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堤新成三面。均宜布种草子菜子。使之生发。可免雨水冲刷新土。月洼之内。沿月堤之根。每间五尺远。种卧柳一丛。旧月堤亦复如是。待其长成。竟同沿堤编篱。可以抵御风浪。凡洼内旧有柳树者。切宜存之。以御风浪。凡筑新旧月堤。均不妨于月洼内取土。既可就近。又使洼中连有土坑格堤。则水到易于挂淤。不致出险。但须离月堤二丈以外。不可有伤堤根。凡筑月堤。均不可用沙土。以防水到坍卸。

一淤沟宜如法镶砌也。下口在河之下流者宜深挖。务与月洼之底相平。引河水徐徐浸入。河水长一寸。则月洼内入水一寸。不可使河之水面。稍高于沟。更不可使沟口稍高于月洼。以成建瓴之势。其宽除用桩料包镶外。中净存四五尺不等。其镶砌用排桩捆埽由。密密布列。其沟分作两层。下一层镶成。净宽四五尺。上一层镶成。净宽六七尺。由下而上。递相开展。上口在河之上流者不宜太深。视河水之来。如浊漳之水先来。则可深挖。使其及早受淤。如卫汶之清水先来。则不妨迟开。其宽悉照下口。再上沟下沟。清浑出入。日久易有坍塌。均宜镶护完固。万一月堤稍有损动。止须将上下沟用埽堵塞。亦不为害。

一上下口宜就地取裁也。下口宜开深者。所以使河水早入洼内。澄清以待上口浑水之至。上口宜浅开者。所以使洼内澄有清水。然后浑水急溜而入。一见清水。其性便沉。其势便缓。下口宜于顺溜之处。俾河水浸淫而入。将来出清。可以随溜而出。上口宜于迎溜之处。全借浑水。畅流而入。方可运送洼内之清水。畅流而出。倘上口限于地势。不得迎溜之处。宜将沟口上唇。缩进五尺。引之使入。再将沟口下唇。接长四五尺。如吞水小坝。逼之使入。则亦可以迎溜矣。下口限于地势。不得顺溜之处。宜将沟口上唇。接长三四尺。势如挑水小坝。以避大河之逆溜壅阻。再将沟口下唇。稍缩二三尺。以引清水之远出。则亦可以顺溜矣。上口地势。更宜详勘。外则迎大河之溜。内则宜顺月堤之势。不宜直射月堤之根。上沟宜斜向而入。方可迎溜。下沟宜斜向而出。方可顺溜。二沟合看。须如八字形方好。

一上下沟宜随时增添也。初时月洼尚深。根底未固。上下止开一沟。迨上沟入水之后。月洼已经淤有根基。月堤又已见水。然后相其出入之势。再开一二口。大凡下口出水不顺。必由上口入水不畅。不能运送之故。则不妨多开上口。如上口入水已畅。而下口出水不顺。必由不能顺大河之溜。反为大河之急溜所阻。宜另择顺溜之处再开下口。总期上下口一律顺畅。入浑出清。全洼运动不滞。便可源源积淤。如月洼内上半段先已淤高。则浑水不能及下半段。无浑水之来。则亦无清水之出。下半段终不能淤矣。宜就下半段另开一口。使之常有浑流之入。然后下半段亦可受淤。至于月堤两头如牛角尖形者。浑流不到此处。积淤必不能多。俟今年将洼内积淤平满。下年竟将此处缕堤。刨平几段。使河水漫过。则可以一抹而平。凡本年积淤未满中多坑窟者。次年均宜仿此。庶可一律平满也。平满之后。除月堤原高出平地一二尺者。毋庸增筑外。如月堤止与淤积之平地相等。则宜于月堤之上。加筑子一二尺以作遥堤。向后听其年年平漫而过。即河水出槽。亦可无患。但不可复于临河筑。使水不得平漫。将来又成险工。凡沿河淤平之工。及河滩宽岸。均宜加培。离远之老堤老。不宜临河迭。使河水不得平漫。又成险工。

一夫料灯火宜预备也。放淤如御寇。如临敌。不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备之也。凡桩埽席片麻绳铁锅之类。均宜预备。以防意外之虞。窝铺兵夫。先期派定。灯烛火把。先期备齐。日则填补小沟。钉挂防风埽由。夜则轮流看守。遇风雨之夜。尤宜常川巡视。一有损动。鸣锣为号。众兵夫一齐抢护。违者重究。凡属淤工。专员看守。以重责成。随时经理。以收实效。事竣。官兵一体优奖。以示鼓励。

  治河挑浅议 
徐旭旦

昔王竑出总漕运。兼理河渠。河漕原未分设也。间值河有他故。特遣大臣行视。图方略治之。事竟还朝。正德以来。犹旋设旋罢。而总河专设。则自尚书潘季驯始。黄运两河。其间有治有不治。及至 本朝三十余载。河道顾日以不治。其故何也。治河犹御敌也。帝王之于敌。每治之以不治。惟河亦然。时有溃决。则堵塞之。间有壅淤。则疏浚之。如是而已。自总河既设。职有专司。居常无事。每怀尸位之。兴作无当。祇贻蛇足之讥。如前河臣。或筑高堰以障淮流。或凿归仁以分河势。蠹费冒功。言之可哂。至于今日之患。又异是矣。今日治河之病。原自有在。而黄堌之塞。正不与焉。夫黄河善淤。从来远矣。故沿河州县。俱设有浅夫。原为挑河而设。如夏镇额夫一千二百五十四名。徐州额夫三千五百一十六名。邳州额夫八百三十五名。虽他处夫数不同。总之计道里远近。以为多寡。自足供一处挑河之用。使当水落滩见之时。即率前项夫役。于滩浅所在。逐段挑深。俟伏秋水至。冲刷一空。黄虽善淤。安得数十年间。河身遂高与城齐也。惟是前此治河者。创为束水涤沙。岁增长堤若干丈。岁筑埽坝若干处。即为治河得善策矣。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