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诱民兴利。民间渐知仿效养蚕。各处出丝不少。省城织局。招集南方机匠。织成秦缎秦土紬秦绵紬秦绫秦缣纱。年年供进 贡之用。近已通行远近。本地民人学习。皆能织各色紬缎。正须按续劝行。方可推广加多。惟有多种桑树。庶几到处有桑。即到处可以养蚕。桑多则蚕丝亦多。丝多则紬缎亦多。本部院近日循行渭河南北。及盩鄠地方。经过乡村。树木丛茂。满目阴翳。除枣柿树而外。树甚多。如谓地不宜桑。岂有可以种植树。独不可以种植桑树之理。与其种无用之树。何如种有用之桑树。如谓种后人偷斫伐。岂有不偷斫树。独偷斫桑树之理。村堡沟濠地头屋角一隙之地。皆可种桑。非必须平原片段方可种桑。致碍蔬谷之利也。桑树既可多种。则蚕事正可推广。仰布政司官吏。除金关以北。鄜延榆绥。各属地不宜树。种植难成。毋庸劝行外。其余各府各县。务令地方官。巡历所至。劝谕民间种植桑树。旧有之桑。各官保护培植。不可戕伐。有偷伐桑树者。加倍究处。现在省城蚕局。及凤翔府每年布种桑秧。听人赴领。各该州县或亦广布桑秧。听民人领回种植。或赴省城凤翔领回。分散民间。其鼓舞劝诱之法。当将已种成之桑树加以奖励。种而未成者不必过问。每年官于城中设局养蚕。出示民间。凡有桑树。或估价摘叶。或听民人摘叶赴局。官即酌量给以价值。俾民人知家有桑树。年年可以卖钱。路上野桑。亦可摘叶卖钱。自必爱惜旧桑。广栽新桑。地方官每年买桑养蚕。不无所费。所得之丝。仍然有用。虽有亏折。亦不甚多。地方官果肯有心为民。兴此大利。每年即有所费。当亦不必吝惜。所得之丝。只须禀知。不必将丝送。倘民间有养蚕得茧。而不能缫丝者。亦许卖给于官。官买此茧。亦可缫丝。同归有用。如此则种桑既可得利。养蚕卖茧亦可得利。有丝而或卖或织。更可得利。小民层层得利之处。即官司层层引诱之法。不必刑驱势迫。自必鼓舞乐从矣。现在局中匠多机多。如各属养蚕。得丝甚多。意欲织紬者。亦可赴局。觅人教习。或令人赴局学习。地方官一面身先倡率。一面设法鼓舞。因势利导。自不患桑树之不多。蚕织之不广也。本部院年来劝行蚕桑。祇于省城设立蚕局织局。为倡导引诱之计。未敢徒事文告。绳以官法。今事将就绪。观成有机。地方官民亦皆知陕省蚕事可兴。故此通行为广种桑树。多多养蚕之计。各属各随心力。次第举行。积少可以成多。由近可以及远。月计不足。岁计有余。果肯推行有效。不没其所长。毋再以为迂而忽之。

  广行山蚕檄乾隆二十二年 
陈宏谋

陕省山岭。槲叶最盛。宜养山蚕。康熙年间。宁牧刘公从山东雇人来州放养山蚕。织成茧紬甚为匀细。到处流行。名曰刘公紬。刘公升任。渐次衰微。乾隆九年三月。奉  旨行山东。将山东养蚕成法。纂刊送陕。本部院初陕省。即已发司刊刻。分发通省。仿效学习。随有郿县知县纪虚中。募得善于养蚕之魏振东。立为蚕长。教人放养。已得春茧四十余万。合之秋茧可得八九十余万。统计可织紬一千余丈。民间已有贩卖郿茧者。又有蓝田令蒋文祚。商南令李嗣洙。连年倡率教习。该二县每年获茧成紬。已自不少。其陇州汧阳。放养未成。同官令曹世鉴。从山东觅人来此放蚕。因北山早寒。秋茧难成。兴安州刘李二牧亦曾放养。未报得茧。近据宁州禀称。连年借给工本。设法鼓舞。所得茧紬。比前较多。阳县早已成茧。近竟中止。再近省到处椿树。易长易成。可养春蚕。曾经咸宁令柳大任。试养得蚕。因为鸟雀所伤而止。就陕省情形而论。虽不能处处可以养放山蚕。而山蚕所食之槲树。随处有之。可以放养山蚕之处。亦正不少。若得地方官设法劝导。接续行之。鼓舞推广。自可渐成效。山槲树可作蚕场。不比家蚕之必须种桑也。茧紬麤细皆宜。又耐久穿。亦不比丝紬之贵而难卖也。本部院前后经理。设法振兴。幸有可兴之机。非迂而难成。今又陕。此山场美利。不肯坐听中止。除同官以北。毋庸再行外。仰布政司转饬西同凤汉兴商邠干等属。境内凡有槲树之处。官为勘明。砍伐杂树。修理蚕场。可养山蚕。或雇人试养。或官出资本。而招民同养。或给民人口食。令其学习。或官借资本。听民人结伙学养。其抽丝拈线。毋论男妇老少。皆可学习。其蚕种必须官为购。其器具亦须官为制给。其中气候事宜。备载山东养蚕成法。或于本省之宁郿县商南等处。雇人教习。或于山东河南雇觅善养山蚕之人。来此教习。地方官用些心思。费些物力。为本境倡此美事。成此美利。俾满山槲树。向时作为柴薮。弃为无用者。将来皆百姓资生之物。养命之源。政迹可观。功德无量。本部院尤拭目以观山蚕之盛。并纪循良之绩矣。

  计开养蚕树名
槲树大者为大叶槲小者为小叶槲
橡树叶多棱洼结子上圆下尖状如莲子名曰橡子橡子落地以土掩之即可发芽成树
青杠树类橡叶而小结子与槲树同

柞树树皮红者名柞树皮白者名白柞叶皆青色似柳叶而较宽经霜不落结子与青杠同而较大以上餧养山蚕

椿树即臭椿嫩芽时红色成叶后青色似香椿而微臭子结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