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年月。明明开列。倘有滞太久者。外之督抚。得据以纠劾。内之部科。得据以参驳。庶诸司上凛功令。民命不至草菅。于我  皇上好生之仁。格帝之诚。非小补也。

  清狱省刑疏 
周清原

顷因京师春雨偶尔愆期。以致上  圣怀。屡垂咨儆。臣再四思维。惟有刑狱一事。所系甚大。虽宽恤之典。迭沛屡颁。而生命所关。不嫌慎重。以臣所见数条。或令有历久而渐弛。弊有相沿而未革者。似应于已禁已行之中。再为申明推广。谨一一陈之。一仓铺之滥禁宜永革除也。凡内外问刑衙门。设有监狱。原以羁禁重囚。其案内牵连人犯。情罪稍轻者。准取的保。不得一概滥禁。定例无复可议矣。第查各府州县。于监狱之外。更设有仓有铺有所有栅有店。各处地方名目不同。其名虽将犯人暂寄公所。实则高墙密禁。杻锁巡防。与监狱丝毫不异。况监中重囚。经上司稽查开放。尚有定期。惟此羇禁仓铺者。操纵全在本官。索诈任于胥役。至有淹系数年死而后已者。不肖官员。凡遇殷实可啖之户。及地方宿仇。或势豪嘱托。皆一切填入。以为恐吓报复之地。倘遇廉明上司。偶尔稽察。则诡以暂寄公所为辞。违例虐民。莫此为甚。臣愚以为嗣后各府州县除监狱外。其一切私禁之处。似应饬令尽行拆毁。庶贪酷之徒。无所施其陷阱矣。一枷杖之制宜饬画一也。查例载竹板长五尺五寸。大头阔二寸。小头阔一寸五分。重不过二斤。枷重二十五斤。其杖一百者。折责至四十板而止。谓此等情罪稍轻。原非徒流斩绞之比。不过使之痛辱知警而已。乃酷员逞刑立威。枷有重至百余斤者。板有重至十余斤。大头阔四五寸。连根带须者。且有任意敲扑至五六十板者。或连日迭责。责后即枷者。或枷后迫令跪立者。或轻小事情。枷至数月。或枷犯患病。竟不开放医治。膜视致毙者。此等受刑之人。狼狈之状。无异于徒流。性命之危。更速于斩绞。而官直视为常刑。毫不介意。臣愚以为嗣后大小衙门。除例载某罪用某枷。仍照旧遵行。或免死减等诸犯。仍酌用重枷。遵照定例期限外。其平常所用枷杖。似宜饬令尽遵定制。不得逾越分毫。至于责杖之数。不得过四十。枷示之期。亦不得过一旬。责后三日内不得再责。应枷责者。俱于枷满日的。不得先责后枷。枷犯有病。即保释医治。不得膜视致毙。倘不遵式逾限者。按照事情轻重。酌予处分。庶几功令益信。而刑罚得平矣。一夹棍之滥用宜申禁令也。查定例内。惟谋反等十恶。并真犯死罪及命盗棍蠹。应用夹棍。亦止许督抚按察使及地方正印官酌用。谓小事不可滥施。闲员不得擅用也。第查前项所犯。俱系情罪重大。在下属既遇此等案件。即应通详院司矣。无如州县官相习成风。凡遇自理词状。不肯虚公推勘。辄用夹棍严讯。究以事情轻小。匿不通详。又如学盐关差。俱非问刑衙门。其衙役多系市井膏粱。不谙用刑次第。每致受刑之人。终身废疾。又有一种残酷印官。遇应夹事件。将犯人种种凌虐。或夹置阶下。另理别事。且径自退堂。终日不放者。并有明知律例。而恣行威福。或将一人连夹七八次。又夹及膝者。凡此等类。皆属非刑。臣愚以为嗣后似宜饬令地方印官。非遇通详事件。不许夹讯。其大小衙门应行夹讯之事。不许更于刑外加刑。至于学盐等官。遇有应夹事件。似宜应发问刑衙门审理。倘有违犯。定议作何处分。则残忍之员。有所顾忌。而小民不至横罹荼毒矣。一代刑之恶习宜严惩儆也。江浙财赋之区。有司专以钱粮为重。其有事催科者。往往以敲扑从事。遂有一种无赖之徒。专一受雇代责。凡遇比较日期。辄呼朋引类。或顶冒催差。或代称花户。或机乘官长昏倦。则易服重来。或暂委佐贰同征。则分头受责。在有司以严比为得计。而此辈反以多责作生涯。且民力有限。国课难宽。杖钱之费愈多。则正供之完愈少。至有奸胥玩役。恣意私收。惟恃雇人应比。廷挨幸赦者。蠹国害民。莫此为甚。臣愚以为此等恶习。似宜严行禁止。第伊等代杖之人。若仍予扑责。非其所惧。伏请饬部定议。与出银雇倩之人。一并严行治罪。其有司不行觉察者。并酌定处分。如此。则刑法不致混施。而顽民亦知警惕矣。

  问刑详慎疏康熙元年 
吏科给事中朱训诰

臣惟刑名之官。专理庶狱。律条之设。准合情。原不可以意为轻重也。我 朝当一代兴之始。革明季末流之弊。立法不得不严。而用法未尝不宽。乃臣见刑部诸臣。不能实体  皇上好生之心。并不能恪遵  朝廷一定之律。审事未必得情。口供复不全录。其为弊最大。比例未必当罪。看语又无确据。其居心太欺。每专用虽如彼但如此游移之词。而不实断其当否。且蹈袭前已然后当然苟简之习。而不细拟其重轻。于是欲入人罪。而不当死者竟死矣。欲出人罪。而不当生者竟生矣。国法难私。人命最重。 朝廷生杀之柄。岂可任其苟且悠忽。敢于屡用也。若诸臣误为出入。则谓之不明。若诸臣故为出入。则谓之不公。不明不公之罪。臣不能为诸臣解也。臣请严饬刑部诸臣。当奉 朝廷立法之意用法。不得仍袭苟简之习。胡涂了事。体  皇上爱人之心为心。不得专用游移之词。轻便杀人。事经两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