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诸孺子。重其义也。仲尼欲教天下之人爱其母之所从出如祖父母。爱其女之所出如其孙。故特起朝子之文以见义也。人之于父母一也。女子在室于父母。出嫁于父母。岂有异乎。重服于舅姑夫。轻服于父母。非厚其所薄。而薄其所厚也。昔为人子。今为人母。于是乃有父子焉。乃有君臣焉。固不得以其身为父母之身也。亦犹为人后之义也。以言乎所生。男女一也。恩不以服薄。服不以恩薄也。此义吾未言之。以无文可征也。及读春秋书纪季姜归于京师。其斯义也夫。夫诸侯且不称字矣。王后之尊。同于天子。乃称字乎。称。所以申父母之尊也。父母之尊。不降于天子。岂降于舅姑。仲尼恐为人妇者。习焉而忘其情。尊舅姑降父母。近舅姑远父母。亲舅姑父母。故特起王后称字之文以见义也。

  明悌 
唐甄
人之大伦有五。今存四焉。其一亡矣。昔者孔子之语其徒也。孝悌惟亟。而言忠或寡焉。江汉源而海委。孝悌源而忠委。有先委而后源者耶。有源盛而委竭者耶。异哉人之好名甚也。忠之为名大而显。史记之。国褒之。昔者明之初亡也。人皆自以为伯夷。乡学之士。负薪之贱。夫何与于禄食之贵厚。有杀身以徇国者。当是之时。天下之言忠者十人而九。孝之名不若忠之显大也。故当世之言孝者千百人而一二。若夫悌。人莫为之亦莫言之。悌道之绝也已久于斯焉矣。吾观贤士大夫。亦有忠似比干者也。养似曾参者也。交似叔牙者也。其处昆弟则何如。予之尺縠则有矜色。乞其斗粟则有泚颜。善己则友资之。恶己则雠视之。侵己则盗御之。姊妹既嫁。蔑焉忘之。若不知为谁室之妾者然也。内不自知。责亦弗及。彼自矜为完行。吾见其不远于禽兽也。今有居父母之丧坐作不忘。既免丧而哀不已也。斯不亦孝矣乎。其于兄弟亦且有然。昔者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子曰。奚为弗除也曰。吾鲜兄弟而弗忍除也。夫子亦尝有姊之丧矣。与弟子立而拱尚右也。弟子不知其故。子曰。我尚右者。以我有姊之丧也。由斯观之。可知悌矣。杀之而不怨。事君之道也。杀之而不怨。事父之道也。其于兄弟亦且有然。昔者象欲杀舜。舜则富贵之。富贵奚足云乎。象忧舜亦忧。象喜舜亦喜。是道也。舜事瞽瞍之道也。人所难能也。舜则施之于弟。且施之杀己之弟。孟子称舜之孝曰。美色富贵。不足解忧。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我且以此称舜之悌矣。曰。美色富贵不足解忧。惟顺于兄弟可以解忧。由斯观之。可知悌矣。人之爱莫私于其妻。诗曰。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则爱其色。居同室。寝同栖。则爱其昵。执蚕绩。功针缕。治酒醴。调燔炙。则爱其助。及其老也。长子孙。训妇女。则爱其成。此性情之常。圣贤之所同也。然爱之之道则甚下于其兄弟。若子路有妻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曰。吾思吾妻而弗忍除也。若尧之二女。日以杀舜为事。舜幸免于死。及立为天子。尊之为妃。宠之为夫人。妻忧我亦忧也。妻喜我亦喜也。则是子路者溺情好内。君子之所薄也。则是舜者。狂疾人也。且不及桀纣之嬖妹喜妲己也。昔者高子常问于我矣。曰。君父之重人。皆知矣。若兄弟若妻若子。平居奉之。及难免之。其后先轻重若何也。曰昔也吾尝慎思之矣。差之为五等。一曰君父母。次二曰兄弟。次三曰妻。次四曰子兄弟之子。次五曰朋友。子其权之焉。

  同母兄弟日知录 
顾炎武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公羊传其称弟何。母弟称弟。母兄称兄。左氏宣公十七年传亦曰凡称弟者皆母弟也何休以为春秋变周之文。从殷之质。质家亲亲。明当亲厚异于公子也。夫一父之子而以同母不同母为亲疏。此时人至陋之见。春秋以下骨肉衰薄。祸乱萌生。鲜不由此。诗人美鸤鸠均爱七子。岂有于父母则望之以均平。于兄弟则教之以疏外。以此为质。是所谓直情而径行。戎狄之道也。郭氏曰。若如公羊之说。则异母兄弟。不谓之兄弟乎。程子曰。礼文有立嫡子同母弟之说。其曰同母弟。谓嫡耳。非以同母弟为加亲也。若以同母弟为加亲。则知有母。不知有父。是禽兽也。

  内伦 
唐甄

诗曰。鸳鸯在梁。戢其左翼。郑氏曰。鸟之雌雄不可别者。以翼知之。右掩左雄。左掩右雌。阴阳相下之义也。夫妇亦相下以成家也。孔氏曰。易之咸。为夫妇之道。其彖曰。止而说。男下女。以证夫妇相下之道恒道也。泰之天下于地。其义亦然。夫天高地下。夫尊妻卑。若反高下。易尊卑。岂非大乱之道。而诗之为义。易之为象。何以云然乎。地之下于天。妻之下于夫者。位也。天之下于地。夫之下于妻者。德也。古者君拜臣。臣拜君答拜。师保之前。自称小子。德位之不相掩也。天子之尊。冕而亲迎。敬之也。亦德位之不相掩也。若天不下于地。是谓天亢。天亢则风雨不时。五谷不熟。君不下于臣。是谓君亢。君亢则臣不竭忠。民不爱上。夫不下于妻。是谓夫亢。夫亢则门内不和。家道不成。施于国则国必亡。施于家则家必丧。可不慎与。今人多暴其妻。屈于外而威于内。忍于仆而逞于内。以妻为迁怒之地。不祥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