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下垫给。迄今运库想亦无多筹垫。节省司费二万余两。亦由运库按年移解。近年引滞课绌。未能按解。且闻欠解尚多。此十五万修岁之支绌也。石塘生息二万四千两。闻本银已挪缺六万有余。约收息少三分之一。此石工之支绌也。坦水五万。系借拨监饷。自道光十九年拨过一次。上年就是存项提拨。亦非岁额。各支绌情形如此。所以近十年来。每岁修或用十五六万两。或用十七八万两。但可敷衍平安。想无不力求撙节。惟二十七年用过乎俭。仅用银十二万两。险要一概停修。从此塘工再坏。二十八年用至二十二万余两。而停缓者尚多。至二十九年风潮猛烈异常。石塘次第坍圯。虽仍择尤险者抢修。已用至二十四万有奇。三十年霜雨兼旬。山潮汇击。石塘处处坍露。至十四堡之塘身一百二十丈。工员抢险。奋不顾身。劳不惜命。实用银十三万有奇。而柴扫各工计修三千五百余丈。用银二十八万有奇。而就东西两塘柴扫工合计一万四千余丈。不及四分之一。坦水工五千六百余丈。不及二十分之一。上年西塘工程倍于东塘。而沿塘险要者尚有五百余丈。东塘柴工坦水。久已倾圯不堪。自上年少减缓修。今又险工林立。若复迁延停缓。将来裂。修补尤艰。思念及此。每至终夜傍徨。一筹莫展。而又谂知藩运二库支绌。岁修定额。尚不能敷。其何堪此意外支发。然使因费无所出。遂竟置七郡生灵于不问。尔时即身被重谴。固无足惜。其如公事何。天下事有费少而功多。有费糜而无补者。有及早则弥患于无形。稍迟则祸变相寻。悔不可追者。事会之来。间不容发。岂独海塘。即以海塘论。而从前两次败坏之由。亦前车之鉴也。惟受病虽深。尚当救治恳饬藩运两司设法另筹经费。或每岁仍请酌留监饷若干。稍能岁修充足。海塘自可改。观而官民均受其福矣。

  塘工及长安河事宜          
刘汝璆

今日海塘之坏。以海绍兴为巨工。三江闸不修。则将有倒灌之患。海石塘不修。浙西将岁受其害。萧山等处亦然。此亦不可不急筹也。为今计之。惟有赶筑石塘之外。每年仍筹拨岁修银一百万两。三江闸亦需银万两。既以垒石坚筑成塘。即不当顾惜工料。徒为蒿目之忧也。塘以内即长安坝。上达杭州。下通海。河道浅塞。非仅运盐粮不便。且两岸桑田。无水浥注。长安镇为浙西屯米之区。富商大[贾](价)。从皖鄂运米而来。遇歉足以备全浙缓急。关系至重。约需银八九十万两。即能开复。此等巨。宜筹之于靠厘项下。则易为力。否则年复一年。上河将成陆海。下河亦势如平地。而海之水利不可言也。议者谓沙河泥涌。日以洪潮荡潏。恐开而复塞。故屡议中止。不知地方陷贼数年。塘工无人过问。任其坍废。致成弃地。熙中自苏学士大为开浚。数百年民蒙其利。至今嘉湖道督办塘工。并委道府州县分守护。偶有冲塌。立时抢筑。何后患之足虑。此等固为巨工。而亦不能竟废。与其为之数年之后。为费更多。而贻后人之追咎。不如及早施功之为得也。先贤论政。所谓体国经野者。亦惟尽力于沟洫河渠而已。目前以厘金举办民事。

朝廷有赋税之征。民间无科派之累。至今不免烦费。亦其势使然耳。与其束手坐视。何如力为区画。终受其利哉。浙中岁入正项。尚有盐政。论者皆谓宜复旧制。出入乃有常经。往时商人之亏。由于上台之供应。今既革除陋规。人自愿充。经制一定。岁入又得百万。则厘金可渐次裁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