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闲旧为唐河下游。又有滹沱支流经其地。源流不绝。可以引而灌。故元明之间。主可兴水田之说。迨明季 国初。唐滹之流渐弱。故虽有建议。旋即中止。今二河并皆改流。不由河间。河间既无恒流。艺稻自非所宜。即唐滹二河开挖深通。亦只为西南一带。沥水宣泄之道。春水无源。水田无籍。非特土地有异宜。实时候有异用也。

一津静运河西岸宜设堤防也。南运河两岸均有大堤。独西岸自独流镇以北。至天津郡城。向止有商人捐筑小。高不过三尺。自乾隆初年。天津张观察坦熊创不可筑堤之议。良以运河遇盛涨。正赖此无堤之岸。听其泄入淀池。免致漫溢耳。桂林陈相国宏谋为监司时。正接张观察之手。谓是为运河天然滚水大坝。因而仍之。且为之说。以宣示不可筑堤之故。前哲经画之善。识远虑周。永堪师法。独是当日之泄运入淀。其时淀池深广。是以停蓄翕受。津城既无冲突之虑。运河亦免泛溢之患。是当日固必不可有堤也。今淀池淤积殆满。西来之水。已难容纳。水涨则东漫归运。以故嘉庆六年。淀水穿运而过。静邑东堤。亦被冲刷数处。不惟不受淀池容蓄之利。反受淀池横决之害。自宜有以障之。使淀自淀而运自运。各不相入。乃可保漕艘经行之道。然亦必得添权家口减河。庶运河方免涨溢。且必得修复隔淀迭道。庶淀水不能东漫。此数处工程。缺一不举。不能有济也。自独流镇至杨柳青四十里。自杨柳青至天津三十五里。皆当接筑大堤。此亦今昔情形不同之处也。

一疏天津七闸引河以泄海河盛涨也。海河长亘一百二十里。涘广涯深。潮汐迎之。则逆行而上。即禹贡所谓逆河也。南岸有迭道。旧设七闸。视水盈虚。以时启闭。原以泄南洼之水。入海河归海。今海河河底日渐高仰。南洼地势反低。即遇海河水弱之时。洼水亦不能入河。以故天津城南。潴水恒满。水光一寺。宛在水中。查七闸之下。向俱有行水沟十余道。今并淤积。若寻其故道。均加开浚。以白塘口与咸水沽旧河为经流。导之东行。由中堂涯一带。分泄海河盛涨。是海河得此七闸。三岔口自不致十分壅滞。亦分减之法也。惟七闸既开。海河之南。必得有堤挡御。方不致于南轶。波及青静也。或以开沟之土。培成两堤。各束成河。启放之时。闸板不宜尽撤。恐沟道窄狭。不能容也。开沟垒道。即古人沟洫之制。纵横相承。浅深相受。水涨则以疏泄为灌输。水消则以挑浚为粪治。立法本善。无地不宜。然亦视其土性之宜否。前制府胡公。劝民挑挖池塘。开沟垒道。又置造水车。教民运用。而其法卒不能行者何也。畿辅土疏善崩。开挖虽成。一遇雨水。旋即塌陷。水车亦以岸高水深。艰于转运。惟开沟迭道。大有益于行旅。惜行之未久。而胡公逝世。地方有司。遂无实力继行者。夫开沟迭道。非只为迭道计也。地之与河相近者。水之赴壑自易。其距河较远之区。向非有沟涂以传送之。其停潴之处。虽一隅亦能阻隔为患。故为迭道而开沟。而所开之沟。亦必相度地势。使沟水有所宣泄。而后能收沟之益。是开沟实水利中不可少之事。今试以迭道工程计之。最亟莫如安肃县南北。献县单家桥南。郑州迤北。景州城北等处。果能寻其去路。引水导流。俾脉络通行。受其益者。岂仅在商旅哉。

一淀泊淤地不宜耕种也。畿辅地方平衍。河道纵横。入海之处。惟海河一门。全赖大泽以容蓄众流。传递归海。计畿内大泽有六。曰大陆泽。曰宁晋泊。曰西淀。曰东淀。曰塌河淀。曰七里海。皆能收束众流。缓其奔突之势。实水道之关键。众流之纲领也。川无泽不止。泽无川不行。二者相为表里。讲求水利者。当以此为先务矣。迩者北泊为滹沱淤塞大半。渐成平陆。东淀受浑河子牙之淤。水广而浅。塌河淀七里海为民占种。西淀中多淤田。甚或报垦升科。地方有司。受其所惑。殊不知阻遏水道。其咎綦重。惟是积重难反。围圩耕种之地。未能悉行除去。是不可不详查。如有实在阻塞水道之处。宜急为铲挖。永行禁止。乃为有益。 直隶地方广阔。河道纵横。应修之处。指不胜屈。既不可枝枝节节治之。致有上通下塞顾此失彼之病。然同时并举。工作浩繁。经理亦虑难周。自应分别缓急兴修。谨将应修各工。分别于后。○急工 廓清东淀捞淤。并芟刈苇根水草。 添权家口减河。以分入海之势。 修复红桥以西隔淀迭道。 开挖子牙正支二河。并浚新河。 疏子牙河故道。并三支黑龙港。 开胜芳中亭二河。 开河间唐洋二河。 定州唐河疏归故道。 塞冶河入滹沱之路以助滏。 开清苑满城境内金线河。 疏挖赵北口迤东清河口一带河道。 修赵北口十二连桥。 并除西淀中圩田。 修千里长堤。并隔淀堤烹耳湾横堤广安横堤长城老堤贾口横堤。 筑滏阳河东堤。 文安县龙堂湾建闸。○缓工 涿州巨马河。 良霸牛河。 雄县赵桥新立二村堤工。 曹河并达省支流。 瀑河并上游堤工。 新安大淀旁二沟工。 浚七里海塌河等淀淤积。 潴龙河间段裁湾取直。 疏通景阜一带宣泄沥水各河。 大名境内漳河。 蓟运河。 还乡河。 海河迭道并闸七座。 天津台七座。 按天津为畿南众水朝宗之所。地势既低。海潮复来荡激。故前人起建七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