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众之辈若听。其弃置无用之地。深为可惜。令各督抚等召募拣选。咨送兵部。拣派官员。训练教习。以备军旅之用。  钦遵在案。恭绎  谕旨。  圣意渊深。似应密令州县细加采访。开明姓名住址。先行密禀督抚。再加详查明确。拣选举报。咨送兵部。请  旨发交巡捕三营。及直隶等省。并沿途各标。给食名粮。效力试用。着有劳绩。量加赏拔。如技勇尚在次等。而举动不驯者。酌量本省督抚提镇各标。给粮钤束。既因其材而用之。实束其材而驭之。使身隶羁縻。心无他向。再查滨临江海。崇山迭嶂之区。足以藏奸者。恐不止闽地一省为然。可否  皇上密饬各省督抚严谕州县。一体察访查办。如此。庶已犯者有所惩创。而未形者潜可转移。操纵在官。动有稽察。且迁徙异处。人地生疏。难以施其伎俩。更使该处士民。晓然有犯即治。以端趋向。知所儆惕。则稂莠既除。嘉禾自植。地方咸登宁谧矣。

  军器归营制造疏顺治十三年 
南赣巡抚佟国器

窃惟用兵之要。最重军器。兵不坚利。与徒手同。诸凡弓矢盔甲火药铅弹之类。此三军性命所系。亦 国家地方安危所关也。设有一件不精锐。临阵一人失利。则大众披靡。重大之务。孰过于此。我 朝经制。计兵计饷之时。有额定军器银两。归藩司与都司设局制造。所用工料。则有部价值。凡各营缺用。则具文申请。悉由督抚批给。以杜冒滥侵克之弊。综核洵不爽矣。然臣抑有虑焉。各省物料。其价值之不齐。不啻霄坏。且造一器。或适于用。或底于精。用力悬殊。明臣戚继光有云。航海者渔人而造舟者梓人。彼何与于利害而劳苦以经营之。加倍以赔补之。不过苟且塞责而止。此制军器炼火药。当任武臣。不当任文臣之明鉴也。况司出纳者。其于价值。惟知屡估屡减。以为省一金。则为公帑一金之用。且为工役杜侵渔之端。不知为工役者。如果怀不肖之心。则虽愈估愈减。止于器具剥削而私侵之数原不减也。若其工料本贵给价不敷。则虽造成器具。总属无用之物。所谓惜小误大。其害可胜言哉。据臣之见。莫若以军器一项。归营制造之为便。虽有见在军器。而每年修造。原不可少。况建威销萌。火药关系尤重。似应每营额给军器火药银若干。以为修补练习之费。悉听营官监督制造。分给各兵。每季一送道官稽核。督抚按臣。不时点。务期件件完备。件件精利。用过钱粮。即令每年造册报销。如或远出征讨。或贼来守御。则弓矢火药等项。动费不赀。许另议补给。将领自造自用。于己之性命得失相关。其为冲锋克敌之计者。无所不用其周密。必不苟且简略。徒取完数而已也。伏祈  敕谕通行查议。原有额设军器银两。相应均派各营。照依兵数。每年支领若干。傥或不足。则搜查何项银两改给。与兵饷一同支领。以后盔甲剑戟不坚利。弓矢火药不齐备者。则其将之才能方略可知。应听各道官据实揭报督抚按具疏纠参。如不揭报不纠参者。治以徇庇之罪。则武备壮而军容盛矣。

  筹干粮练兵丁备军装疏乾隆五十年 
陕甘总督福康安

钦奉  上谕。据俞金鳌奏称。闻得从前陕甘兵丁。平日皆预备干粮。一遇征调。即可克期起身。自平定准噶尔回部之后。遂因循不复储备等语。兵丁干粮。自应平时筹办。以备缓急之需。如恐有霉朽。原不妨出陈易新。

抵放兵饷。着传谕福康安即心妥办。以复从前旧制。将此遇便传谕知之。钦此。仰见我  皇上睿虑周详。念边陲之至意。臣检查乾隆初年。署宁远大将军查郎阿条议。陕甘各营。原有储备征兵裹带口粮之制。嗣因平定准噶尔回部以后。日久因循。遂停预备。今荷  圣明指示。自应妥为筹办。以复旧规。惟是旧议每兵一名。预备粟米一京斗。白炒各十二斤八两。以为三十日口粮。臣窃以裹带粟米。如无薪水之处不能为炊。不如炒一项即可拌食无须炊爨。且设有军需之事。早则数日。迟或半月。自当安设粮台。若每兵裹带一月口粮。计一人携带三十斤。以千人合计。即有三万斤。势必于军装驮载之外。复添辎重。殊形累坠。不便遄行。兹酌拟每兵备贮炒十五斤。足供半月之粮。令各附近州县。于仓贮麦石内支给。营员磨炒成熟。并制袋标记姓名。收贮军库。仍按季更换。给散各兵。即以抵应得月粮。如有收藏不谨。以致霉变不堪食用者。即着落经管营员赔补。毋许抑派兵丁承领。仍即陆续办制。出陈易新。源源积贮。设遇调遣。立时带起程。即仓猝未设粮台。而征兵亦不虞枵腹矣。但既筹出征裹带之粮。尤须先有训练备战之兵。

臣查陕甘边地岩疆。原属重兵所聚。嗣因节次裁移。兼派屯防口外。以致实兵较少。先于乾隆四十六年。遵  旨议派兵一万六千七百余名。近复蒙添兵三千名。现在添营设汛。布星罗。伏念 国家豢养士卒。无论马步。均属可战之兵。惟是兵多贵精。正当于养兵不用之时。挑选训习。一有调发。即可带领遄征。尤为预备不虞之计。即以兰州省城而论。臣标五营额兵三千名。除额外外委及各营字识。均在额兵数内。又有派往口外屯防。其实在差操兵。共二千七百四十九名。加以城守营现兵五百三名。此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