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窃惟天下之大。无踰四民。民之俊秀者为士。士尽处十之一耳。而农与商贾则大半天下。农有田则有赋。有赋则有差。商贾有货。则设关以稽之。立税以敛之。此自古以来之常法。圣主所不废也。而今日之农不苦于赋。而苦于赋外之赋。不苦于差。而苦于差外之差。何谓赋外之赋。即如江南扬州府属。 国家正赋每亩二钱四分五厘零。田有高下。约数亩折一亩。每亩纳银不过四五分。其取之于民者固有定则矣。今也不然。船厂厂须用铁则赋。筑河堤须用夯木则赋。决口卷扫须用稻草则赋。下桩须用柳则赋。扎扫须用白则赋。夫民以其土之所有为上用。犹易办耳。若采铁于不出铁之乡。责于不产之地。旱暵草枯。水涝木坏。徒肆苛索。祇费缗钱。或倍价以相鬻。或干折以幸免。岁凡数供。追呼不息。此苦于赋外之赋也。何谓差外之差。 国家赋役全书。定为经制。是赋之中已兼有役。今臣见扬州府江都县。每岁一里贴浅夫工食银二十四两。则田已役其二矣。顷河流溃决。复按亩起夫。则田已役其三矣。挑河夫之外。又有帮工夫。则田已役其四矣。四役之不已。而又有所谓庄差。庄差者。取之耕田之穷农也。农夫代人出力以耕田。其所耕之田。即里地已起差之田也。在里地起差者此田。今起庄差者亦此田。即令田系农夫所自有。而田已在里地起差之内。若更加以庄差。不一田而二差也哉。自庄差之名一设。则有供土船之害。有供土箩土基之害。有供车辆之害。卖妻鬻女。尚不足以应其求。敲骨擢筋。惟恐不获终其役。嗟此疲劳告瘁之民。即我  皇上捐赈啜哺之民也。差一及身。进无以邀廪饩。退不能就粥糜。有转死沟壑已耳。此苦于差外之差也。今日之商贾。不苦于关。而苦于关外之关。不苦于税。而苦于税外之税。何谓关外之关。 国家设关。通天下凡十三处。皆相隔三四百里。然后有一关。所以明禁网疏阔。不欲多为之制。以妨商旅也。又定例船不抵关。货不抽税。料亦如之。自有攒典之设。而各踞口隘。横行村落。处处皆关。则处处有税与料矣。顺治十八年。台臣郑为先具疏极陈攒典之害。奉  旨裁革。然攒典之名去。而攒典之实犹存。监督诸臣借查税名色。私用家人及书役。散布各方。重抽税料。夫果在通江滨海之处。扼守隘口。犹可也。已非 朝廷务存宽大。不尚烦苛之意。况近在数十里间。又无旁港支河。而可多设私人以滋扰害乎。即如扬有扬关。淮有淮关。

其中一漕堤。有何渗漏。而于邵伯一镇。必又加拦阻。夫邵伯乃商贾卸载之地。自南而北者。扬关税之。自北而南者。淮关税之。已税之货。已税之船。则可听其所之矣。而所以拦阻者。将禁其不及内地乎。将令其屯聚一处。而不散而之州县乎。无非难掯索。重重剥征。是咫尺不百里之间而再税也。近闻浒墅关于无锡地方。亦私立老人关。置设水栅。拦截河干。又用两橹快船。遍历乡村。昼夜巡逻。遇物索诈。稍不遂意。捏指漏税报官。其它睹闻所不及者。何可殚述。商贾举足罹网。移步触禁。莫施其征贱征贵之智。徒乎顾左顾右之忧。风雨停而伤心。衣囊质钱以输税。此苦于关外之关也。何谓税外之税。 国家立关。有税货之关。有抽料之关。大小各有定制。轻重悉载成书。顺治二年奉  旨凡民间米麦税课。概行禁革。

今则农船小艇。一米一豆。莫不征税。甚至乡民驴背肩挑。不免悉索。又有货本无多。而所税之数。反过其本数倍。至愿弃其货以逃而不可得。此甚可悯也。若船料各关不同。如扬州钞关。满料不过二两六钱七分。浒墅关满料不过十两五钱。今正数一倍。纳至四五倍。而于正数之外。又名曰加仓。一仓至十仓。听其增益。莫敢谁何。夫船料则固有经制矣。加仓之说何自来也。且既税船。则不税货。而又有落地之税。有寄钞之税。是兼船与货而两税之矣。商贾之力几何。而堪此朘削耶。此苦于税外之税也。伏读康熙十八年  恩诏一。各处关差。将不应纳税之物。额外横征。差役四出把守关隘。扰害商民者。该部严行察禁。一有觉发。从重治罪。仰见  圣虑渊微。无遐不瞩。又屡经部议。凡滥派小民钱粮差徭。俱有处分。即督抚亦曾行文申饬。不啻再三。而积习难破。病窦日深。不得  天语重申。何以令诸弊悉革。伏乞  敕下督抚。严饬各府州县。及各关监督。务使将赋外之赋 差外之差。关外之关。税外之税。概行禁止。勒石立碑于通衢处所。纵不能尽绳已往。犹可永戒将来。庶农民无困敝之忧。商旅有贸易之便矣。

  请推恩掩骼疏康熙二十三年 
工科给事中任辰旦

窃考月令。孟春之月掩骼埋胔。周礼蜡氏掌除骴。先王之政。非徒恤民之生已也。于其死则必使之有所归。故凡无主而暴露者。既及春而掩之矣。而平时又设官以掌之。此诚仁厚之至。而无所不用其心也。是以周文王泽及枯骨。诸候闻而归之。唐太宗瘗隋人暴骨。屡书于史。宋太宗频遣使收瘗暴骸战骨。明太祖太宗累收中原暴骸瘗之。皆流为善政。传为美谈。恭遇  皇上至德深仁。爱民育物。凡属恫瘝。莫不备轸  圣虑。善政善教。推行毕备。自古帝王之仁。未有过于  皇上者。臣谓宜及此时修先王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