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际。国用浩繁。固无可如何。今四方宁谧。司农不至告匮。上请缓征。此其时也。户部若可通融。总计一岁春夏二季。兵饷若干。上年拨剩之银若干。以上年所剩之银。暂抵本年春夏之饷。俟秋成催解。以补库额。上无损于国赋。而民力以纾。富豪之家。不得乘机盘剥。逃亡可复。敲扑可省。一转移之间。而其利无穷。先试之畿辅。次推之天下。兴唐虞三代之治。此其首务也。伏候宪裁。

一垦荒之宜劝也。畿辅各州县。荒田累千百顷。 朝廷屡下劝垦之令。而报垦者寥寥。非民之不愿垦也。北方地土瘠薄。又荒熟不常。近山之地。砂土参半。遇雨方可耕种。稍旱即成赤土。近水之区。水去则略有田形。水至则一片汪洋。一报开垦。转盼六年起科。所垦之地。[己](已)枯为石田。荡为波涛。而所报之粮。一定而不可动。始而包赔。继而逃亡。累有司之参罚。责里长之摊赔。所以小民视开垦为畏途。听其荒芜而莫之顾也。且报垦之时。册籍有费。驳查有费。牛种工本之外。复拮据以应诛求。非中等以上之家。不能开垦。何怪报垦之寥寥哉。职窃谓此等荒地。原与额内地土不同。与其稽查太严。使民畏而不敢耕。何若稍假有司以便宜。使得以熟补荒。如有额外新垦之地复荒者。听有司查他处新垦地以补之。其荒粮即与除免。不必如额内地。土必达部奉  旨。始准豁除。无赔累之苦。无驳查之烦。民不畏垦之累。自无不踊跃于垦矣。其已垦成熟者。或更请宽至十年起科。使得偿其牛种工本之费。然后责其上供。亦所以劝垦也。伏候宪裁。

一水利之当兴也。欲民之富。在于垦田。欲田之垦。在兴水利。北方土性燥烈。灌溉易涸。虽与南方不同。然使川泽流通。随便灌溉。犹愈于听其焦枯而莫之救也。但古人沟洫之制。随时修理。故不觉其烦费。今以久湮久塞之河道。一旦欲疏其壅而防其溃。工费浩繁。势难猝办。又当公私交困之时。州县钱粮。一丝一忽。皆有项。不敢擅动。民间十室九空。正供尚难完办。安有余力成此艰巨之事。若不量时势。不计赢诎。骤然兴举。其为扰害。必甚水旱。职窃思屡年以来。 朝廷悯恤灾荒。州县议蠲议赈。所费钱粮不可胜数。与其蠲赈于既荒之后。何如讲求水利于未荒之前。蠲赈之惠在一时。水利之泽在万世。今宪台抚临畿辅。欲成久远之业。无有大于斯者矣。宜通查所属州县水道。何处宜疏通。何处宜堤防。约长若干。工费若干。汇成畿辅水利一书。进呈御览。请司农度钱粮之赢诎。以次分年举行。而不扰于民。以一时言之。虽若不免于费。以久远言之。比之蠲赈。所省必百倍。或鼓舞官吏绅衿。能开河道若干者。作何优。作何奖励。此亦一策也。伏候宪裁。

一积谷之宜广也。今功令最重积谷。定有议之例。所以为穷民计。至深远矣。然欲谷之多。当广开谷之源。今止有捐输一途。故积者寥寥。在富庶之邑。犹可鼓舞劝捐。若穷僻疲罢如灵寿者。虽悬奖励之典之劝之。其谁能应耶。职窃谓此等穷县。当稍为之通融。使得广积以备赈。如县内有荒地可开垦者。许有司设法募人开垦。收其所入。贮仓备赈。勿责其起科。其一切河淤地亩。虽[己](已)入粮。原非额内者。许其量留积谷。吏员应纳银者。许其入谷县仓。即准报充。不必起解。牙帖杂税原额外新增者。编审人丁溢额者。悉许留本地方积谷。诸如此类。推广行之。庶几疲僻之邑皆可有谷以救灾荒。若止藉捐输一途。其能有济者鲜矣。即就捐输言之。徒令二三有司晓晓劝谕。所得有几。巧者阴派之里下。名为捐输。与加派无异。又非 朝廷爱民之意。是宜请  旨酌定旌奖之例。使绅衿富民皆乐于捐输。将不待劝而粟自多。至于在仓之谷。宜听有司之酌量支放。如遇凶荒。则先发后报。平时出陈易新。听从其便。勿因不肖之侵欺而尽掣贤者之肘。则鸠鹄之民。庶有赖矣。伏候宪裁。

一存留之宜酌复也。查赋役全书旧额。有一项人役。则有一项工食。有一项公务。则有一项钱粮。未有用其人而可不予之以食。办其事而可不费一钱者也。用人而不予以食。则必至于卖法。办事而求不费钱。则必至于派民。自兵兴之际。司农告匮。将存项。尽行裁减。由是州县掣肘。贪墨无忌。私派公行。不可禁止。百弊之源。皆起于此。自康熙二十年以后。再颁  恩诏。渐次奉复。海内始有起色。然尚有应复而未复者。敢为宪台陈之。如衙役犯赃之律甚严。而书办之工食独不复。不知此辈能枵腹而奉公乎。不给以食。不得[己](已)而犯法。加之以刑。其肯心服乎。此其当复者一也。心红纸张。修宅器具。此州县所必不能免者也。既奉裁革。不知天下有司。皆能捐俸而自备乎。抑或有责之铺户。派之里下者乎。有正项开销。虽贪吏无由借端苛派。无正项可动。将借口以责之于民。 朝廷之所省有限。而小民之受累无穷。此其当复者二也。上司过往。下程馈送。杂支供应。此州县所必不能无者也。既奉裁革。不知上官之临州县。皆能自备供应。自发价值乎。抑或不能不资藉于地方乎。有司之懦者。恐触上官之怒。百计逢迎。贤者亦恐失事上之体。多方补苴。无米之炊。不知其安从出也。此其当复者三也。存尽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