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章示之。以补王政所穷。以联情所不属。岂非渊渊然有意于天地生人之本。始而思复其朔者哉。 国家累洽重濡。醰醲孳生。献版岁倍。人浮于地。贫万于富。  天子怃然尧舜其病之虞。内筹八旗生计。岁徙数百户屯田实边。而直省民有能均财若土自相养。分县官忧者。吏得上闻请奖。着为令。以风示天下。于是安徽巡抚以庐江章氏捐田三千亩赡族。其规画。并义门义仓义学兼之。由县府道司转详入奏。 敕部察例予旌。旌如例。魏子曰。天下直省郡国。各得是数百族。落落参错县邑间。 朝廷复以大宗法联之。俾自教养守卫。则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水旱凶荒有恃。谣俗有所稽察。余小姓附之。人心维系盘固而不动。盗贼之患不作矣。不有是也。三代事不几全无效于后世哉。嘉其志。爰为之言。

  论宗祭 
陆世仪

周礼有云。宗以族得民。宗者所以统一族众。无宗则一族之人涣散无纪。故古人最重宗子。然宗子欲统一族人。无如祭法。文公家礼所载祭礼。虽详整有法。顾惟宗子而有官爵及富厚者方得行之。不能通诸贫士。又一岁四合族众。繁重难举。无差等隆杀之别。愚意欲仿古族食世降一等之意。定为宗祭法。岁始则祭始祖。凡五服之外。皆与大宗主之。仲春则祭四代。以高祖为主。曾祖考则分昭穆居左右。合同高祖之众。继高之宗主之。仲夏则祭三代。以曾祖为主。祖考则分昭穆居左右。合同曾祖之众。继曾之宗主之。仲秋则祭二代。以祖为主。考妣居傍昭位。合同祖之众。继祖之宗主之。仲冬则祭一代。以考为主。合同父昆弟。继祢之宗主之。皆宗子主祭。而余子则献物以助祭。如此。不惟爱敬各尽。而祖考高曾隆杀有等。一从再从。远近有别。事虽创辟。似与古礼初无所背也。

  选举族正族约檄 
陈宏谋

江省地方。聚族而居。族各有祠。合爱同敬。尊祖睦族。诚为美举。而日久弊生。户多人杂。或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或自相戕贼。同室操戈。凡不公不法之事。往往有之。本都院曾经刊刻告示。谆切谕诫。并令将境内祠堂。及族长姓名。造册具报。已据各属报齐。通省大半。皆有祠堂之户。每祠亦皆有族长房长。专司一族之事。复经谕令各属。莫若官给牌照。假以事权。专司化导约束之事。将应管之事。一一列入。如族众某房有不孝不弟习匪打降等事。房长当即化导。化导不遵。告知族长。于祠中当众劝戒。如有逞强不率。许其报官惩处。至于口角争。买卖田坟。族长房长秉公处断。即为劝释。如与外姓争者。两造族长房长。秉公会议。应劝释者劝释。如经官司。两造族长房长。当堂公言。偏袒者分别罚戒。族内有孝弟节义之善事。亦许报官请奖。族长房长事故。公举报官承替。如薄恶子弟。因公言而欺凌族长房长。寻衅报复者。报官加倍治罪。至于地方承缉逃盗。拘拏案犯。承应官府。原系乡地保甲之事。概不责之族长。以族房之长。奉有官法。以纠察族内之子弟。名分既有一定。休戚原自相关。比之异姓之乡约保甲。自然便于觉察。易于约束。今据各属陆续报覆前来。合行发折会议。仰司官吏。即便会同在省司道。将各属折详内。逐一参考。或于族长房长之外。另选族正。或选族约。如何责成。如何选举。如何赏罚。或给牌照。务使事权不必过重。约束可无阻难。悉心妥议。酌定条规。并将应管事宜。胪列条规。拟定牌式。会详核夺。以便批饬通行遵照。

再宗祠更可另贮社仓也。江西之民。聚族而居。立有公祠。一族之内。自不乏有余乐善之家。自必有捐赀赡族之举。但竟捐给。则有借无还。难于为继。又恐争多较少。觖望偏枯。何不捐为杜本。贮于祠内。另为本族之社仓。报官存案。另选社长。听族内之人。年年借还。不在异姓社谷之内。地方官给匾悬挂祠堂。则以本族之谷借给本族之人。将来生息日多。则可以免息。可以赡族。有义仓之实惠。无义仓之流弊。睦族亲亲之道。俱在于此矣。若夫以祠中公租。作通族之讼费。逞忿肆横。垂涎染指。既多耗费。又酿祸端。何不以此作为社本。为通族缓急资生之计耶。

  请禁祠宇流弊疏乾隆二十九年 
江西巡抚辅德

窃照江西民情健讼。有司勤惰不齐。州县自理词讼。及上司批查案件。多不遵照例限审结。且有判断失平。不能折服其心。未免益长刁风而滋拖累。臣到任以来。逐一清查。分饬司道府州。勒限出结。秉公核正。尘积案件。大半清厘。其疲缓阘茸之员。臣即分别纪过参革。俾众知儆。惟查各属讼案繁多之故。缘江西民人。有合族建祠之习。本籍城乡。暨其郡郭省会地方。但系同府同省之同姓。即纠敛金钱。修建祠堂。率皆栋宇辉煌。规模宏敞。其用余银两。置产收租。因而不肖之徒。从中觊觎。每以风影之事。妄启讼端。藉称合族公事。开销祠费。县讼不胜。即赴府翻。府审批结。又赴省控。何处控诉。即住何处祠堂。即用何处祠费。用竣。复按户派出私财。任意侵用。是祠堂有费。实为健讼之资。同姓立祠。竟为聚讼之地。欲弥讼端。不得不清其源而塞其流也。臣查民间祠堂。如系建于本乡。时祭飨而联络族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