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以其发明孔孟之道。有功万世耳。朱子虽贤。视孔孟则有间。其言非无得失。正望后儒讲明而补正之。其言是。朱子必舍己以从。其言非。亦于朱子无损。不如是。不足为朱子也。谓訾謷朱子者。必绝世不。祀。是朱子党同伐异。擅天之威福。如里巫社鬼之祸福生死人。以震动流俗。朱子肯出此乎。即谓不出自朱子而天不佑之。亦无此理。孔子至圣也。晚年伯鱼卒。颜路丧颜子。子夏哭子丧明。岂亦天所不佑乎。周易系辞。孔子作也。欧阳公独訾之。司马温公作疑孟。其訾孟子尤甚。获罪孔孟。亦获罪于天矣。然二公祀两庑不替。望溪之尊朱子至矣。然其子道章亦蚤世。又何说耶。西河嗣子远宗。官至侍讲学士。世未绝也。若谓嗣子不足为子。则立后之礼为虚文矣。近儒最尊朱者。推陆桴亭张考夫。然两先生皆无后。又何咎焉。夫朱子非不宜尊。然尊之者太过。宁疑经不敢疑注。宁违经不敢违注。虽其甚不于心者。亦必曲说以护之。于是习斋西河之徒。遂奋起而与之辨。是尊之太过。反以召訾謷也。然如望溪说。则尊朱者非果心悦诚服也。特畏天不佑而罹不祀之罚耳。朱子岂即引为知己哉。不但已也。今之尊望溪者。亦已太过。即如所作方正学论。訾其震于卒然。而失其常度。为杀身不足以成仁。此苛论也。望溪既自汰之矣。编集者仍录其篇。必使一字不遗。不反以彰其言之失欤。

  书切问斋文钞后
方东树

切问斋文钞三十卷。云间陆中丞朗甫纂。其恉以立言贵乎有用。故辑近代诸贤之作。连类相比。以备经世之略。大约宪法吕东莱。其用意固盛美矣。厥后贺方伯耦耕。为经世文编。则搜采益富。体例益备。要陆氏实为之嚆矢云。树尝合二编所辑而读之。窃见诸贤之作。其陈义经物。论议可取者固多矣。而浅俗之词。谬惑之见。亦不少。然登之。漫无别白。非所以示学者之准法也。且陆氏之论文又非矣。其言曰。是编不重在文。其说当矣。而又曰以文言道俗情。固高下之所共赏。又曰道在立言。不必求之于字句。又曰文之至者皆无意于为文。无意为文。而法从文立。往往与先秦两汉唐宋大家模范相同。嗟乎。谈亦何容易耶。循陆氏之言。而证以卷中之文。将使义理日以歧迷。如汤潜庵推阳明功业。而并称其学术。不知功业在一时。学术在万世。学术误则心术因之。心术坏则世道因之。阳明率天下以狂。而詈朱子为洪水猛兽。其罪大矣。当日宸濠之事。阳明功诚奇伟。观其临事能尽得屯卦道理。可谓贤矣。然但当服其功。不得因此谓其学术非误也。文体日以卑伪。而安得谓克同于先秦两汉耶。夫文字之兴。肇始易绳。其本用。原以治百官察万民。岂有空言无因而为一文者乎。特三代以上。无有文名。执简记事者。皆圣贤之徒。赓歌谟明者。皆性命之旨。文与道俱言为民则。洎孔氏之门。始以文为教。四科之选。聿有专能。自是以来。文章之家。杰然自为一宗。而不可没。固为其能载道以适于用也。凌夷至于秦汉。道德泯然绝矣。而去古未远。文章犹盛。往与姬传先生言。西汉文字。皆官文书。而何其高古雄肆若彼。汉魏以降。道丧文敝。日益卑陋。至唐韩子始出而复于古。号为起八代之衰。八代者。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也。故退之论文。自六经左史庄屈相如子云数人而外。其它罕称焉。于是重古文者。以文为上。非祖述六经左史庄屈相如子云者。不得登于作者之箓。重用者以致用为急。但随时取给。不必以文字为工。二者分立。交相持世。涉识之士。眩瞀惶惑。莫知所宗。苟事调停。终未得理。闲尝折衷斯义。以为必重古文。而后谓之文乎。则自东汉以来至于今。又将以至于万世而无穷。天下所用以治百官察万民者。一日不可无。而安能待之遥遥不世出之作者乎。谓随时取给之文。但使有用。即与作者无异。则自东汉至于今。工为致用之文。不知几千百人。而何以都不传于后。而独此寥寥数作者。光景常新。久而不敝。而为人所循诵效法乎。可知文章之道。别有能事。而不得以不知而作者强预之也。陆氏又谓有用之文。如布帛菽粟。华文无实者。如珠玉锦绣。虽贵而非切需。吾又以为不然。使世之人皆惟是取给于布帛菽粟而已。则是禹可以恶衣承祭。而不必致孝乎鬼神。而山龙华虫之饰。与夫珍错玉食之供。凡三代圣王典礼之盛。皆可废也。且夫菽粟人口。隔宿而化为朽腐矣。吾人三年不制衣。则垢敝鹑结矣。是故今日之菽粟。非昨日之菽粟也。已敝之布帛。非改为之布帛也。此随时取给之文。所以不传于后世也。

若夫作者之文则不然。其道足以济天下之用。其词足以媲坟典之宏。茹古含今。牢笼百氏。与六经并着。与日月常昭。而曷尝有无实之言。不试而云者乎。今不悟俗学凡浅不能为是。而徒指夫獧子浮华无用之文。以为口实。是尚不足以杜少知之口。而何以服作者之心乎。孟子曰。取食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相比。奚翅食与色重也。吾观集中诸贤之制。其意格境象。字句辞气。多与古人不类。且有甚猥俗不识禁忌者。而便谓足以跻于先秦两汉唐宋大家。其信然乎。俗言易胜。缪种易传。播之来学。将使斯文丧坠。在兹永绝。亦文章之会也。况彼所谓菽粟者。或糅以秕稗矣。或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