近两年,簿书鞅掌,不克有所建树,亦不遑有所记述,愧无以副委嘱;请缀数语,用广丈意。夫瓿蓄酱器也,有物覆之,则酱不败。即小喻大,其为用也,乌可少哉?又岂小补已哉!质之通儒,当不以鄙言为谬。时同治癸酉春三月中浣,愚侄浚周式濂拜序。
  ●自序
  道光丁未秋,余以归妹至彰化;及冬礼成,省黄浣云师于台湾郡廨。时守台者父执同涧南太守适兼台湾道篆,嘱余襄理度支,并佐浣云师稽核台郡文册,勾留者八阅月。凡台事之堪资谈助者,入耳经目,辄笔识之,并附缀管窥所及,竟得八卷。内渡后,弃置箧衍,久不省记。戊辰夏,禧儿承乏噶玛兰;将行,因检录数条畀之。会张焕堂观察邀办通商笔墨,得于案牍中略稔时事,复墨数行于后。去岁归省松楸,次婿钟伟臣请任刊资;随遣佛奴三十辈来,爰即付之手民。古人言儒者胸怀当上下三千年、纵横一万里;今所识地不越千里、时不及二百年,而笔又冗弱,顾乃灾及枣梨,非敢谓足备志乘之采,聊供覆瓿而已。时同治十二年癸酉夏四月,丁绍仪识于福州寓庐。
  书刊未半,资已不敷,禧儿又以邻封及民捐事横罹降秋,心情烦劣,谋食方艰;剞氏频催,力无以应。黄星樵妹婿惜其半途而废,慨然以番银三十枚见助,乃克告成。时已越秋徂冬,虹藏不见矣。绍仪又识。

  ●东瀛识略卷一
  无锡丁绍仪杏舲纂
  建置
  康熙二十二年夏,福建水师提督、后封靖海侯施琅,统师征郑氏,克澎湖岛;郑成功之孙克■〈臧上土下〉震慑归诚,纳所辟台湾地。朝议墟之。琅奏言地广而腴,且关系四省要害,宜留为外蔽,不可弃(时尚未知山东、天津、辽阳各口由台可以迳达,故云四省)。二十三年,圣祖断自宸衷,即成功所置承天府、总名东都、成功子经改称东宁者,设台湾府,隶福建布政使司,为入中国版图所自始。领县三:附府曰台湾、南曰凤山、北曰诸罗(今名嘉义)。雍正初,于诸罗以北设县一,曰彰化;厅一,曰淡水;改台湾县属澎湖巡检为通判,设澎湖厅。嘉庆间,又于淡水以北迤而东设厅一,曰噶玛兰。
  台湾之称,于古无考。文献通考云:“澎湖旁有毗舍耶国,言语不通,袒裸睢盱,殆非人类”;颇与土番情状相似。然中国及东西洋人均未尝至,即明初郑和、王三保遍历东南洋,亦未言及有台湾也。嘉靖末,海寇林道干被都督俞大猷所逐,遁入其地;旋弃而之占城。万历间,奸民颜思齐自日本窜往屯踞,始有台湾名。明季,莆田周婴所著远游集以台湾为台员,殆闽音讹耳。台地有中土民,自道干、思齐始。思齐死,其党推郑成功之父芝龙为魁。崇祯初,芝龙就明抚,荷兰乃往筑城居之;故成功语荷兰曰:“此地本先人故物,当以见还”。荷兰战不胜,遂遁。郑氏据为巢穴,辟地渐广。今府县以台湾名,盖沿郑氏旧称,其义莫详也。
  台湾县附府为治,本郑氏承天府地;康熙二十三年设知县、县丞、典史各一员、县学教谕一员。时改福建巡海道为台厦兵备道兼学政事,并设知府一员、海防同知一员、经历一员、府学教授一员,均驻县城;巡检二员,一驻新港,一驻澎湖。六十年,改台厦兵备道为台厦道。六十一年,添设满汉巡台御史二员,亦驻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