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水利。且输之于河。农事益不可问矣。运河势将漫溢。官不得不开减水坝以保堤。妇孺横卧坝头。哀呼求缓。官不得已。于深夜开之。而堤下民田。立成巨浸矣。东境河道。经抚臣随时饬属挑浚。地方官何必全无天良。其所以旋浚旋淤者。则借黄济运之害为尤烈。前淤尚未尽去。下届之运。已连樯接轴而来。高下悬殊。势难飞渡。于是明知借黄之非计。而舍此无以资浮送。又百计逆水之性。强令就我范围。致前修之款皆空。本届之淤复积。部臣所谓历年兴修。均以随时挑挖。逐段疏浚。为权宜补苴之计者。诚洞鉴症结之论。不可不思患豫防者也。议者太息于经费之无措。舳舻之不备。致此举之不成。臣窃以为使道光年间岁修之银。与道光年间官造之船。至今一一俱存。以行全漕于借黄济运之河。未见其能达也。盖江北所雇船只。其大不及从前粮艘之半。然必俟黄流泛涨。且竭千百勇夫之力以挖之。过数十船而淤复积。今日所淤。必甚于去日。而今朝所费。无益于明朝。若使船大且多。有所施其技乎。且懔乎其不可犯者。大河之性也。近因西北连年苦旱。来源不旺。遂乃狎而玩之。物极必反。设令因济运而夺溜。北趋则畿辅受其害。南趋则淮徐受其害。如民生何。如 国计何。伏愿 朝廷师元人创行海运之成法。体   宣宗成皇帝试办海运之深心。以收近日轮船自然之利。并念时局孔棘。万不容作无益害有益。实事求是。以济艰难。臣自知蠡测管窥。无当万一。第既奉  旨饬令核实筹议。愚虑所及。万不敢强不知为知。以自欺于  君父之前。除山东运道详细情形。应由漕臣勘明覆奏外。所有微臣遵议缘由。理合恭折驰陈。伏乞  圣鉴。

  复朱荫堂书    
路德

五月间。闻总督全漕之  命。旋奉来书。领悉壹是。阁下巡抚中州。席未及暖。遽移节江淮。统膺全漕重任。事虽未经。度昔年官户部时。应闻梗概。豫省亦有漕粮。阁下旬宣任内。更当备知其详。今以数省漕务。胥归统制。兼之各省情形不同。远近不一。办理原非易易。自前任周公。力加整顿。能使弁兵用命。水手敛。而其积重难返之獘。一时未能悉除。窃念 国家设官外省。统以督抚。循名责实。各有深意存焉。抚取安抚之意。利用恩。督取禁制之意。利用威。而漕河二督。称者概尊以帅。虽统辖文武。而其道与治兵无殊。良以人数既众。等复错杂。地势辽。层层转换。其所司之事。又为利薮。视作奸犯科。居然成例。锢习渐深。牢不可破。非雷厉风行。断不能扩然大变。非严威明法。亦断不能有禁必止。有令必行。阁下如以将兵之道。督办漕务。此事必有起色。然此仅论转漕之政。非漕政之本源也。若论本源。则各督抚之责为多。窃闻漕粮之獘。患不在寡而在不均。其始由于州县之浮收。因浮收而有生监之白规。因白规而有大户之少完。因少完而有豪强之包揽。迨其既也。漕费愈重。银价愈昂。小户希图少完而诡为大户矣。绅士希图包揽而恣为豪强矣。大户日益多。豪强日益甚。兼之银价日益昂。帮费日益重。州县纵极浮收。而入不敌出。于是肥缺变为瘠缺。不得不加征。小户愈加穷蹙。不均之獘。一至于此。东南官民交困。职此之由。至粮艘开兑时。州县以帮费太大。畏缩稽延。运丁以需索未厌。恣情挑斥。委员四出。徒益烦扰。羽檄星驰。目为具文。当此时也。以漕运总督之大权。反操纵于县官帮丁之手。殊属不成事体。所以然者。獘根在于不均。其后又复苦于浮费太重。不均之獘。应责成督抚。傥督抚惮于树怨。此獘永不能革矣。若云裁汰浮费。其权操之漕帅。实为今日第一要着。虽然。历任漕帅。孰不知浮费之宜革。而卒不能革者。则以掣肘者多。任怨者难其人也。浮费革则倚漕为生者。一旦失所。势必胥动浮言。冀图震撼。且通州之仓场。户部之云南司。亦未必不从中牵制。平心论之。此事原非易为。但昔闻陶制军与俞都转议汰盐务浮费十之八九。其时江南士大夫谤言腾起。在京科道弹章交攻。而陶公安然无恙。且以任怨敢为。受知于  天子。此其明效大验也。今漕务诸獘。尚不至如淮鹾之甚。及时整顿。尚可挽回。矧阁下老成持重。洞悉物情。审慎而出之。未必不惬舆论。岂特陶公比哉。阁下果以将兵之道。督办漕务。此事必有起色。以上所言。半得风闻。半由臆度。明知书生之见。迂疏寡当。昔年寅雅。别久望深。德僻处穷乡。略闻时事。虽无邻人徙薪之智。窃抱杞人忧天之心。不能缄默。聊抒愚诚。其谬妄与否。所不暇计也。

  答桂苏州第一书
包世臣

丹盟五兄同年阁下。承来教。示以均户收漕。竟能使三月初属船尽开。固由调和得宜。亦可见民情之当俯顺。不可与之争胜也。去年仲冬下旬。阁下见访白门。世臣备言今岁吴中漕事之难。官民与丁。俱有万下不去之势。盖赋重之区。民力本敝。又数十年无此贱米。数百年无此贵银。漕运者米。而费用皆银。不宽民力。则伐 国本。然不宽官力。无以宽民。不宽丁力。无以宽官。是必通盘筹划。一无窒碍而后可。非一枝一节所能奏效也。且漕期甚迫。澈底查明。往返札商。时无以及事。故世臣但劝阁下稍缓抵任之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