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有虑者。西同凤三府。地居腹里。附近省城。向来民风俭啬。而朴厚驯良。最称易治。今土著编户。孑遗无几。而招徕新集之众。来自远方。大都河南之陕汝。湖北之郧襄。四川之巴南通等处为多。民气杂揉。良莠相半。则风俗亦将为一变矣。土民之与客民。既虑难于相安。即客民与客民。亦虑各不相协。处置未尽其宜。不特狱讼滋多。亦恐嚣竞成习。惟于编成里甲之后。修明乡约。设立义学。以礼让型其父兄。以诗书泽其子弟。地方官复不时亲临而劝率之。务使涵濡  圣化。比户成风。此其因势利导潜移默化之功。盖有存于法令条告之外者。其效固未可期诸期月之间。而规画设施要在还定安辑之始早计预图。若待其风会既成。始为挽救转移之计。则已后矣。事有似缓而实急者。故为我  皇上率陈之。至臣所恳新垦荒田。俟承种一年之后。斟酌情形。再行升科之处。如蒙 俞允。即当刊刻誊黄。行晓谕。俾远近之民。感沐  皇仁。乐于趋事。除将现办章程。咨送军机处备查外。所有续派司道大员。筹办垦荒事宜缘由。理合恭折具奏。伏乞  圣鉴训示施行。

  营田总局酌定章程       
刘蓉

一变通旧章以顺民情。案查同治二年。前署抚部院张。曾将西同二府叛绝各产办理大概情形具奏。奉  旨。此项地亩与其招佃认垦不如作为屯田可以绝回民之觊觎兼可节省兵饷寓兵于农如能作为旗兵之产尤属合宜等因钦此。并经酌议屯田养兵。系为经久之计。但陕省军务正当吃紧。未暇释械归农。满城弁兵。日事操练。逆氛未远。方冀与抚标各营。同壮声威。亦难遽令其出亲耒耜。应俟军务告竣。斟酌办理。当将酌拟章程。饬行在案。查甘省军务未平。陕省界连要隘。在在宜防。存城满绿各营。均应勤加操练。以备不虞。屯政断难兴举。各州县所报情形不一。均无实效。强者随意垦种。贫者观望不前。经理既少良规。穷黎难期安集。与其急图赡兵。存奢望于闾阎。而饷需莫济。不若宽以待民。使乐趋乎陇亩。而饷源自充。兹复检取旧章。详加核议。并将始终办法。条列分明。牧民者果能实力奉行。不为莠言所惑。妄行更议。行之必有成效。

一划清段落以定地亩。凡丈量田地。先将邻境本境有主无主地界查明。由近及远。亲身周历。虽偏僻荒远之区。不得徒令书役勘报。按四乡各里。分别地段。用官定弓步丈量。今之二十五亩。即古之百亩。一夫授田以二十五亩为率。其有一夫之力。能种五十亩者。查明实非包揽图占。准其承领。丈量时仍以二十五亩为一段。用大木签编列字号。标题某里某字第几段。每五段决一小沟。将土作埂。十段作一大沟。将土作埂。宁可宽其余地。毋庸计及分厘。其田地左近。有闲地可以搭盖庐舍者。毋庸另给地段。若无闲地无可居住者。一夫酌给一二亩。丈量分段之外。遇有所余。不及二十五亩者。作为余地。如有不愿领种多亩。祗领余地。或承种之户。有愿将界连余地一并领种者。均于执照内分别注明。领种余地若干亩。并领界连余地若干亩。均一体按章输纳租粮。

一授地宜循次序以杜偏枯。丈量之初。既分段落。授地之时。即按标题次序。分别先来后到给领。如有数人同日投结认垦。即按人数分出地段掣签。不得任其拣择搀越。以昭公允而免纷争。

一招垦宜清来历。无论土著客民。报明姓氏年贯。取具甘保各结。俱准承领。系土著。取具亲族保结。系客民。取具同乡铺商保结。如隔邑隔省起有印票。查无诡托情獘。准其一体给予执照。按地段次序授田。若句结多人。妄图自立村寨。不与本乡联络。恐贻土客不安之獘。着不准行。

一编保甲以资稽查。远近之民。杂处其间。良莠不能尽悉。保甲之法。不惟稽查便易。而且情谊相联。今于授地之初。既以五家十家分段。即就五家十家择长。各稽其散户。而统于里长。凡里长不必定以百户。祗按其里分之大小。如一里仅三四十户。或六七十户。均设里长一人。若百户之外。酌人民多寡。设长二三人。其近镇集户口繁多之地。分东西南北。各设一长。凡设长俱系新招之户。即于新户内选择。若系新旧错杂。仍按烟户择立。祗选公正。不分新旧。一体编立。以联同沟共井之情。里长约束十长。十长约束五长。每岁交租纳粮。里长按期催齐。报明地方官。同日交纳。一里之中。如有勾结匪徒拖欠租粮等事。惟里长是问。里长有苛索平民把持地方等事。准同里开列实报官究治。另行择立。凡里长半系官人。有缉匪催粮之责。应于授地之外。酌给地亩。以奖其劳。所管百户。酌给六亩。不及百户。酌给三亩。一体纳粮。

一给执照以昭信守。现由总局颁发连三执照。一给认种之户。一存该州县衙门立案。一缴还总局备查。照内填写姓名编号。以次给发。不准积压。致有高下其手之獘。

一设分局以专责成。各州县选择公正明白绅耆二三人。户工书吏各一人。书手一二人。设立分局。将丈量地段顷亩数目。暨颁发执照等事。各设印簿。逐日登记明晰。随时稽考。每月以某几日收结。当即查明于次日发给执照。先行出示。毋使远近之民。守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