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通漕计费。每年须十万两以外。其剥船偷窃折耗卸货亏损者。又不下数十万两。且上或雨淋。下则水渗。一经霉变。累及一船。而疲乏之丁。甚或因剥费无出。私将正供偷抵。到通短米。则又使水搀和。收买回漕。种种弊端。皆由剥米过多而起。故今年米数米色。虽经臣极力办理。于未过淮之前。设法周防于诸剥浅处。犹难保其必不短坏。若来年仍复如此。则丁力太。本原太耗。此岂但以起剥为常之地方河工所及顾也。又旗丁所带货物。原令各丁藉沾余润。以补钱粮之不足。近因邳宿水浅。一切货物。不得不多为截卖。且以货价抵给剥费。是例不应有之剥费。既益其所本无。而例所应有之货价。又耗其所本有。里亏外折。丁力安得不疲。且 京师物价昂贵。亦未必不由于此。今若添建二闸。如遇水势不足。即便蓄养深通。如遇盛涨骤来。例由月河行泄。照例铺水五尺。有何多论。两省行所无事。尽可安详。数年之后。水力丁力。能似乾隆年间宽展。米色米数。庶可保矣。

一建闸似费实省。可节河工正帑也。议建三闸。不无多费。然果核实。何致过多。山东现造三闸。不过八千余两。况此闸既成。则常年邳宿诸坝。大可节省。近年以来。因邳宿一带水浅。节节加筑草坝拦蓄。至数十处之多。拦河坝抄手坝对头坝挑河坝等。名目不一而足。临时则多购土方。事过则听其塌卸。大约挑土一段出河万石者。一堤之基即又入河数千石。是下年所挑之土。即上年所挑之土。即上年所筑之堤。挑既费帑。筑亦需工。搬运辘轳。愈形壅垫。南河道厅利筑草坝。以为年年开销地步。是以借口水浅。皆不愿有添闸之事。多方挠阻。今若合数年草堤之资为一年石闸之用。所费有定。而所省无穷。但须溯查近今五年之内。邳宿挑挖土方。筑做各坝工料。每年工部报销若干万两。五年共报销若干万两。其孰费孰省。便较然明白矣。臣所谓似费实省者此也。以上三条。臣再四思维。博加访问。千人共见。万口同声。皆以为今昔情形不同。因地制宜。利添二闸。恰符  圣意所指或二闸或四闸之数。因乾隆年间微山昭阳南阳南旺骆马诸水柜。水力雄厚。虽至邳宿末流。六闸尽资浮送。近今迭次受黄淤漫。徐北漫水。亦垫邳河。是以各闸各河。力量皆不如前。今年汇泽闸六月得雨。上下游皆深至五六七尺。惟此中间二段。水浅不足三尺。几于剥尽方行。待至粮船过浅之后。在河在漕之人。若皆以能出江境为庆幸者。此系来年湖水纵多。亦须起剥之明验。而预现于今年者也。再前二闸座。如定议添建。无难于来年重运前赶办完工。该处地面。虽系浮沙。下掘即皆坚土。若添闸束水。更收束水攻沙之益。臣职司漕运。有所见闻。今已将秋。时日迫促。不得不直陈于  圣主之前。

  塞运口说 
张伯行

王在晋曰。问水集谓河流之淤。难复引之以入运。国家治河。如尚书宋礼。平江伯陈瑄。惟导汶浚淤。建闸通运。不复引河。徐有贞白昂刘大夏诸公。亦不过力塞之而已。不复资以济运。盖河至则冲决。去则壅垫。修治之功。无时可已。迁徙不常。害多于利。愚按今日之黄河既不复资之以济运。惟有塞之一法。涓滴不漏。使淮黄并力以刷海口 海口既深。则上流自无壅滞之患。而溃决之虞庶乎可免矣。陈堂疏云。天下事有利必有害。未有有其利而无其害者。择其利多害少者而为之则可矣。利在于河者多而漕者少。则从其利多者。而不以为私图。害在于淮者少而黄者多。则从其害少者。而不以为嫁祸。利一害百。毋以害掩利。害一利百。毋以利冒害。诚遣大臣奉命而往。听其便宜行事。大破故常。利必期于大兴。而不惜小费。害必期于尽去。而无惑人言。或年终勘覆功罪。或三年汇报。使人心鼓舞于奖励激厉之中。力可协。而百工可成矣。语云。治河者无一劳永逸之法。祇有补偏救弊之法。则利害之多少。正不可以不讲也。

  防河保运议山东通志
尚书之序贡道也。曰兖浮济漯。青浮汶。徐浮淮泗。皆达于河。则山东之国。固循河以通达者也。盖冀州之域。控河上游。逆泝而行。罔非利涉。今则大河屡徙。合于汴淮。 国家设都燕京。在渤海碣石之右。运道自南而北。河流自西而东。一从一横。非同贯。论者谓漕渠水。宜分河之支流以助灌输。然而河处高原。经疏壤。性悍易决。质浊易淤。分引微涓。颇资其利。而节宣稍失。则全河奔注。运不能容。势必冲溃东堤。挟众流以趋海。即使旋加塞治。而沙停土壅。故道悉湮。是获利无几。而滋害实多也。即如卫河本屯氏故道。而泉流汇注。别为一渠。宋庆历中河决商胡。北流与御河为一。及分二股河东流。而御河淤淀。运路艰阻。程昉为河北都监。力浚治之。此河之有害于可征矣。会通河虽以汶水为源。而明永乐中。金纯分导河流。与会通河合。景泰中。徐有贞开广济渠。上泝澶渊。以接河沁之水。则犹借力于河耳。乃一决再决。贻患不休。至宏治间。刘大夏始筑黄陵冈以断其流。而张秋获宁。则河之有害于会通河可征矣。济宁以南。河泗所会。明初运道在昭阳湖以西。因地与黄逼。引流入运。所在有之。自郓城入者。由牛头河至鱼台塌场口。自曹州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