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略于治江汉。故江汉时有泛滥之虞。不知楚有洞庭。较淮河泄水为便。此河口。亦行其所无事也。伏乞  皇上敕行湖广督抚大吏。委员一一详查。倘言属可行。不特全楚乂安。即武昌新修堤岸。费金钱至数十万者。亦借是以永固矣。

  江陵堤防议湖广通志 
胡在恪

江出岷山。汉自嶓冢。挟万川以东注。而荆州正当其冲。称泽国焉。江水在瞿塘滟滪间。为诸山所束。屹盘砖。雷响而电激。既出峡口。始得展逸势以前驱。夏秋一涨。顷刻千里。而经江陵公安石首监利华容间。自西而北而东而南。势多迂回。至岳阳。自西南复转东北。迸流而下。故决害多在荆州夹江南北诸县。县各沿岸为堤。以御水势。由来久矣。江北之堤。自当阳以下之逍遥万城以至监利。不下四百余里。而江陵之黄滩堤。在县东南二十余里。一决则江陵潜江监利沔阳荆门。皆为鱼。古所谓冲巫峡以迅激。跻江律而起涨者。以东至沙市。有砥突出大江数十丈。捍蔽江水。水为之稍纡抱。而黄滩之怒差杀。其后荡焉无存。而水之向黄滩者。骇坍浪而相礧矣。稽古大禹。洒沉澹灾。以奠高山大川。而自汉晋以暨有明。南郡大水。史不胜书。而万历十九年辛卯。江陵黄滩堤决。民之溺死者无算。二十一年癸巳。逍遥堤旋溃。距今九十余载。 国朝庚寅年。江水大涨。时幸瓦全。嗣后癸巳夏。江水决于万城。郡城东数百里。茫然巨浸。户遍逃亡矣。癸卯秋。江决于周尹店。逮丙辰之五月。麦秋方至。而郝穴之江堤溃矣。展转数年。流移略集。而辛酉七月。黄滩决。百年难堪之殃。从天而降。一望溟渤。集中泽之鸿雁。与坍穴之蝼蚁。人自为筑。功将垂成。仅亏一篑。而长江复行平地。壬戌六月。江堤复决。比之辛酉。为时更早。爰核粮夫。毫发无遗。以赴补救之急工。人之自为计也。神之将安输乎。嗟乎。决堤者。民之大害也。筑堤者。民之大利也。而利害相反。诚有如阖境士民痛哭屡控之所云者。今幸当事上台。目击颠连。而太守许公。实心胞与。躬亲挽筑。于堤址则宽而大。以便后来之加增。于堤工则恤而察。以杜一时之冒滥。萧憺之拟身塞。赵贤之愿请命。真百姓之福也。按堤老堤甲之法。自太守赵贤始议行之。夏秋守御。冬春修补。岁以为常。田庐于斯。聚族而处。以长子孙。故重土而习知水性。法至善也。而堤夫之出于粮石者。视其用工之难易。以为征收之多少。今昔之间。未可概论。而夫之修筑于堤上者。买土井土台土。其法不一。买土为最上。但虑散给工资之数。难以悉清。井土则民之者劳。而黠者逸。台土则奸人得以高下其手。夫苦惫而堤之罅隙者复多。夫修堤所以拯民。非以苦民也。而立法不善。则夫受修筑之苦。而民视筑堤为畏途矣。三者综而论之。惟井土之法可以垂久。第须董其役者。审高下远近之地势。以均其劳逸。而弊端诚未易除。则所谓有治人无治法者。存乎其人之爱民以心。先民以身。委员则量其材。遴役则严其滥。以里长征夫。而厘其侵蚀。以堤老修筑。而稽其包揽。则以每年所征之堤夫。用之于每年所修之堤。将捧土可为邱山。岂必求夸娥而掘息壤乎。善夫清军陈公之言曰。修堤惟视人事。断不可诿之于天灾。仁人之言。其利溥哉。所列七条。皆实实可见之施行者。夫荆州之地。案衍坛曼。缘以大江。而汉水复自夜汊口分派以达于三湖。汲引沮漳。会杨水长湖罗堰诸陂泽之水。春夏霪滂。股灌支注。不可胜计。其沿湖渚泽畔而居者。庐舍畎亩。形如盂中之底。自五代时高季兴节度荆南。筑堤以防汉水。由荆门绿麻山至潜江。延亘百三十余里。于今之亘为垸堤者。总皆恃堤为命。而汉水其奇在曲。又多泥沙。迁徙淤塞。自古不常。明嘉靖二十六年。沙洋堤决后。水之在荆安潜沔间者。殆无虚岁。 国朝以来。江堤连溃。汉水并溢。所谓堤防者。冲荡漂流。于斯为尽。而室丙室丁潭守八井等庄。地势洼下。沉塌之虑。尤有不可言者。今合江汉而筹之。自荆襄而下。江以北之地。如江陵监利潜江沔阳荆门。皆如建瓴之势。而大江之悍黄滩之险为尤甚。其所谓堤者。又皆累土负壤。并非有冈陵以扼之。一遇水势突奔。咫尺不坚。千里为壑。杨景旧志。详哉言之。其开穴疏流之说。已万不可行于今日。而江陵昏垫疲苦之民。荷锸操杵。力殚膏枯。为水归其壑土反其宅之至计。是以一邑之劳。为监利潜江沔阳荆门御寇于门户。而处堂奥者曾不肯助一臂焉。势不至于载胥及溺。不止此协济江堤之费。四邑虽不待请。亦当各自为计者也。夫防江之工。等于防河。今江陵已为其难者巨者矣。而汉水之堤防不固。其害旋中于潜沔荆门。绸缪而图其全。则江汉朝宗。 国计民生永赖矣。

  查禁私垸滩地疏乾隆十三年 
湖北巡抚彭树葵

窃臣于二月内抵任后。接读  谕旨。将湖河滩地。禁止侵占一案。作何办理之处。查明具奏。随经检查旧案。以楚省积水之区。俱系纳有粮课。并非官湖。可容侵占。至湖边江岸隙地。私筑小垸。历系严行禁止等因。声明覆奏在案。半载以来。臣时时心体察。兼采舆论。乃知其间仍有尚须筹划者。少一阻水之处。即多一容水之区。则私垸之禁。尤不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