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兼将军。二公同在一营。余兼直焉。其明年大学士忠勇公傅文忠来滇经略。余以故吏。又在幕下。故所记较亲切。其于明将军之事独详者。余至滇时。距将军之殉节仅数月。滇民及从征之军士。言及将军无不堕泪者。其得人心。虽古名将不能过也。即以战功论。准夷回部之役。正贼人败乱时。我兵所向披靡。莫敢抗。其旅拒者。仅济尔噶朗叶尔羌黑水营等十数战耳。非日有相杀之事也。惟缅贼自章子坝与我兵相接后。无日不袭我于归途。我兵之撤回。必先以一军迎战。然后以一军退。退至数里。又列以待。而使先战之军撤回。列以待者又出战。如是者更番迭代。日凡数十次。故每日仅行二三十里。自章子坝至小猛育。二千里之地。六十余日始至。贼随处可调兵。而我无后继。贼随地可取粮。而我无续运。贼以一象驮一。所至可轰击。而我军械火。具日少一日。当战苦时。枪声如数百万爆竹同时迸裂。对面不闻人语也。然六十余日中未尝一败。其间又有蛮化之大捷。贼死者三四千。历观史册。如将军之深入重地。全师而出者有几人哉。惜将军已殁。诸战功遂不及见之奏牍。天下人无由知。余问之从征者。既得其详。恐日久无复能记忆也。故不惮缕述云。

  征缅纪闻自序 
王昶

缅自元始着于史。自元而明。屡征之。不得志。明之不克。孟养也。非缅也。元则已抵三江城矣。至蒲甘而败。患在锐也。夫缅西南一小土司尔。今已并孟养等十数土司。计其广轮。东西几数千里。而由三江城东北至八关。中隔诸土司境。南北又三千里。越三千里。始抵其郛。且十月出关。二月瘴发当还。以五月阅数千里地。犁廷埽穴。微识者亦知其难。自明公瑞战殁。虽 命傅公经略。两阿公以将军副焉。然  上慎之。尚未决于再用兵。会傅公力请。始遣以行。公由江以西。收猛拱。抵新街。败贼于江中。及至老官屯。合兵攻砦。懵驳惧。遂以书至。从而纳还师。如天之福。唯  上之武而仁。明而断。因以致此。此非人力也。然缅果不可灭欤。曰赵宏榜以三千人赴新街。弗量力也。杨宁以四月出木邦。弗知时也。明公瑞由宋赛而旋。弗度地也。皆以速示锐。以锐矜勇。故弗克胜。然则厚力而时。时而得地。何缅之弗可灭乎。称官猛之言。言渐也。余故取其说。附着于篇。

  条陈征缅事宜疏 

周于礼

臣闻滇省莽匪不法。侵扰土司边界。  皇上轸念远黎。  特命大学士杨应琚。管理云贵总督。驰驿前往。接办军务。  圣谟指画。虽在万里之外。瞭如目前。蕞尔小丑。不难克期扑灭。惟是臣土著●。为元江普洱大道。于夷情地势。略有见闻。不敢不直陈于  圣主之前者。臣窃闻制夷之法。要在先散其党羽。而欲散其党羽。要在安插内地夷民。不使窜入贼伙。而后以夷制夷。则事省而易为功。臣访闻此次莽匪之起。约六千余人。其实系莽匪。约计一半。此外江西湖广及滇地流民。以开矿失业附之者。不下千余。近边●彝胁从者。亦不下千余。是贼少而民多也。臣愚以为必绝其窜入之路。而后胁附之众。可以解散。近岁滇省米价少昂。云南省城。每市石一石卖大制钱十五千文。合银十三两五钱。每仓石三石。合市石一石。以仓石折算合银四两五钱。临安澄江两府。米价少减于会城。然亦不下三两余钱。滇省边界。民少夷多。夷性轻剽易动。偶有小灾。及有军役。安插不善。或致滋生事端。当雍正九年十年间。威远地方夷人小扰。臣时年十二岁。略有知识。又熟闻乡老之言。知当日由威远同知刘洪度抚驭失宜。激成事端。其后元江新平●界内丁左鲁魁两山土酋杨昌。奉李本施文恭等。乘闲窃发。几两年始定。今莽匪之起。进兵仍由元普一路。自元江至普洱路。涉三江曰小江。曰阿墨江。曰把边江。三江瘴毒。二月中旬以至九月中旬。倍于常时。惟普洱府城无瘴。由普洱而思茅。由思茅而普藤。以至小猛羊橄榄坝九龙江。皆属瘴乡。而普藤隘口。瘴毒尤甚。是以军行处必兼调土练。以土练能悉山险耐烟瘴也。土练调自近地。实系熟夷。得其心则可为官军前导。而失之或致入贼。非抚之有道。不能使乐趋事而尽其力。臣愚请  下督抚大臣。督率有司。凡米价少昂。及军役调练之地。设法抚恤。使内地夷民。安插妥协。其奉调土练。并恤其家。使无内顾。然后可尽其力。内地既安。则江广流民。及胁附之众。望风解散。亦可随宜抚剿。如此。则莽匪穷蹙。而扑灭尤易为力矣。

  条陈南征时事上经略傅公 
黄桂

窃查缅为西南膏腴。僰夷所宅。人柔而多诈。富而无寿。要其地气使然。故诸葛之南征。在乎羁糜。而不不处。迄乎明代。思氏莽氏屡为边患。或一聚数十万。或一反数十年。邓子龙攀枝花之战。以寡敌众。大破缅虏。而犹不能静。陈用宾是以有八关之筑。我 朝百余载来。沧海澄清。不惊烽燧。乃有木匪不恭。负强于彼。方为众酋所畏。阿瓦之王。既先失土。木邦之主。播迁他乡。而内地诸土司。亦多晏安委靡。疏于防备。彼乃得以愈恣其横。虎视哀牢。借衅骋戈。官军御之。又鲜勇略。溃走死伤。殆不胜纪。而八关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