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其本末而论之。夫浙江市舶。专为日本而设。其来时许带方物。官设牙侩。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明矣。贡即不许十年。则必十年一至而后可谓之贡。今止言市舶当开。不论其是期非期。是贡非贡。是厘贡与互市为二也。将不必俟贡而常可以互市矣。此政前日之所以招乱者也。可乎哉。且贡舶者。王法之所许。市舶之所司也。海商者。王法之所不许。非市舶之所得司者也。日本原无商舶。所谓商舶。乃西洋贡使。载货至广东之私。官税而市之民。既而欲避抽税。省陆运。闽人导之。改泊海仓月港。浙人又导之改泊双屿。每岁以六月来。望冬而去。嘉靖三年岁凶。双屿货壅。而日本贡使适至。海商遂贩货于倭。倩其兵以自防。官司禁之弗得。西洋船仍回私屿。东洋船布海岸。而向之商舶。悉变而为寇舶矣。

然倭人有贫有富。富者与福人潜通。改聚南澳。乱后尚然。虽驱之寇不欲也。此无待于市舶之开。而其互市未尝不通者也。贫者飘掠为生。每岁入犯。虽令其互市。彼固无资也。亦不欲也。故不知者谓倭患之起由市舶之罢。而其实不然。夫贡者。其国主之所遣。有定期。有金叶。勘合表文为验。使其来也以时。其验也无伪。中国未尝不许也。贡未尝不许。市舶未尝不通。何开之有。使其来无定时。验无左证。乃假贡之名为入寇之计。虽欲许得乎。贡不可许。市舶独可得而开哉。自嘉靖末年。海患既平。贡使亦绝。以至于今。不闻其国之服食器用有缺。而必取资于中国也。亦不闻倭之日为患于中国如前也。三者之言。犹未尽矣。虽然。有贡则商舶宜禁。贡绝则商舶者适所以为中国利也。未见其害也。初自宋素卿刱乱之后。十八年。金子老李光头始作难。句西番。掠浙闽。至二十二年。许栋住●●之双屿港。为朱纨所逐。其下王直改住烈港。并杀同贼陈思盼柴德美等。遂致富强。以所部船多。乃令毛海峰徐惟学徐元亮分领之。因而从附日众。倭舶遍海为患。兴贩之徒。纷错于苏杭内地。潜居其国中者。亦不下数千家。为之谋主。挟以入寇。自此致乱。而通番之禁愈严。然近海之民。以海为命。故海不收者谓之海荒。自禁之行也。西至暹罗占城。东至琉球苏禄。皆不得以驾帆通贾。而边海之民日困。以故私贩日益多。而国计亦愈绌。至万历二年。浙江巡抚庞尚鹏。奏请开海禁。谓私贩日本一节。百法难防。不如因其势而利导之。弛其禁而重其税。又严其句引之罪。讥其违禁之物。如人口军器硫黄焰硝之类如此。则赋归于国。奸弊不生然日本欲求贡市。断不可许。过洋自我而往。贡市自彼而来。自彼而来则必有不测之变。自我而往则操纵在我。而彼亦得资中国以自给之利。二者利害大不同也。先是隆庆初年。福建巡抚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万历初巡抚刘尧诲请舶税充饷。岁以六千两为额。

于时凡贩东西洋鸡笼淡水诸番。及广东高雷州香港诸处。商渔船给引名曰引税。自四年溢额至一万两。其后骤增至二万九千余两。然则海民趋利之情。与商舶通塞之利病可睹矣。顾尚严于日本之禁。其刊行海税禁约一十七事。一禁压冬。以为过洋之船。以东北风去。西南风回。虽缓亦不过夏。虽自倭还者。必候九十月间风汛。又日本无货。止赢金银。凡船至九十月回无货。必从日本来。纵有给引。仍坐之。又以吕宋地所出少。所用止金银。商舶多空回。故税贩吕宋者。每船别追银百五十两。谓之加增。商人多折阅破产。及犯压冬禁。不得归。流寓长子孙者以数万计。同安奸人张嶷者。谬奏海中有机易山。地产金。可得成金无算。诏遣内臣勘视。吕宋闻之大恐。以中国将略取其地。流人为内应。于是尽坑杀漳泉之在国者二万人。事闻。张嶷以欺罔首祸。寘极刑。巡抚因招谕私通及压冬者。罪悉宥免。而私贩日本之禁稍疏矣。万历末以东事告急。启祯之际。刘香老李魁奇郑芝龙等为盗外洋。重申海禁。然芝龙兄弟既抚后。通洋致富。赂遗权贵。海上建阃者。卒用此谋利。由此私贩虽日多。而国家竟不得其利云。大抵私贩有二。有中国之私贩。有日本之私贩。中国之私贩。赍货至彼。句引倭徒。缘贡为名。而乘吾之不备。卤掠人民。互分其利。许二王直叶宗满之辈是已。日本酋长为众所尊者曰天文。彼中故事。每遇闰年。则诸岛富家。各输赀于天文。请得勘合入贡。中国颁赐勘合贮肥后州亦有贮山阳道周防州者所谓天文者是也入寇者即九州岛岛夷也实则贸迁有无。以牟厚利。利势在上。天文所欲者。后因奸民通贩。加之假称名号者。窃录勘合。私通酋长。遂至往来无稽。而天文之利权下移矣。故私贩者中国之所恶。而亦日本之所不乐者也。然以中国之奸民。与日本互为纠结。其遗患于中国也滋甚。而皆起于进贡之途不绝。贡端绝则日本之贩舶不至。日本之贩舶不至。则我内地句引接济之奸。不能挟倭以为重。如此虽有高樯大桅。聚而辈往者。不过将其丝素书画什物之类。以往返渔利而已。于我固无损也。设之市评。以收取其税。如万历之于东西洋者。其有裨于国用。又有甚利者哉。臣愚故以明之贻患不在于贩私之有无。而在于通贡之一失。明太祖既误之于前。而成祖复甚之于后。然贡既已绝。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