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之祖而已。非先儒所谓厥初生民之祖也。故得以其适世世为宗。其不同于世卿者。庙寝祭荐饮食制度之等杀异焉耳。故曰。民之有族者。皆得有宗也。然则礼不言庶人之宗。何也。曰。奚不言也。大传曰。同姓从宗合族属。又曰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其庶姓别于上。而戚单于下。昏姻可以通乎。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是故四世以内。则曰亲属。五世以外。亲属竭则谓之同姓。先王以为竭则易离。而不可无以合之。故曰。同姓从宗合族属。从宗者。从始祖之宗也。高祖以下谓之族。五世以外。族与族相属。故谓之族属。犹兄弟谓之亲。四世以内。亲与亲相属。则谓之亲属也。此宗法之通乎士庶。不得谓之专言别子之宗也。故曰其庶姓别于上。别于上者。谓始有别子之初也。别子得命氏以为族。故其于同姓也。则谓之庶姓。礼经以为同姓则已杀矣。亲属则既竭矣。矧又别其氏族。而以同姓为庶姓。恐疑于昏姻之可以通矣。然而别子者。别其氏而已。姓不可别也。姓不可别。则同姓之宗。不可离也。故曰。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此见别子虽别为一宗。而始祖之宗自在也。故曰始祖之宗。宗之大同者也。是故大传有同姓之宗。有别子之宗。有公子之宗。三者之文彰彰。礼经不可诬也。有君之合族。有同姓从宗之合族。亦彰彰。礼经不可混也。先儒误于别子之义。至以始祖之祭近于僭。而欲废之。过矣。

  宗法论五 
纪大奎

然则别子者。非诸侯之公子。若始来此国者之谓与。曰。此注疏之误也。凡始迁他国。即当为他日之始。彼已去其邦族。无复有宗之义。恶得更言别子也。若公子则自有宗道。不必假别子以为名。且公子别于君。不敢谓之别子。卿大夫之别于庶姓者。乃谓之别子。别之也者。异之也。异之也者。贵之也。公子不贵于君。则不得言别子也。是以大传既特言别子之宗。而即继之以公子之宗。曰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无宗亦莫之宗者。公子是也。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公子之宗道也。然则公子之非别子亦明矣。凡为人后之义有三。传曰。何如而可为之后。同宗则可为之后。又曰。何如而可以为人后。支子可也。适子不得后大宗。又曰。为人后者孰后。后大宗也。公子则不然。公子之适子。皆小宗继祢者也。大夫不得祖诸侯。是以无大宗。公子无子。以昆弟之子为之后。其为之后者。皆小宗也。而为人后者。后大宗之义不得而拘。故曰。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此其异于凡为人后者一也。公子之适孙。为大宗继祖者也。公子之适子无子。以昆弟之适子为之后。而以其支子自为后。凡支子之后大宗者。虽降其小宗。而终不能没其适子小宗之名。则犹得随小宗以祭其父母。适子后大宗。则不得复为支子之小宗以祭其父母。而适子不得后大宗之义又不得而拘。故曰。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此其异于凡为人后者二也。然是二者。犹皆以昆弟之子为子也。若小宗无昆弟之子。大宗无从昆弟之子。则莫之宗。而为人后之义穷矣。而公子不然。罗君位斋曰。无宗者无小宗大宗也。无小宗者。无子之公子也。公子无子。又无昆弟之子。则无宗亦莫之宗者矣。而可以他公子之孙为之后。是莫之宗而从父昆弟之子相为后也。无大宗者。无孙之公子也。公子无孙。又无昆弟之孙。则亦无宗亦莫之宗者矣。而可以他公子之曾孙为之后。是莫之宗而从祖昆弟之子相为后也。而同宗可为之后非宗不为后之义又不得而拘。故曰。有无宗亦莫之宗者。莫之宗而有宗。所以重公子之宗也。是则凡五服以内者皆得以为之后。此其异于凡为人后者三也。且公子之宗。不独国君世子之母弟为重也。即公子之庶者。亦无不重。故曰公子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士大夫之庶者。庶公子之或为大夫。或未为大夫者是也。适者即庶者之适子。庶者与其适子。或为大夫。或为士。皆得命于公子之公。以其适世为宗。别子世为大夫而后有宗。公子不必为大夫而自有宗。故曰公子有宗道。此公子之宗。所以异于别子之宗也。凡礼既详言同姓之宗。又特言别子之宗。与公子之宗。别子公子。皆命氏赐族者也。一姓之中。而命氏者不一人。则一姓而有数宗。一氏之裔而命氏者不一人。则一氏而又有数宗。是故姓有姓之族。氏有氏之族。知姓氏之分。则宗法可得而明矣。若夫宗法既废。礼以义起。无贵贱适庶远近之嫌。而皆可以相为后。此又古今异宜。而人情之永无憾者也。

  农宗 
龚自珍

龚子渊渊夜思。思所以撢简经术。通古近。定民生。而未达其目也。曰。古者未有后王君公。始有之而人不骇者何。古者未有礼乐刑法。与礼乐刑法之差。始有之而人不疑惧者何。古者君若父若兄同亲者何。君若父若兄同尊者何。尊亲能长久者何。古之为有家。与其为天下。一以贯之者何。古之为天下。恒视为有家者何。生民之故。上哉远矣。天谷没。地谷茁。始贵智贵力。有能以尺土出谷者。以为尺土主。有能以倍尺若什尺伯尺出谷者。以为倍尺什尺伯尺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