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至五六尺不等。深自三四尺至五六尺不等。附近有池塘者。引其流入池塘。

一附近无开通之大河。则择其通流之处。另开大沟。宽自七八尺至一丈不等。长则以水入大河为度。大沟既开。水有去路。然后逐节开小沟。以达于大沟。小沟不拘长短。总以达于大沟而止。中间有高阜山埂不能存水者。则不必开沟也。如系湖荡不能筑圩围田者。仍留为蓄水。亦不必开沟泄水。与水争地也。凡黄河滩地。不可开沟筑圩。

一开沟之土。务散铺于两岸地内。以成平坡。不碍种植。不可堆于沟旁。又成土埂。阻水不能入沟。且恐随后卸入沟中。将沟淤塞。其附近有低洼处可以堆土。不散地内者更好。如现有麦苗之地。其土尤须酌量散铺。不可多压麦苗。

一路旁开沟。即将土堆积路面。俾沟日以深。路日以高。但须垫于坑洼及低平之处。取其平坦。不可专堆高处。又成土埂。亦不可随意乱堆。坑陷难行。

一道路可以两旁开沟。两沟泄水。更为有益。如道路低洼。则即以道路作沟。于边旁高处别开为路。如有一面原系高埂高坡。难于成沟。则止须就低洼一面开沟。或上半节于东面开沟。下半地高。不能开沟。则移于西面。但须路中驾一小平桥。俾水仍通流。无致壅积。路旁原有沟塘。则不必再开。

一开沟不拘长短纵横。总期水有去路。如中间遇有十字路。则须驾桥。桥下水仍通流。其桥或石或木。均须铺土。以便车行。虽非通衢。而为农人车载粪草赴田之处。亦须驾桥铺土。不可因开沟而阻行车也。

一地土洼下。或涸出湖荡。则开沟以泄水。即以开沟之土。筑为圩岸。以作围田。每围自五顷以至二三十顷。不可太少费繁。其圩岸三四尺不等。总期可以御水。

一凡筑圩围。均于圩根设立涵洞。旱则引水入田。潦则放水外出。其涵洞或用砖石圈砌。或用烧成瓦筒。埋于土中。扬州淮安所属。湖荡相连。多有宜于圩围之处。此外凡有低洼荡地。逐一照行。其原系平坡旱地。则止须开沟泄水。不必定筑圩围也。

一去冬今春所挑之河。其土现皆散堆河岸。俨同土牛。乘此未曾冲散。加工收拾。补缺铺平。以成子。撒仍草子。明春生草。便为圩岸。既资捍卫。又免雨水淋漓。行人践踏。仍落河中。有淤河身。如防内水涨满。则酌缺口涵洞。为泄水出外之计。

一此次各处开河。用帑至数百万。原为工大费多。民力不能兴作也。今积水皆有去路。其开沟筑圩。原以农民修治田功。俾久弃之旷土。变为常稔之美产。佃户出力。田主给以口食。定例已久。不便请动官帑。果有长大沟洫。或宽大圩围。此中贫富不一心力不齐者。准借给口食。每土一方。借银二分。通力合作。计口成功。所借之银。于田主名下。分作三年扣还。凡有借者。田主土民公议。连名赴县具领。地方官定议详明候示遵行。工本无多及众擎易举可以力作者。不准滥借。

一开通路沟。则按路旁之田出夫。其平地开沟。则按泄水之田出夫。均不得视同官工。派之通县。有捐资及捐口食以开沟筑圩者。详报分别优奖。

一开沟筑圩。须公议田主。或耆老。分段督率。不可出票差役管押。有需索饭食等费。官司不时往来查验。有地棍阻挠者。禀官究处。以上各条。无非因地制宜。随势利导。在小民原可自为计及。只恐无人指示督率。官司不暇处处晓谕。一切听民夫随意混挖。枉费工力。或相争执。事无实际。故此开列晓谕。官民土庶人等。各宜凛遵。

  水利条规十则 
                        庄有恭

一应浚工段宜先钉桩牵绳量定也。查此番开浚河道。原期河道深通。畅流无阻。但恐偷减工程。办理草率。应令地方官将估计应开各段。务必两岸钉桩。在于老土为准。牵绳坠下。定至水面若干尺。水面至河底若干尺。应挑土若干深。登记册内。并于两岸钉立信桩。灰印标记。嗣后收工。看明原钉各桩灰印有无更动。再照前法。将绳对岸牵平。中间吊绳坠下。除去原空水面尺寸。则挑深若干。显然易见。而偷减土方之弊可杜矣。

一募夫应照业食佃力之意。酌雇应役也。某县工段若干。需夫若干。核计土方之后。即有定数。地方官必将实征堂簿吊齐内署。查明通邑田亩顷数。计亩计夫。核有定则。并谕令各业户将圩号各佃姓名。据实开呈。按其佃田之多寡。核其应役之夫数。斟酌公平。均匀雇募。定额之后。即将通邑需用人夫数目。按照都图。明白出示晓谕。庶胥役无苛索折干之弊。而业佃无偏枯派扰之累矣。所有应设夫头。即于所雇夫内二十名设一夫头。散夫责成夫头管领。夫头着落圩甲保领。如有诓银逃逸。均可着落根追。其各夫夜间歇宿之处。或庙或船或厂。均于工所附近设法安置。即于估工时先为勘定。以免临时周章。

一督工应责成委员以防偷减也。贴坡垫崖肥腮鼓腹诸弊。有一于此。不惟丈尺短少。水流不畅。而所贴所垫之土。一经雨淋。仍复坍卸河内。然此等诸弊。苟非书役圩保。欲图敛派银钱。串通夫头。主持卖工。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