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为最盛。当新丝出市之时。捐务必有起色。虽现在捻忽。需饷孔艰。而京师为天下根本。岁歉民饥。尤关紧要。应请  旨饬下该督抚。于江苏厘捐项下。提银二十万两。于浙江厘捐项下。提银十万两。赶速解京。以资拨给。想该督抚公忠谋 国。饥溺同忧。必能不分畛域。妥速筹办。以纾  宸。一经费宜借动也。救灾赈饥。急于星火。古人矫诏发仓。良以迟缓须臾。即民不堪命。方今畿疆望赈已急。若待江浙协济之银。解到顺天直隶。捐输收齐。再议放赈。恐已涂有饿殍。不及早沾  恩泽。若由直隶藩库筹垫办。又因曹州捻氛已炽。省南防务亦紧。饷需孔急。库藏已空。更无闲可挪。拟请  旨饬下户部。在捐铜局收捐项下。先行借动银二十万两。天津捐项下。借动银数万两。由顺天府尹直隶总督酌量州县多寡。分定成数。陆续支领。以应急需。仍俟江浙解到协赈。及本省积有捐输银两。随时奏明归。如此转移。则部帑可期有着。而贫民可免流亡。以上三事。臣以畿疆荒政重大。筹维艰。特于无可筹划之中。勉为设法。以应急需而安民心。惟各州县办赈情形。尤以得人为难。应如何妥议章程。慎简贤员。不假胥吏之手。预杜中饱之弊。请旨饬下顺天府尹直隶总督颁发定章。通饬各属。严绝扣侵渔等弊。并酌派廉干绅士委员、或会同商办。或密为查访。如有办理不善。致滋弊端者。一经查出。立予参撤。其有始终勤慎。洁己奉公。实惠及民者。准其事竣酌予奖励。以昭激劝。臣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乞  皇上圣鉴。谨奏。

  应 诏陈言   
宝廷

窃以为祈祷诚不可废。而所恃以格 天者。惟在实心行实政耳。 宫闱敬怠。非外人所及知。窃愿 皇太后默自省察。历年以来。有无汰侈苛刻。逸豫旷怠。足以上干 天和之处。有则力改之。不可因陈事不说。遂自回护。尤必当见诸实事。不可但以遇灾修省。托之空言。将天变可畏。存之于心。时怀战兢恐惧之念。至诚所积。自能感通。所谓应 天以实不以文也。今事事废弛。弊不胜指。姑言其大端。有二焉。一曰不知缓急。一曰有名无实。臣工有言。必饬部议。部议必驳。幸而不驳。亦必久之始得议准。迨发交各省。又久之始得施行。而所行仍不过虚文塞责。姑就赈务言之。山西请拨漕粮。迫不可待。再经陈请。始得允行。饥民望赈。急于望雨。前拨山东漕粮。今已数月。何以尚未能齐。此皆不知缓急也。京师自去秋议行平粜。今春乃有定局。而市价仍未能平。此既不知缓急。而复无实也。更有见小畏难二弊。徒知仓储之足惜。而不知邦本之是忧。徒知 国用之易亏。而不知民心之易失。此见小也。谓切直为好名。相率隐忍。谓振作为喜事。相率偷安。以雷同诡随为和衷。以诿卸取巧为练达。此畏难也。古之民死于虐政。今之民死于仁政。虚应故事。缓不济急。虽有仁政。无救于民之死也。古之事误于新进纷更。今之事误于老成持重。畏难苟安。见小则贻误大事也。最可悯者。晋豫二省之民。半已饿死。而未敢生变。亟加赈恤。尚恐无济于事。若再因循疲玩。坐视不救。将听其尽死耶。抑待其生变耶。既不肯发仓平粜以安内。又不肯留漕散赈以安死。守此数十万石红粟。将安用之。设有变动。虽尽倾太仓。岂足供军储哉。古贤君每值天变。恒下罪己之诏引咎自责。愈征圣德。今言者有所指陈。不惟不肯引咎。且多方粉饰。自弥阙失。此皆枢臣之深心。为君文过。即以自文。立言非不得体。恐惧修省。固当如是耶。天人之际。呼吸相通。迩来祈雪则应以微霰。祈雨则应以轻阴。 上帝至仁。亦若准 朝廷所施于民者。稍稍应之。犹不可发深省乎。臣所言四弊。乃今天下之通弊。上自 朝廷。下及内外大小臣工。举不能免。伏乞下 诏自责。并严责诸臣。力陈积弊。以上回 天怒。维 国事而济民生。民心既顺。 天心亦通。若四弊不除。欲天下治难矣。方今时事。以救荒为急。不揣愚昧。附陈四条。谨列于后。

 
卷四十三 户政十八荒政三

  复夏干园先生兖沂济赈灾   
赵廷恺

河决丰北。江南地也。而害先及于山东。丰之北界。滕兖地也。丰沿堤而西界单曹地也。黄水入微山湖经郯城而东趋邳宿。郯为沂地。微湖之水。涨溢运河。金乡鱼台嘉祥皆被患。鱼台尤为泽国。此济宁州地。故山东筹赈。属兖沂曹济。某七月中旬。奉河帅委。由曹单厅各堡。亲丰境。已察其险。上书言之。然非东河所辖。何能越畔。未数日而告灾矣。在曹单功次。目老幼男女。或空身扶杖。或肩荷絮屦。累累向堤上行。由堤而散于各村各邑。不知凡几。霜清时由工旋。金嘉两邑隔水难通。遂绕荷泽巨野嘉祥。沿途见难民不少。至济即乞回籍领咨。应春官试。兹北上复次旧馆身非局中。而先生情笃梓里。爱犹旧属。因出各县所议赈灾。及方伯刊刻章程见示。欲参酌一词。先生奉 命分巡斯土。原有专责。某何敢谬为借箸而筹。夫鱼台之议曰学赈。初甚不解。想不过学中人欲自厚其身家。危词以耸听闻。试问士与民。贵贱异。性命同乎。而援在学者朝廷尚加恩恤。贫士给廪饩。是赈必倍于平民。独不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