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荒歉。米价腾贵。凡系水利有关民食者。皆当及时兴修。不时疏浚。总期有备无患。须要因地制宜。事可谋成。断不应惜费。钦此。现今凡旧有水利处所。地方官非不按时兴修。其余有可以开筑渠坝。引灌田亩之处。农民每因无力开修。因循未办。如欲请项办理。必须专折奏请。地方官未免慎重迟回。是以兴修水利之处甚少。应请嗣后凡有可以开筑河渠闸坝。灌溉农田者。如民力不继。听其具呈地方官。亲勘明确。详请借项兴修。统于年底造册汇题。定限三年还项。至农民内有闲旷之田。苦于无力开垦者。并造册汇题。俟开垦成田之后。亦分作三年还项。如此则民有鼓舞之心。野无闲旷之土。且水利日兴。后可化瘠为腴。生者既众。而民食可足矣。

  请开垦沿海沙坦疏乾隆五十年 
广东巡抚孙士毅

窃惟粤东地方。每岁所产米谷。不敷民食。全赖粤西谷船为接济。其故缘粤东山多田少。地接海洋。其为山占者十之三。其为水占者又不啻十之四。可耕之土。本属无几。而民居繁庶。商贾充盈。就广州一府而论。需米之多。又数倍于他郡。偶遇粤西谷船稀到。粮价即不免骤昂。臣到任年余。情形略悉。向来滨海居民。见有涨出沙地。名曰沙坦。开垦成田。栽种禾稻。寔为天地自然之美利。海民藉以资生者甚众。乾隆元年及乾隆七年。前督臣先后条议。请给农民开垦升科。均荷允准。民情称便。至乾隆三十七年。尚书裘曰修。收直隶永定河工程。声明近水居民。与水争地之弊。钦奉  谕旨。通饬各省督抚。凡有濒水地面。除已垦者免禁外。嗣后毋许复行占耕。维时经前督臣李侍尧抚臣德保奏覆。遂将濒海坦亩禁垦。不准报承。此粤东沙坦前后开禁之原委也。查自禁垦以后。民间视为官荒。转生觊觎。其间良懦者畏事退缩。豪强者任意兼并。始则偷种。继则抢割。逞凶滋事。皆由此起。徒有当官禁垦之名。寔起百姓争攘之路。并有商民串通濒海丁。巧借开筑盐漏为名。呈官给照。居然栽种禾稻。并未熬盐。及被告发。又变为养名色。饰词搪抵。农民见其有禁有不禁。因此抢案愈多。纠缠不断。甚至明禁暗垦。民不纳赋。而吏则取租。情伪诪张。皆事所有。臣于上年春间。奉  命调任粤东。清查积案。体访舆情。知沙坦原属无碍水道。查从前李侍尧等禁民垦筑原奏。系专指内河出水要区。恐高筑堤有遏水势者而言。并非为大海之滨涨生沙坦有碍水道也。惟未曾分晰周详。地方官一时误会。随将沿海沙坦。一概禁止。几同因噎废食。且粤东傍海沙坦。与他省滨水地面。迥不相同。河湖水势。利其疏畅顺流。若任民占耕。则地势日狭。自与水道有碍。若大海之滨。洋面宽广。一望无涯。并不以坦之有无。形其地之宽窄。正望沙洋多涨一分。即民居多增一分卫护。非但无与水争地之患而已。伏查粤东沿海州县。皆有沙坦。其近省之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香山新会六县为最多。利之所在。争趋若骛。与其禁之而阳奉阴违。徒滋讼累。似不如开之而给求养欲。俯顺民情。 国家休养生息百数十年。岭表生齿日繁。省会五方杂处。食指尤众。我  皇上念切民依。凡山头地角。苟利耕耘。无不准令树艺。惠此群黎。乃粤东以千百顷无碍水道之沙坦。一旦置为废壤。寔为可惜。又复毫无限制。似禁非禁。不官不私。以致穷民不甘。纷纷结讼。殊非核寔办公之道也。臣愚以为。若将此种沿海无碍沙坦。照旧给民承垦。升科即以千顷为计。每岁约可添谷十万余石。即毋庸全仗粤西谷船之接济。裨益民食正复不少。再滨海荒地。若严禁开垦。则生计寥落。盗匪易于出没。沙坦一开。悉成沃壤膏腴之地。无业穷民。俱得搭盖寮舍。尽力南亩。既可潜消其为匪之心。地方亦可宁谧矣。

  请核实开垦地亩疏 
曹一士

伏查开垦者所以慎重旷土劝相农夫。本非为 国家益赋起见也。我  朝承平日久。生齿浩繁。苟属可耕之土。必无不毛之乡。惟是河壖山麓。间存废壤。乃系水淹沙壅石多土薄之区。虽用人工。难兴地利。故往往弃而不问也。今臣访闻各省开垦地方甚多。其中不无裨益。然奉行未善。流弊有二。一曰以熟作荒。州县承望上司意旨。并未踏勘实在荒地若干。即预报亩数。以邀急公之名。逮明知荒地不足。即责之现在熟田。以符所报之额。小民畏官之令。俛首而从之。咸曰。此即新垦之荒而已。夫使其地少有赢余。亦当不尽利以遗民。若别无赢余。岂可履亩而益之赋也。一曰以荒作熟。历年荒地。在河壖者坍涨不常。且地势低洼。河水偶溢。即成沮洳。在山麓者。外铺平土。有似可耕。其下三四寸。多石皮石子。坚不能掘。所生之草。亦皆纤细无力。岂能发生禾稻。又有高阜鳞次。而溪远水浅。难资灌溉。以致荒废者。此种地亩。州县不复踏勘。悉入报垦之数。赤贫乏食之民。止贪目下官给牛种。官与草舍。以餬旦夕之口。而不顾其地之不可得而垦也。臣恐十年之后。民不得不报熟。官不得不升科。幸而薄收。则完官不足。稍遇岁歉。即卒岁无资。而逃亡失业之患。从此起矣。然且赋额一定。州县不敢悬欠。督抚不敢开除。于是飞洒均摊诸弊。又将以熟田当之。是名为开垦。其实有垦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