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到通。转瞬大汛经临。作何预备。自当备筹妥议。上慰  宵旰焦劳。乃折单十条。无非声明开销地步。至于应办事宜。则全未据议及。据称运米二百万石。约需银一百二十万两。以臣等计算。盘坝各费。及雇船运脚。已需银九十二万余两。其置备器具。挑挖小河。以及沿途雇用民夫。并山东河南江南开销未受载以前之食米。事后奏销尚多。不知所谓节省者何在。今据该督等。奏称需银一百二十万两。恭请  下该督等。撙节支用。如有多余。按数解缴。断不得再有增益。又称内河连船前进。克期可到。不致意外有失。应令督剥押运各员。认真稽察防范。毋令潮湿折耗。致干参处分赔。再臣等更有请者。盘坝接运固已多糜帑项折耗漕粮。而民夫竭蹶于力作。商丁疲惫于差徭。清口之运道既淤。黄水之河身益垫。疏通之费待筹于后时。溃决之虞方深于目下。此尤近今刻不可缓之图。似应统计妥筹。以收补救之效。未可临时周章。以请帑开销为事。应并请  下该督等。将臣等指陈。逐款妥议。另行具奏。毋漏毋隐。臣等为河漕大局。均关紧要。且臣部职司度支。将来该督等题销钱粮。尤当核实办理。谨为河漕起见。是否有当。伏乞 圣鉴训示。

  覆奏海运疏道光五年 
河南巡抚程祖洛

蒙 发下协办大学士英和奏折一件。臣详加阅看。大意以暂雇海船。以分滞运。酌折额漕。以济工需。而其切要。则河漕断难兼治一语。实为至当不易之论。海运之说。不行已久。臣从未悉江浙海口情形。不敢妄议。惟臣同乡贩运茶叶赴京暨关东售卖。向系装至江苏上海县。雇觅沙船运送。闻其船式。与粮船相似。而坚实过之。船户水手。素习海洋水性。兼能预知风信。每船押送客商。不过一人。开洋后。其行泊悉听之船户。每年正二月雇船。则二三月出口。五月雇船。则小暑前出口。遇西南风始行开洋。驶至东境海面。俟有东南风。即可直达天津。速则六七日。或八九日。迟亦月余。秋风一起。即难行走。近年因浒墅关短税。始行饬禁。商民至今犹以为未便。又有籍隶锦州服官豫省之员。亦言关东船商。每年装运豆石。赴江南售卖。习以为常。行走直同内河。似未有商运可行。而官粮转不能行者。至借黄济运。内河受淤。势所必致。而黄流既已分泄。溜缓沙停。海口亦必淤塞。上游愈形滞重。现在豫省有河各厅。探量水势。较之上年。已高至四五六尺不等。非由水长。实因河身淤垫所致。本年借黄之举。其病已见明年。新漕岂可复蹈前辙。自应暂停河运。方可河湖并治。臣愚以为议借黄者。原为济运。今则两月之久。已渡军船。仅止一千七百余只。未渡者。尚有三之二。现距夏至不过十余日。即使每日穷昼夜之力。能催趱数十只。或百余只。计未渡之船尚多。总须另议剥运。且河北多一重运之船。将来回空。即多一停滞之累。而御黄坝迟堵一日。则坝之内外河身。均多淤一日。转瞬大汛将届。下壅上溃。其害何可胜言。为今之计。似宜急饬堵御黄坝。专心筹议剥运海运。趁大汛未届以前。一月之内。俾江南河臣。专治河务。疏浚海口。或尚可补救于万一。若犹以多渡一只漕船为有裨益为词。则河误而漕仍不能全济。臣实未见其可也。又英和议豫省碾运通米船只。饬令剥运南粮一节。查豫省初运通米十万石。分为两帮起运。现在头帮业已开行。二帮亦已装载。计到通须在七月。如交卸后再赴东省。剥运漕粮。恐属不及。且此项船只。多系天津盐船。一经交卸。即须接办秋运芦盐赴豫。民食攸关。难以停待。此一节似可毋庸置议。臣管见所及。不揣冒昧。合附陈明。

  覆奏海河并运疏道光五年 
江苏巡抚陶澍

窃惟我  皇上念河漕。勤劬宵旰。属在臣工。孰不感凛交增。臣渥蒙  简畀。调任江苏。为钱粮最重之区。当河漕棘手之际。发踪所由。责无旁贷。更何敢迁就游移。致滋贻误。窃以为漕米关系 国家根本计。而治河即所以治漕。上年洪湖决口。一泻无余。其始祇因堵坝稍迟。遂致诸事牵掣。及今岁而借黄不足。继以开挑。开挑不足。继以驳船。驳船不已。继以车运。现在时日已迫。而漕米之在淮南者。尚有一百数十万石。劳劳半载。竭蹶倍形。然则变通之方。奚可以不豫也。查海运之法。自元逮明。行之有效。止以阅时既久。章程难复。协办大学士臣英和。前折所陈四难之说。言之甚详。然全漕由海运则不可。而商船未尝不可分载。臣细阅英和条议。诚识时之要着。目前筹运之策。无踰于此。自属可行。惟现交秋令。西北风多。船行不便。止可预为布置。以运新漕。其章程一切。则折内所举。照斛兑交。官给运脚。及派委大员赴津兑收各条。均极周密。臣甫苏境。与督漕诸臣。尚未晤面。倘条款犹有未尽。自当随时妥商办理。以期行之有益。至折漕一事。向值歉岁。偶一行之。或山区米少。离水次太远之地。意在便民。为 朝廷格外之恩。今若遍行各属。则格碍甚多。所难者尤在银无所出。米为民间所自有。而银则不能尽有。惟待于谷米之粜售。漕米改征折色。即与地丁无异。以江苏一省言之。额漕几及二百万。倘以百万征米由海运。而百万折色。约计应折银二三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