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百者不变法、更改旧章、终无良策、其难一也、

粤东民气浮动、绅商把持、远甚他省、粤海关抽分漏税之法、行之百余年、商民一律遵守、诚由相沿日久、更无异同趋避之见也、因查粤海情形、东北两江之水、直出虎门、西江别出门、而分流于虎跳门、中间江路纷歧、东出者曰蕉门曰横门、南出者曰磨刀门、皆支海能通大船、而总汇于省河、故能控扼全省形势、潮州别为一水、东通漳州、北连汀州、水源六千余里、洋人通商口岸专在此二处、州海口、亦准通商、至今洋船无一至者、其余东西两路、各口水源远或数十里、近或数里、贸易不能及远、亦无大宗货物在此销贩、是以历年皆归书吏承办、今将书吏悉数裁汰、从新办理、则此数十口者僻处海濒、耳目既有难周、委任人员多至数十、尤不易得、兼虑开厂经费稍繁、则收数转绌、而一经变易章程、把持阻挠、必所不免、若仍循用旧时书吏、直亦无从施其整顿、其难二也、粤海关例解内务府广储司银三十万两、其余每岁应缴参价皮价、及傅办皆不入额支、盖亦 内廷供应之外府也、杭州南北两新关、归织造兼管所任者、织造也、取之关课与取之司库无异、海关监督、则专以课税为事、左宗棠所称杭关新改章程、情形绝不相同、杭州新复厘捐、所收较关税为轻、稽查亦易核实、南北两关、附近杭州省城、抚臣可以经理、以抽厘章程、施之课税、已多滞碍、以杭关章程、概之粤海关、尤属参差、又近年沿海各关、添设税务司、或由监督经理、或由巡道经理、皆专主税务、与税务司朝夕讨论、易得其力、督抚事任既繁、其势亦稍旷远、尤恐日久弊生、关系转巨、其难三也、查现任粤海关监督臣师曾、精练明决、综核有余、稽查各口漏税、最为得法、上年海关正税、征至一百一十余万、报解  定陵工程、及户部指拨京饷、广储司公费、为历任所未有。即令督抚设法筹办、亦不能及师曾之精核、因查粤海关设立监督以后、雍正二年改归巡抚经理、八年复改归总督、旋又改归广州协副将、并设副监督、乾隆七年改归督粮道、八年又设监督、旋改归将军、以后又归督抚经理者五六年、十五年以后、始专设监督、  两朝   圣人于此、盖亦反复比较、而后着为成例、百余年旧制、未易轻议更张、体察情形、实亦无足胜此任者、至于书例之侵、牟家丁之朦蔽、各省关课同坐此弊、从无实数底簿可以稽查、见闻所及、亦略知其大概情形、而其收数之多寡、舞弊之浅深、质之监督、亦多茫然、实无由推测隐微、过事搜求、以期一发其覆、应请  天恩饬下监督臣师曾、查明各口收数、核实整顿、必能日有起色、所有体察粤海关情形、谨据所见缕悉上陈、伏乞   皇太后  皇上圣鉴训示、谨 奏、




卷五十二 户政二十七钱币上

  新纂云南铜政全书凡例   
王昶

一恭录  上谕。滇省铜政。仰荷  皇上烛照无遗。随事训饬。  圣谟洋洋。承办大小臣工。皆当时时恭阅。钦遵办理。且阅  钦定鼓铸则例。历奉  上谕。皆分类恭录。今纂铜政书。亦仿则例体裁。将历年钦奉  上谕。分门恭录。仰遵圣训。随事敬绎。更为亲切着明也。

一抽课收买。周礼太宰。以九赋敛财贿。山泽以及币余。各有常赋。历朝矿治有税。前明路南州铜厂有课。盖六府金谷并称。固所以资平成也。滇产五金而铜为尤盛。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总督蔡毓荣始疏陈矿硐宜开。听民开采。而官收其税。每十分抽税二分。委官监收。此为铜政之始。迨四十四年。总督贝和诺复疏请官为经理。抽课收买。此为收买铜之始。见于案牍者如此。当时之奏疏部议。已散轶无存。今以抽课收买为第一门。从其朔也。雍正元年以前。经理之官章程屡易。各厂收买之价有上中下三等。又屡次议增。至无可增因许通商以资羡补。酌予水泄以利攻采。是皆收买次第所有事也。铜价供支。不尽出自滇省。因纪其拨运协济。又如归公养廉。耗捐各铜。皆抽课之类。故汇而纪之。

一厂地。汉书地理志。俞元怀山出铜。来维从山出铜。后汉郡国志俞元装山出铜。贲古采山出铜锡。滇之产铜旧矣。自蒙窃据。画江为界。皆无可考。元产铜之所。曰中庆金齿临安曲靖澄江。率止一二处数处而已。及我 朝三迤郡县皆有之。凡四十余厂。宝藏之兴。盖非前朝所能伦比。而铜亦遂为滇之要政矣。各厂为出铜之区。而各厂为运铜之路。故次即列厂店建设为一门。序各厂各店所隶之地。予厂之数。岁出之额。历年铜数之升降。设厂设店。则有官有役。因纪其经费。运铜程站脚费。厂店之所交关也。因牵连而书之。亦惟经费之出于铜息者。则载于此。其它采买之程站。陆运之脚费。仍于各门纪之。以免紊乱。至管理则止纪其官。人无一定。皆不具载。其由何人经理得法。而铜获极丰。亦详其年分姓名纪之。各厂中有从前封闭后得矿复开者。故于封闭之厂考其地与封闭之年详记焉。

一京铜。文献通考禹铸历山之金。禹贡扬州厥贡。惟金三品。沿于江海。达于淮泗。荆州厥贡。惟金三品。浮于江沱汉。逾于洛。至于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