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求。则无恩。当罚者免。当赏者吝。则无信。此所以令之不从。禁之不止也。然则以为不足虑者有说乎。曰。兵之可虑而难治者叛变耳。自古骄兵乱卒。大抵在其本乡。形势利便。易于叛变。若客兵则有溃而无叛。其形势不便故也。魏博之牙兵。皆魏博人也。故敢屡杀逐其大将而不受代。若台兵则皆拨自内地。上游与下两不相能也。兴化与漳泉不相能也。漳与泉复不相能也。是其在营常有彼此顾忌之心。必不敢与将为难明矣。况其父母妻子。皆在内地。行者有加饷。居者有眷米。 朝廷豢养之恩甚至。设有变。父母妻子先为戮矣。岂有他哉。虽台地之民大半漳泉。而兵与民素有相仇之势。故百余年来。有叛民而无叛兵。乃治兵者每畏之而不敢治。则将之懦也。且漳泉之人其气易动而不耐久。一夫倡而千百和。初不知何故。及稍知之。非有所大不愿则已懈。更盛气势以临之。鼠伏而兔脱矣。如吹猪脬。初虽甚壮。但刺小孔。即索然。此漳泉之人之情也。漳泉之兵既治。则他可高枕而卧矣。大抵为吏而曰其民恶者。必非良吏。为将而曰其兵恶者。必非良将。今姑为救弊之法。有三事焉。一曰小事勿问。大事勿赦。二曰按期实操。每月亲考。三曰责成千把。不得频易。如此。则宽猛并而恩威不致滥施。营伍肃而惰游不得滋事。责成专而功过有所归属。三者至为浅易。而实行之甚难。惟执事之力为主持耳。

 卷八十五兵政十六海防下

  防海 
惠士奇

防海之法。莫详于宋。有海军。有海船。有海道。其海军则镇江海水军。江阴水军。明州水军。平江许浦水军。建康靖安水军。唐湾水军。池州清溪鴈汊控海水军。其海船。则有刀鱼多桨凌波海鳅水哨马双车得胜十棹大飞旗捷防沙平底水飞马之名。其海道。则泰州石港。寿春花靥。通州料角。崇明平江南北洋。秀州金山。明州向头等镇。其大略如此。而防海之法。则又有可得而详者。大约荆湖之寇。负峒为固。江浙之盗。凭海为居。峒有溪谷之深。林箐崖壁之阻。往往仆巨布渠答以守。官军攻之。则隈而入。高则缘而登。非踰时不得达。其人习险善走。捷如猿猱。擒一窜百。非踰岁不得平。及官军退。则又出而劫略郡县。杀戮居民。故荆湖常被其患。而海有风涛之险。飓风云不测之虞。其人生长于水。而识习水性。踏浪如踏土。使船如使马。乍东乍西。时聚时散。及其钩致蕃舶。探取婆兰。则什伍为。一呼而集。其行如鬼。非可迹而捕也。然巧于水而拙于陆。一登陆。则成擒矣。故常觊觎观望。阴结土人之桀黠者。而啖以利。使之刺探虚实。或阴遣其党。役于官。贾于市。以为内应。率常数岁一发。其患虽小于峒寇。而治之为尤难。是以宋之治峒寇也以贼攻贼。而治海寇也以盗防盗。王居安知隆兴府时。盗罗世传李元励啸聚黑风峒。居安驻师庐陵。会元励俘贼以献。居安厚赏之。众皆悦。而世传疑元励贰己。遂交恶。未几。执元励求降。而世传亦死。峒寇平。此以贼攻贼之法也。沈作宾知平江府。兼制许浦水军。郡有使臣。故海盗也。作宾使招其党。既至。慰勉之。赐衣粮器甲。得强勇千人。统以将。号曰义士。复募恶少千人。号曰壮士。轻捷善倍官军。由是海道不警。此以盗防盗之法也。人情思患则不及。图利则过之。见利之在前。而不见患之在后。故有背乡里弃父母捐妻子而从之者。然均是利也。此则有利而无患。彼则利一而患十。则其去彼而就此必也。且彼能以啖之。而我独不可以利用之乎。有司徒知贪之足以败类也。于是锄奸铲暴。操三尺以从事。而莫知暴可翼弱。奸能卫良。故盗常蔓延不绝。当略仿作宾之法。而贯其宿员。署以上官之吏。其不愿着。则籍记而纵舍焉。因类推益招其余。而择魁健者为爪牙。狙诈者为耳目。钩之以隐。则得其情。激之以赏。则得其力。开之以诚。则得其心。洗磨抆拭而用之。则彼且喜且惧。不敢为非。而尽得贼中之要领。如此。有不发。发则未尝不备。而又何海盗之足忧。且海盗非天降而地出也。又非若猛兽居深山。而龙蛇生大泽也。田横聚众。高帝招之而来。赤子弄兵潢池。龚遂安之而散。况海岛无田横。而潢池皆赤子。焉用淫刑以逞哉。

  防海 
沈德潜

论备海于今日。与昔日异。何则。昔日之奸民。其横行于海而沿及内地者。未尝撤警也。如前明嘉靖之季。海禁废弛。于是汪直徐海陈东曾一本辈。争挟倭为难。海全境。万里不宁。以故议海禁者论说纷纭。有片板不许下洋之令。今非昔时比矣。 国家统一海宇。海外万国。无不称臣入贡。内地之民。每以货物互相交易。而 国家亦得收赋税以充正供。是昔之为害于国者。今转为利于国也。然迩年以来。小寇亦尝窃发。往来商船。时闻劫夺。恐备患不周。或仍有汪直徐海之祸。语云。伏卵翾飞。蘗芽穿屋。事有未作。患有未形。防之所宜急讲也。尝按沿海要地。广东乐会县接安南界起。计五千里抵福建。侍郎洲起。计二千里抵浙江。长沙门起。计二千七百里抵江南。三姑山起。计一千八百里抵山东。青沉峰起。计一千二百里抵辽东。北半洋山起。计一千三百余里为鸭绿江朝鲜界。中间要害之所。如广东之柘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