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之有司。不以实者罪之。有死亡移徙则以告。如此则民之良顽。已约略可矣。而其间有窝顿匪类。迹诡秘者。与夫里巷小偷。罪名未著者。许密以闻。而官自令人督察之。今在城每里有地方主之。在乡每区有巡检司弓兵主之。是皆可使司其事者也。仍严为令曰管内有如此人而不以闻者。事发觉则保甲长罪与本犯同。地方弓兵亦如之。惟此令务在必行。而其它科条则一切蠲除之。如此则既不至于扰民。而亦足使盗贼鲜容身之地。其于弥盗安民未必非一助也。

  凤台县志论编查 
李兆洛

谨案编查户口以严保甲。为政之急务也。凤台地广人稀。其湖洼之地。往往弥望四五里无聚落。遂至藏奸薮慝。时时为扰。则保甲尤宜急讲。而行此实有数难焉。村落大者不过十余家。小者或一二户。彼此相距或四五里。奇零星散。无从合并。一家为匪。则数家从风。一村为匪。则数村染习。从恶如崩。波流之势。且为匪必结党。善良遂无以自立。即能自立。亦不敢撄其锋。此由积习渐靡。相纠相坐之法不能一朝制也。民性不恋土。无业者辄流散四出。谓之趁荒。或弥年累月不归。十室而三四。其外来者。则又随宜逐便。营土屋附田塍为居。或弥年累月不去。不忍逐又不可编。则派甲派总之术又穷。今 国家休养生息。百有余年。仁溥义浃。四达交通。无远弗届。生齿百倍于昔。斯邑独雕敝不可为。而生齿不繁者。岂非流移者众耶。是以保聚教训。戒迁徙。诘奸慝。尤不敢不兢兢。窃欲并村落之最小者。使归附近之大村落。联其什伍。毋得擅徙。外来之户不得于野僻处营结草庵栖止。其僦屋久居者随时编册登明原籍。严其任保。核其良善。其顽梗者。得即诛之。使愚民无与为非。良民日益畏法。则保甲庶几可行。然非上下一心。抚循周密。则恐大为繁扰。利未见而先受其害。呜呼。圣贤商治。必藉手于庶。夫民土著则生齿繁矣。安乐其处则民土著矣。田畴辟室屋完则安乐其处矣。勤治生则田畴辟室屋完矣。知向善则勤治生矣。明是非之路则知向善矣。除其害布其利以遂其生聚之乐。治本之道。意者无以易此欤。

  条陈四政议 
陶元

自古法无全利。亦无全害。上下皆以实心行之。则有利无害。皆以文法行之。则有害无利。且如保甲之法。清查户口。讥察出入。此大利也。每乡置循环簿。月朔报县。而县之官吏。即借文法以需索于乡。季终报郡。而郡之胥役。即借文法以需索于县。则一害也。弥盗之法。未发则先绝其萌芽。既发则互为救援。此大利也。发十三州县之皁壮。而供役于郡。远者千余里。近者百余里。久役则不堪。轮役则重困。则一害也。抽十三州县之工食。以召募十三名之皁壮。而共缉一县一村之盗贼。使十三人自备路粮。则工食不足以给费。使州县供其日用。则里下必受其烦扰。使事主资以饮食。是失盗之后再失盗也。此尤大害也。至于编船给牌。如保甲之例。使奸宄不得窜入。洋货有所稽考。此大利也。月朔报县。季终报郡。而上下皆借文法以需索。则一害也。土舍之设。用以督催黎粮。弹压蛮洞。此大利也。州县有司。借其力以营运香木。横征苛派。骚扰黎人。则一害也。总之四者之法皆良。而以实心行之。则为地方之利。若以文法束之。反为地方之害。择其利而去其害。斟酌尽善。此则存乎宪裁。非州县所敢专决者也。

  保甲三论 
黄六鸿

夫保甲之安扰视乎其法。保甲之兴废视乎其人。法之不善。有扰而无安。人之不得。名存而实亡。谓保甲之无益于民也固宜。惟夫十家之奸宄盗逃。惟甲长是稽。百家之奸宄盗逃。惟保正是问。一乡之奸宄盗逃。惟保长是综。苟非其人。则十家之众。不服其稽。百家之十甲长。不服其问。一乡之保正。不服其综。则虽奸宄盗逃。日纵横于十家百家一乡之间。宁复有所忌惮邪。故欲保甲之实行有效。非保甲长等之得其人。未见其可也。所谓保长者。邑分四乡。乡立一长。谓之保长。不曰乡而曰保者。以乡别有长。所以管摄钱谷诸事。而保长乃专司盗逃奸宄。不与乎其它者也。旧例。即以乡长而兼保事。其责任不端。而才非所用。乡长取乎年高有德。而素行服人者充之。保长取乎年力精健。才猷迈众者充之。故所用不同。而责任亦异。未可兼理也。所谓保正者。以之统率十甲长。并甲中伍壮。亦必择其才力精健。才智过人者充之。至于十家长。旧例。即以第十一家为甲长。或十家轮充。夫甲长之役。盖为稽查十家之盗逃奸宄。非以备数而已。若端主之家。轮充之众。类多愚顽老疾。鳏寡贫窭之人。将责之抱十家之牌。朝稽而夕诘邪。故必于十一家之内。择其殷实老成。有子弟者充之。非有故不更。殷实老成。则廉隅自饬。挥指听从。有子弟则助理有人。勿致误事。而甲务可举矣。其选择之法。先择保长。而保正十家长须于编甲之后始可遴选。宜先出选举保长告示。而晓以辖统保正。稽查盗逃奸宄之专司。并待以破格优异之殊礼。各给钤记。凡有公务。许得印封申送。使人知责有所端。即可免里递奔走琐屑之烦。礼有所加。自不同约地奴隶呵辱之贱。而有品自重。有才欲试者。亦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