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费不赀。而下之所得无几。嗷嗷焉日待升斗。以延旦夕。上之仓廪府库已空。而民之死者过半矣。故曰藏之于官。不若藏之于民也。今天下田畴不加多。税敛不加少。而天下之风俗。又皆日趋于文。欲使乡曲之农。人人皆食之以时。而用之以礼。其势固有所不能。虽使其食时用礼。然以一人而有五子。五子而有二十五孙。嫁子娶妻之费。养生送死之具。疾病医药之资。祭祀宾客之用。以富者当之。十九而贫。其以贫者当之。岂能复富乎。虽然。尝见编户之家。授田百亩。则饮食衣服。既无不足。及其蓄积丰饶。或相倍蓰什伯。犹未见其有余。何者。彼其所入者多。则其所出者亦众。淫侈于酒食。频烦其燕会。故虽粟米狼籍。而终岁之用。犹苦其不给。一旦天灾流行。固不能以自支矣。此其为习。非可喻之以节俭而遂改也。惟及其有余之时。预为不足之备。不藏之于官而藏之于民。不分藏于家室之私而合藏于里社之公。其在今日所减省者。一酒食燕会之需而已。其在他日积之遂至于无尽。其为利甚博。而其为术约而易操也。去年凶灾。民皆饥乏。草根木皮。掘剥几尽。釜甑器皿。卖买无存。甚则抛割妻孥。与人为仆妾。犹不足以自赡。而父子兄弟羸老孤幼。继踵而死。僵尸草泽。骸骨相枕藉。见之者怵目。闻之者凄心。古者邻里有相周之义。而乡田同井。则守望相助。疾病相扶。若使朝夕共处之人。亲见其饥饿。至辗转沟壑而死。而莫之拯救。而吾独安得宴然而已乎。夫一人向隅而泣。则举坐为之不乐。同里共井。其视同坐也亲矣。辗转沟壑而死。其视向隅而泣者迫矣。此固仁人君子所宜动心者也。昔汉耿寿昌作常平之仓。增价而籴。减价而粜。法非不善。然以饥岁之民。使其价籴。其力或有所不能。而以官司主之。其出入又有所不便。自是以来。长孙平之义仓。劝令百姓军人出粟及麦。然岁岁募收。疑其数渎。朱子之社仓。随时敛财。然请假于府。那移为难。今合两法而用之。于义仓则取其当社自输不待请府。于社仓则取其计米收息不必再捐。今值大有年之秋。与人佣者。每佃田一石。出谷三升。自耕其田者。出谷八升。有余之家。不为限量。随其力所能为。以为补助。至于当社立仓。一甲之中。推一人为首。执策简较。稽其出入。古之人有成法矣。惟诸君子仿而行之。诚如是也。虽有水旱之灾。吾里之人。其庶几免乎。传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又曰。人人亲其亲。然后不独亲其亲。推之他里。前后左右。莫不皆然。然则德施之及人者广矣。

  进呈义仓图说疏乾隆十八年 
直隶总督方观承

窃照积贮为本计所关。而推行惟义仓尤便。盖乡村分贮。则敛散可以随时。典守在民。则吏胥无由滋弊。历稽前代。良法具存。自周礼遗人之掌。门关乡闾。各有委积。以待艰阨。隋臣长孙平因之为义仓之制。令诸州百姓。当社立仓。随所收获。劝课出输。领之社司。以时赈发。唐宋递相遵仿。至朱子而规画备详。仓虽以社为名。事实与义同例。一切输受之法。条目兼该。而其要尤在地近其人。人习其事。良以官之为民计。不若民之自为计。故守以民而不守以官。城之专为备。不若乡之多所备。故贮于乡而不贮于城。其输之也不劳。其散之也易。其操之也不迫。其察之也易周。是以积久而蠹不生。施博而泽可继。虽有水旱不齐之岁。而无仓皇四出之民。制莫有善于此者也。乾隆十一年。特降  谕旨。命地方大吏。乘时劝导。臣先于直隶布政使任内。与督臣那苏图酌议条规。以有谷而不筹其地。则浥变可虞。有地而不察其形。则经界莫定。故劝捐必先建仓。建仓必先绘图。当经指示属员。通行循照。及擢任畿辅。因复申明前令。次第经理。就其幅之广狭。度其道里之均齐。于四乡酌设仓座。自三四区以至十八区。其地必择人稠密。形势高阜之处。使四面村庄。相为附丽。近在十五里内者。三十三县。在二十里内者。七十三州县。在二十里及二十余里者。三十三州县。在三十里内者。三州县。在四十里内者。二县。期于往返各便。赒捄易通。比年以来。仰赖  圣主福庇。年谷丰登。人民和乐。臣与诸有司随宜劝导。俾各出其有余。而不限以数。粟黍悉从其便。务在乐输。无稍勉强。如一州邑中。丰歉不齐。歉处即停其报捐。选择仓正。专司簿钥。不许吏胥干预。现据报捐新旧义谷。共二十八万五千三百余石。而图与仓先后告成。州县卫各具一图。大小村庄。并各村到仓里数。悉载。统计为图一百四十有四。合一百四十四州县卫。共村庄三万五千二百一十。为仓一千有五。臣详加订正。镂板刷印。一贮布政司库。一贮本州岛县卫。按图以稽仓。而知各村之孰远孰近。按仓以稽谷。而知四境之或绌或盈。由是储蓄递年有增。规画因时渐扩。而有司凡于境内赈粜惠民之举。辨方隅。计道里。披图了然。亦足以资措理。臣谨参合新旧事宜。酌筹规条。另折 奏请 圣训。久远遵循。以仰副我  皇上惠保无疆之至意。兹将义仓全图。按府州所属。缮写十四册。敬列凡例。恭陈  御览。又所刻各州县卫仓图。谨汇次装成六轴。一并恭进。

  义仓图说序 
德保

社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