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外文武五品以下。武职三品以下。照例补缺人员。月选分发拣补期满俸满奏留送部押运举人大挑截取调简改简改教长史护等项人员。以及凡照例送部引 见文武人员。均拟请 钦派王大臣验放。验放除封印期内不计外。拟请每月验放六次。以逢五逢十为率。遇月杪改至下月初一日。先期由各衙门将应行验放人员。咨报内阁。届期。内阁将应派验放王大臣开单。奏请 钦派四人。即日赴内阁公同验看奏闻。

一 除授大员。 简放各项差使。拟请将应补应升应放各员开单。由议政王军机大臣于 召见时呈递。恭候 钦定。将 除授简放之员。 钤印发下缮 旨。

一顺天乡试会试。以及凡在贡院考试。 系 钦命诗文各题。均拟援照外省乡试之例。请由考官出题。其 朝考以及各项 殿廷考试题目。均拟定各衙科甲出身大臣。届日听宣。恭候 钦派拟题进呈。封交 派出监试王大臣至考试处所宣示。

一 殿试策题。拟照旧章由读卷大臣恭拟。 殿试武举。拟请 钦派王大臣阅视。照文贡士 殿试例。拟定名次。带领引 见。

一庆贺表章。均照定例办理。其请 安折。拟请令内外臣工谨缮三分。敬于   母后皇太后   圣母皇太后  皇上前恭进。

一  皇上入学读书。未便令师傅跪授。亦未便久令侍立。拟请援汉桓荣授业之仪。于 御座书案之右。为师傅旁设一坐。以便授读。

  晋书贺循传书后         
沈垚

自天子至于士。经所陈昭穆之数。皆据父昭子穆。继世之恒而言。非父子而相继。昭穆之同异。经无明文。于是礼家有兄弟不相为后之说。是说也。甚便于人君之私。而合之庙制。必越乎昭穆常数之外。其甚者且乱君臣之分焉。盖庙数之或七或五或三。制之一定者也。非父子而相继。则事之随变所值而至无定者也。以事从制。则制定而事有准。以制徇事。则制不一而事益纷。考之公羊谷梁及左氏外传。断当从服虔兄弟异昭穆之义。不得如何休隐桓与闵僖同北面西上之说。夫礼家之所以谓兄弟无相后义者。泥于为人后者之必为之子也。使知为后而非子行。虽服重服而不称子。则兄弟无嫌于相后矣。即非兄弟。亦无嫌于相后矣。晋武帝定郊庙礼。用王肃说。颍川京兆与宣景文三帝为高祖以下四亲庙。征西豫章为六世五世无服之祖之庙。其时太祖虚位。景与文以兄弟同为一世。故六世之祭。上及征西。而庙数适七。是则创制之初。已苟取充数。而不为一定之制矣。嗣是武帝崩而征西迁。惠帝崩而豫章迁。至怀帝入庙而颍川又当毁。毁则上祭不及六世。不毁则庙数又复过七。于是初从刁协议。以兄弟为世数。而迁颍川。继又从贺循议。以兄弟不为世数。而复颍川。且复豫章于昭穆之位。已废之祀。重复修举。已迁之主。忽又入庙。而惠怀愍三帝。又以元帝上继武帝。议别为庙祀。此其失礼。又何待言。其故总繇初制不定。子孙无所依据。至迁复纷纷也。使武帝定制。景文即各自为世。而以豫章为六世之祖。其有见神盈八之事乎。惠怀虽无后。然故亲庙也。豫章颍川虽上世。然故远祖也。留远祖于庙中。而欲别出亲庙之神于庙外。是谓当毁不毁。当祭不祭。古者致亲而祧远。今则事远而祧亲。其可谓礼乎。且夫元帝之践位也与汉光武异。光武复故物于已失之后。元帝见推戴于方失之时。其继统也当继愍帝。而不当继武帝。然而当时诸臣。皆以元帝为宜继世祖。用光武继孝元故事者。何也。则以元帝于惠怀为从祖昆弟。于愍帝又属居族父。嫌其不可为后故也。夫天子以继统为世次。庙制又以天子而定为三昭三穆。岂如家人父子族属论行辈哉。不为天子则不入世数。虽周平王太子泄为桓王之父。桓必以平为亲庙。而泄但祭于坛。不得入庙也。既为天子。则必入世数。周孝王以叔父继懿王。不得以穆王为亲庙。而必以懿。夷王以从孙继孝王。不得以懿王为亲庙。而必以孝也。岂不顾天生亲属之称谓而为此颠倒哉。盖必如此。而后七庙之数不越。先后之次不逆。祧毁之事不既迁又复。而君臣之分不乱耳。使武帝以豫章为六世之祖。元帝竟后愍帝。则愍帝入庙。而宣帝得正太祖之位矣。元帝入庙。而景帝又得别为百世不迁之庙矣。如是则虽康帝以弟继成帝。哀帝以从兄继穆帝。而数不加也。海西废而简文立。虽以从祖后从孙。而庙数亦不加也。何至豫章颍川京兆诸主。娄迁娄复。如奕不定哉。岂非贺循之议。但知家人亲属之称谓。不知天子以继统为世次哉。

夫持兄弟不相后之说。至于宗庙之主。娄迁娄复。则兄弟断当异昭穆。不得如何休范宁之言矣。然则为人后者为之子。为昭穆相当者言也。非相当。则据礼之如子言也。非即称为子也。曲礼曰。内事曰孝王某。温峤曰。非子者。可直曰皇帝敢告某皇帝。是也。明乎为子之义。而后为后之义尽。明乎非子行不称子之义。而后为后之涂广。明乎不称子而仍为后之义。而后人君之礼无家人称谓之陋。明乎为后不得顾私亲之义。而后宗庙之次顺。君臣之位正。朝野上下莫不得所矣。是故元帝建庙之议。刁协是而贺循非。哀帝纂承之议。江是而王述谢奉皆非。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