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几。而千余里内。经过州县雇车之费。已浮于所领之钱矣。又甚者。将领夹带货物。兵丁鞭笞车夫。站困民苦。咸因存留起解之无定式也。存留起解定。则销算简省。而那移之患亡矣。且不独此也。秦晋苦于丁徭之重。江南苦于赋税之重。此所当议为变通者也。抑臣又有请焉。臣前赴部进 京。道经江南。父老各言昔明太祖以苏民为张士诚固守。遂加征烦派。税及牛头。敛及丝毫。以故苏松诸郡。重赋苛税。倍于各处省直。今三百年矣。民不堪命。代已革易。迩者水旱频仍。或亦天心仁爱。悯念下民。以示我  皇上弘开汤网。蠲恤更新乎。  下部议颁行赤历。严定起解存留。禁革钱车。以杜出纳起耗。将兵往还。驿站疲困之苦。平赋轻徭。章程画一。昭著治书。刊布天下。永永遵式。将亿万年  圣子神孙。实式赖之矣。

  因灾请折漕米疏顺治八年 
给事中姚文然

臣惟 国家经制。每岁运东南漕米数百万石。以实 京师。计费数石而运一石。盖以东南为出米之乡。西北为用米之地。通其有无。以备荒歉。故不计道路转输。及船闸人夫之费也。至于今岁。则与往年时事。大不相同。臣请迫切陈之。今岁江南浙江。水灾异常。见经抚按诸臣屡疏入告。  圣心悯恻。奉  旨察议。而近时昆山吴江各县士民。亦以水灾奇荒。匍匐数千里。伏  阙上疏。据所闻见。苦不忍言。至于直隶河南等处。皆年岁丰熟。夏麦秋禾。价值甚贱。亦为数年所未有。是东南反苦于无米。而西北不患于无粮。此天时与往年不同者一也。又数年来。漕政积坏。兑米水次。将银折米。留米于南。挟银而北。名曰折干。故南有余积之米。北多挂欠之粮。我  皇上亲政。漕务肃清。除干折之弊。粮米颗粒登舟。计今岁底抵通者。较前两运。可多米百十万石。是东南之积米一空。而京通之储藏宜倍。此人事与往年不同者一也。方今江浙大水。一望汪洋。田不得耕。米从何出。米不得收。粮从何征。七月尚报水灾。九月便征漕米。是今年极力征米。米无可征。明年百计催漕。漕必多欠。民困既不得苏。 国储又必至误。臣待明岁为  皇上言之。晚矣。臣考漕运议单一。各省遇有灾伤。奏留奏免改折。又一。灾伤改折漕粮。查被灾八分以上。七分以下。分别折价。具有成例。臣请  部速议。将江浙漕米。量行改折。酌定分数价值。下该督抚察勘所属地方。以被灾之重轻。为改折之多寡。勿使灾轻者折多。灾重者折少。致苦民不沾实惠。且今岁漕米抵通者。数溢往年。乞  部细查兑收若干。余堪收贮京通仓若干。以备来岁凑给军粮之用。又西北各省大熟。粮价甚贱。或将漕米改折银两。及省出脚价等费。催解贮部。以备一时收买杂粮之资。如此则 国储不误。民命得生。通变权宜。计无出此。不然。今年不议改折。明年便成挂欠。纸上索粮。不可充饥。欠后追银。不及措饷。东南财赋之区。逃亡日多。隐忧方大。臣疏具在。言责尽矣。事关重大。贴黄难尽。仰祈  睿鉴施行。

  请除折漕溷冒疏顺治九年 
给事中姚文然

臣惟我  皇上轸念南北灾荒。俯  允部议。量折漕米。且  天语谆谆。务令灾黎均沾实惠。  尧舜犹病之心。何以踰此。臣愚谓惠本出自  朝廷。而令民沾实惠者。则有司奉行之责也。盖漕折项既多。规则新立。小民难以周知。官吏易于作弊。且米价甚贵。折价稍贱。多寡之际。即有侵渔。迟速之间。便生朦溷。或有既折正米。复将免折耗米溷算入随漕银两项下。一同征折。是既征改折正米之银。又征免折耗米之银也。此谓重折之弊。或有先征漕米。及改折文至。不肯退米于民。托言别项销算。反再征折价。是既征米又征银也。此谓重征之弊。或府县户书表里为奸。将布政改折文书。暗行停搁。先期严此勒限。正耗米全完。然后张挂藩文。折银汇解。是百姓所纳官者。重价加耗之米。而官所解布政司者。轻价无耗之银也。此谓后先那移之弊。或有一府一县之中。折数本多。而贪官奸吏。诡言折少。希图多征漕米。巧肥私橐。是百姓所输重价之米。其数不全纳于  朝廷。而  朝廷许折轻价之银。其  恩又不尽沾于百姓也。此谓多寡朦溷之弊。如此弊端不一。皆臣鳃鳃过虑。恐灾黎不得沾实惠者此也。方今总督漕臣剔厘夙着。巡漕臣叱驭方新。有弊必烛。有闻必纠。但臣以为纠绳于事后。不若严饬于事前。请  各省藩司。速将户部改折全疏。及某府某县改折漕米若干细数。一同刊示。勒定限期。下之郡县。颁之学宫。使地方处处张挂。百姓人人知晓。又耗润米一项。最易溷征。本年二月户部题覆。遇灾改折。止折正米。原无折耗润等米之例。自应免征。奉  旨钦遵在案。再祈  天语明行申饬。其有郡县奉行不实。巧于作弊者。总漕巡漕及该督抚按诸臣。立以白简绳之。而今岁江南浙江江西山东河南五省按臣。正同时奉  命出京。其躬巡郡县之时。体察更易。纠劾必严。庶灾黎均沾实惠。不负  天语之丁宁矣。

  请填蠲抵由单疏康熙六年 
给事中姚文然

为流抵必载由单。蠲免方沾实惠。敬陈一简明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