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观于教门之盛衰。而世运之升降系焉。国俗之强弱关焉。或称印度为婆罗门教。实则此乃种类之名。非教之名也。盖印度人分为四等。上品为婆罗门。凡酋长职官。皆此族为之。其下为兵。为商。为工役。各世其业。无相夺伦。一出其类。则父母国人皆非之。有涂画眉棱额角及印堂等处者。大抵雕题之旧俗欤。且夫五印度因方隅以命名。孰东孰西。非有一定之界限。古今沿革。分合靡常。或易以蒙古语。或参以回部语。近世一变为英吉利语。求其一一吻合。不可得也。予绘印度全图。一从今名。祈于核实。不敢有所穿凿附会于其间。于迤北部落。与三藏交涉者。特加详审。俾他日考古者有足征。亦筹边者有可据云尔。




卷八十四 兵政十五海防中

  会商驱堵夷船           
胡兴仁

窃潮漳两郡海口紧连。必需画一办理。庶可防奸杜弊。某奉闽督饬赴诏安。就近与某会商。两省如何一律防堵。妥议章程。星飞驰等因。某即于二十日行抵黄冈。会同南澳镇暨某悉心妥议。本月初三四等日。先后驶至布袋澳。夷船八只。均于十三四等日。驾出西南洋面而去。现在并无停泊。惟是夷船诡谲。现虽深知畏慑。恐盘桓有所希冀。不可不先事预防。布置防堵。某等熟思筹议。窃以夷船之往来。恃有奸民之勾结。欲杜销售接济之源。宜筹坚壁清野之法。果合沿海居民。知禁物之贾祸。则怀利之心必轻。加以哨船之堵。地方营县之稽查。有犯必惩。无奸不摘。该夷无所贪图。庶几鸦片可绝。某等同赴粤辖之柘林樟林南澳。及闽辖之铜山悬钟布袋澳等处。周详审视。除柘林各海口向有船。惟布袋澳等处。因铜山营配缉兵少。难以兼顾。拟添设船卡房。水陆兼堵。商船一项。现奉粤督邓星使林。于帆面写明姓名牌甲。加以海关之盘验。自易稽查。而沿海渔船接济。是其惯技。尤应行保甲之法。使之互相牵制。谨酌拟四条。两省一律办理。是否有当。理合会衔请立案。批示饬遵。实为公便。

一潮郡漳郡各海口。应随时随地雇觅渔船。由地方官拣派丁役探查。一闻船传报有夷船驶来。即告知澳甲。速报该营地方官丁役前往。一面知会陆营。在岸防守。以杜接济销售等弊。俟夷船驶去。即将丁役撤回。以免虚縻且杜他弊。

一商船出口入口。虽由地方官给照。向不派役稽查。惟海关收税。向于各隘口派有委员家丁。即于稽查漏税之人。顺查违禁之弊。势甚便而不扰。如闽省漳浦之旧镇。云霄之石蛇尾。诏安之铜山悬钟。以及海澄潮阳。均有海关委员守查。应责成出具查过商船若干。并无夹带禁物甘结。按月申报。

一夷船驶出内港。难保无通夷奸民。借捕鱼为名。销售接济。应编查水保甲。责令澳甲船行造册送县。给牌张挂。如有通夷私贩等弊。总甲知而不举。除将本船查封挐究外。仍科总甲互甲之罪。

一闽省铜山悬钟紧接南澳。直通澳门。与粤省及饶平澄海水陆连界。虽水急不能停泊。而寄锭亦宜防维。南澳有兵防守。布袋澳系铜山兼辖。铜山出洋兵一百六十名。洋面太宽。难以兼顾。应请于布袋澳洋面添设小船四只。每只拨兵十二名。每兵月给口粮九钱。每月应给银四十三两二钱。查水师提标额设随行出洋兵四百名内。可否筹拨四十八名所需口。或在各营标燂洗截旷项下支销。滨岸添造卡房二间。俟有夷船停泊。由陆营派拨兵二十名住卡稽查。夷船去后。即令归伍。毋庸常川住卡。即不必另设口粮。

  征夷船进口硝磺税银议        
胡兴仁

道光二十三年闰七月初七日邸报。  钦差两江总督耆英等。在广东附片具奏。征收夷船进口硝磺税银一折。据称各国洋船压舵之咸沙。可以煎滤成硝。因例无免税明文。各国夷商均在外洋私售。无赖匪徒即指为违禁货物。查挐生事。议嗣后每硝一担。征收三钱。其出口硝磺。仍应严禁等语。查咸沙难免回潮。以之压舵。似非淡沙石块之比。难保不损坏船板。即可煎滤成硝。在夷船进口之时。尚是咸沙。并非硝磺。亦未便以未成硝之沙责其纳税。且咸沙煎硝。向在何处地面。若系由该国煎成。在外洋私售。则直谓之硝磺。不得谓之咸沙。若到内地始煎。则何以又在外洋私售。如咸沙可以成硝。则是滨海之地。无处非硝。又何需乎内地之硝磺。不需内地之硝磺。则向来硝磺出洋之禁。何以立法綦严。今既明立章程。征进口之硝税。则硝在船中。是出是入。碍难分辨。窃恐以进口二字。朦混影射。名为征咸沙进口之税。实以弛硝磺出洋之禁。其弊不可胜言。自来内地奸商私贩硝磺。非卖与洋盗。即卖与外夷。从不闻外洋有硝载入内地。是以例无完税明文。如果海岸之咸沙皆可成硝。则奸商虽为渔利起见。亦有身家。既无重利可图。何必冒险私贩。此议一行。是向负私贩之名。今遵公贩之例。以未成硝之沙科税。有硝之名。无硝之实。殊非体恤外夷之道。洋船瞬息千里。守口员弁。果能一一稽查。保无有出洋之船。夹带硝磺者乎。既明收进口之税。则难禁出洋之硝。所得不偿所失。流弊正自无穷。若有意俯就外夷。则是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