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河。里木河。在伊犁。金沙江之西。曰澜沧江。曰喀喇乌苏河。曰雅鲁藏布河。俱在西藏。极东。三姓所属。海中大洲。偏东三十一度二十分。极西。喀什噶尔葱岭之西。偏西四十七度。极北。唐努乌梁海托罗斯岭。北极高五十六度四十分。极南。广东琼州府之崖州。北极高十八度十三分。凡东西相距七十八度有奇。南北相距三十八度有奇。

  长安地气 
赵翼

地气之盛衰。久则必变。唐开元天宝间。地气自西北转东北之大变局也。秦中自古为帝王州。周秦西汉递都之。苻秦姚秦。西魏后周。相间割据。隋文帝迁都于龙首山下。距故城仅二十余里。仍秦地也。自是混一天下。成大一统。唐因之。至开元天宝。而长安之盛极矣。盛极必衰。理固然也。是时地气将自西趋东北。故突生安史以兆其端。自后河朔三镇。名虽属唐。仅同化外縻。不复能臂指相使。盖东北之气将兴。西方之气已不能包举而收摄之也。东北之气。始兴而未盛。故虽不为西所制。尚不能制西。西之气渐衰而未竭。故虽不能制东北。尚不为东北所制。而无如气已日薄一日。帝居遂不能安。于是元宗避禄山。有成都之行。代宗避吐蕃。有陕州之行。德宗避泾师。有奉天梁洋之行。地之臲不安。知气之消耗渐散。迨僖宗走成都。走兴元。走凤翔。昭宗走莎城。走华州。又被于凤翔。被迁于洛。而长安自此夷为郡县矣。当长安夷为郡县之时。契丹安巴坚已起于辽。

此正地气自西趋东北之消息。特以气虽东北趋。而尚未尽结。故仅有幽蓟而不能统一中原。而气之东北趋者。则有洛阳汴梁为之迤逦潜引。如堪舆家所谓过峡者。至一二百年。而东北之气积而益固。于是金源遂有天下之半。元明遂有天下之全。至我 朝不惟有天下之全。且又扩西北塞外数万里。皆控制于东北。此王气全结于东北之明证也。而抑知转移关键乃在开元天宝时哉。今就唐书所载。开宝以后。长安景象。日渐衰耗之处。撮而之。可以验地气之变也。

唐人诗。所长安都会之繁盛。宫阙之壮丽。以及韦曲莺花曲江亭馆广运潭之奇宝异锦华清宫之香车宝马。至天宝而极矣。安禄山兵陷长安。宫殿未损。收京时。战于香积寺。贼将张通儒守长安。闻败即遁。未暇焚剽。惟太庙为贼所焚故肃宗入京作九庙神主告享于长乐殿都会之雄丽如故也。代宗时。吐蕃所燔。惟衢衖庐舍。而宫殿仍旧。朱泚之乱。李晟收京时。诸将请先拔外城。然后北清宫阙。晟曰。若收坊市。地隘人嚣。非计也。贼兵皆在苑中。自苑击之。贼走不暇。则宫阙保安。乃自光泰门入。泚果遁去。远方居人。至有越宿始知者。则并坊市亦无恙矣。故晟表有云。钟不惊。庙貌如故。地运尚有百余年。故不至一旦尽扫也。黄巢之乱。九衢三内。宫室尚宛然。自诸道勤王兵破贼后。入城争货相攻。纵火焚掠。市肆十去六七。大内惟含元殿独存。此外惟西内南内及光启宫而已。僖宗在蜀。诏京兆尹王徽修复。徽稍稍完聚。及奉表请帝还。其表有云。初议修崇。未全壮丽。则非复旧时景象可知也。及昭宗时。因王重荣李克用沙苑之战。田令孜帝出奔。焚坊市。并火宫城。仅存昭阳蓬莱二宫。还京后。坐席未暖。又因李茂贞之逼。奔华州。岐军入京。宫室廛闾。鞠为灰烬。自中和以来。王徽葺构之功。至是又扫地而尽。于是长安王气衰歇无余矣。见李晟王徽田令孜及黄巢等传

  秦蜀荆楚形势议 
蒋伊

蜀江东下。黄河南注。天下大势。分为南北。而挈南北之轻重者。在川陕而已。陕西南通楚蜀。东连豫晋。其所以为形势之首者。以其足夺黄河之险也。四川北走秦凤。东下荆襄。其所以为阨塞之区者。以其足夺长江之险也。自古以来。守在秦者。战必在蜀。得蜀则南可下。守在蜀者。战必在秦。不得秦。则北不可定。然皆利于速战而不能持久。则岂非以馈运之故哉。全陕之势。咸阳三辅。而屏蔽实在陇右。今河陇未靖。长安未易守也。况汉中当蜀口。寇若一枝出秦陇。窥长安。而悉其锐以趋汉江。合西山之寇。以攻郧襄。此亦天下之深忧也。荆楚之势。一曰彝陵。王浚治楼船。下益州。破荆门彝道。是彝陵者。荆州之门户也。一曰襄阳。梁武起兵于此。以平石头。元兵下宋。先取襄樊。是襄邓者。全楚之首也。知有彝陵荆州。而不知为襄阳之备。非真知势者也。寇若以疑兵出岳州。而从汉江窥襄阳。则可以扼我之首。而北之门户塞矣。将荆州亦不能以自固。知敌之所攻。则知我之所守。明于守之要害。则可以知战之利钝。方其始也。汉中平阳之间利用守。长沙澧岳之间利用战。何则。蜀之馈饷难继。而长沙财赋甲天下。不虑转输也。主兵者反是。能无败乎。今则荆楚之势。进不得战。而秦蜀之势。且退不能守矣。此可为长叹息者也。在陕之所恃者。沿边之劲旅耳。而馈饷之途。无由自致。夫以数万之众。而欲责其枵腹荷戈。是不战而先自败也。至荆岳之间。则以不生不息之财。养不耕不战之兵。使寇得安意肆志。而养其全力。以出于秦。天下之势。方如敝庐。补其奥。又虑其隅。整其桷。又虞其栋。搘持之道。是所望于策矣。

  陕甘资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