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传经堂祀说示可 
单作哲

传经堂者。为祀教授府君而作也。吾室自大父以前。旧居在东门内。其地久属他人矣。大父以后。转徙无常居。余幸成进士。仕县令。新卜居于斯宅。礼。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子孙有宁宇。而不立祠以妥先灵。安乎哉。吾族诗书之泽。始于教授府君。府君之后。仅四五人。惟余稍能成立。且庶姓皆得祀其四亲。府君。高祖之父也。世数非遥。而祀事缺然。安乎哉。故斯堂之作。以教授府君为主祀。而高曾祖父。皆从祀焉。高祖父兄弟二人。高叔祖无后。礼。孙宜祔于祖。今祀不及高祖之祖。则子从父食可也。宜祔教授府君室之左。曾祖父兄弟三人。曾叔祖有后。曾伯祖传子及孙。今已故绝。宜祔教授府君室之右。祖父兄弟三人。两伯祖皆无后。再从伯叔祖无后者又三人。宜分祔高祖室之左右。吾父兄弟二人。叔父无后。宜祔曾祖室之左。高叔祖曾伯祖再从伯叔祖不设主。何也。堂之制与庙异。一堂之上。区为八室。无余地以别藏祔主。父子祖孙。而共居一室。则黩矣。标纸以祭。终事焚之可也。两伯祖叔父宜祔食。而特居一室。何也。亲近不忍遽绝之。诸子长成后。当各命一人以专祀事。三从叔父之无后者。不及于祀。何也。无所祔也。礼以义起。于正祀之日。设羹饭于门内之左。而兼及殇焉。其可也。无后者之祔食。何也。譬之一家。岁时晏衎。子姓咸在。而一二孤独者。独不与会食之例。祖若父必有隐恫于心者。祖父之所恫。即为子孙者之所不安也。呜呼。计教授府君之后。今见存者五人耳。与余为族兄弟。及汝身则皆袒免之亲矣。一父之子。仅四五传而服已穷。属已绝。故斯堂之作。以教授府君为主祀。俾世世子孙。凡为府君之后者。共襄祀事。吉相庆。凶相恤。欢然若同室。无或如秦越人之相视则几矣。

  论昭穆 
孔继汾

凡昭主穆主。初祔皆纳右室。易世乃迭迁而左。此孔氏家庙之旧式也。盖古者诸侯五庙。大大三庙。皆同宫异庙。故昭常为昭。穆常为穆。自后世变为同堂。此礼之不行也久矣。乾隆十年夏六月。今宗子将祔考于庙。客有为常昭常穆之说者。时宗子幼。侄广柞。其季父也。相礼。因质于余。余曰。今古异宜。当一如旧式。迁汝曾祖及父之主于左。迁汝祖之主于右。而祔汝兄之主于最西之一室。言未既。客诘余曰。古者昭常为昭。穆常为穆。虽百世不可改也。如子之说。其如昭穆之序何。余曰。此古者同宫异庙之礼。非后世同堂异室之礼也。考古庙制。外为都宫。太祖居中。昭穆以次分列左右。庙皆南向。主则东向。及其祫祭于太祖之庙。则惟太祖作东向。昭之主。皆列于北牖下。南向。穆之主。皆列于南牖下。北向。三代之制固如是。盖惟主各异庙。昭不见穆。穆不见昭。然后祔必以班。昭常为昭。穆常为穆。内既有以各全其尊。外始可以不失其序。自汉明帝变乱古礼。创为同堂异室之制。魏晋因之。遂不能革。近世诸侯无国。大夫无邑。并异室之制。亦有不能备者。此昭穆之所由紊也。若欲强复古典。势必有以子跻父之嫌。常昭常穆可也。以子跻父则不可也。况昭之为言昭也。穆之为言深远也。此以祫祭时南向北向之位而言之也。今太祖既不循东向之位。是所谓昭穆者。已乖南北之义矣。徒执古礼之虚名。而乱位次之定序。恐言礼者所不敢出也。客曰。子不闻朱子议祫祭之说乎。朱子曰。设高祖有时而在穆。则高之上无昭。而特设位于祖之西。祢之下无穆。而特设位于曾之东。则无僭越之嫌。而不失昭穆之序。毋乃不谬于礼与。余曰。势不能也。祫祭者。一时之事。主可暂移。位或可以特设。若宗庙。所以妥神灵也。屋楹既不可以妄增。位更于何地特设。且客既知有特设位之礼。是已明同堂之不可以子跻父。今同者之言益非无据矣。客曰。然则异室不犹夫异庙乎。余曰。异室不同。祏实同堂也。夫主之有祏也。犹人之有席也。今有子席于上。父席于下者。而曰我与父异席。勿僭父也。可乎。孝子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生者存者。不敢僭父之席。死者亡者。宁敢僣父之祏乎。今之非礼不在昭穆而在同堂。盖同堂则必不可以序昭穆。序昭穆则必不可以同堂。而今日之事欲不同堂又不能也。然则常昭常穆者。礼之经。而昭穆互迁者。乃事之权也。经之不可执而特出于权。是则余之苦心也夫。客乃无以应。而庙序互迁如故。兹因序次祔礼。谨书之于篇。以质天下之言礼者。

  兄弟异昭穆论观妙斋文 


天下有大伦五。君臣父子居其二。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父子之名。虽天子不得而夺之。所以明亲也。天子诸侯。臣诸父昆弟兄弟。不得以戚属通。所以明尊也。春秋书仲婴齐卒。公羊氏曰。为兄后也。何氏曰。弟无后兄之义。为乱昭穆之序。失父子之亲。故不言仲孙。明不与子为父孙也。此父子之义也。大事于大庙。跻僖公。左氏则曰子虽齐圣。不先父食。公羊则曰先祢后祖。是故以父子定之。大夫士不得后以弟也。后天子诸侯则有矣。然亦不当以父子称也。以君臣定之则。凡以弟后兄。以兄后弟。其义犹父子也。犹父子则异昭穆所以明统也。鲁语将跻僖公。宗有司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