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上年办理清查章程。极中窾要。然道光初年。安徽抚臣奏明。交代册内。前任得以支饰。后任敢于通融。皆以存库二字。为巧避实亏之方。请嗣后将征存银两。悉数批解。不准开列存库名目。又地丁漕项芦课等款。节次清查。其有垫完民欠名色。早经申严禁绝。何以不数年间。迁就瞻徇。凡册报到部。其仍有垫完漕尾作抵者听之。存库不解者亦听之。又其甚者。地丁二参。有逾例限而始报者。有久逾例限而终不报者。部中独不能扣足例限。将该藩司之缓报与不报者。分别而指参之乎。则亏空之酿成巨案。内部亦不能尽卸其责。举此一端。而他事之颓废。可类推矣。相应请  旨饬下部臣大加振刷。遇事讲求。存至公无私之心。守画一不二之法。勿避嫌怨。勿惮繁劳。尽一分实力。则各省行一分实政。其有  特旨通行。及议奏准行者。逐案登记。令各省将所属州县曾否奉行。及奉行有无成效。立予劝惩。仍将所劝惩者某人某事。随时报部。其或玩视部文。屡催罔应。则其督率无方。已可概见。从而指摘纠参。使天下懔然于部臣考核之严。不敢虚应故事。夫然后兴利除獘。自有月异岁不同之象。而无虑积重之难返矣。臣一介庸愚。罔知治体。蒙  皇上虚怀采纳。敢不愿效刍荛。窃谓 国家官制。内外相维。言吏治而正本清源。必部臣振作有为。庶疆吏奉法惟谨。是否有当。伏乞  皇上圣鉴。

  论因循之病疏咸丰三年       
翰林院孙鼎臣

奏为因循之病。用法以治其标。用人以治其本。敬陈管见。恭折仰祈  圣鉴事。窃臣猥以愚陋。忝厕清班。仰见我  皇上三载以来。励精罔间。而成效未着。积獘未除。诸臣不能宣力竭忠。佐臻上理近日  特降谕旨。以因循训戒臣工。望切忧深。言之恳恻。凡有心知血气。莫不感激涕零。臣虽无知。忍不抒其愚悃。窃惟因循之病。由来甚远。当初人情狃于晏安。习尚趋于美。祇知徇情见好。避难就易。莫任怨任劳。驯致百务废弛。知其咎无可逭。相率而为欺饰。欺饰既穷。又一变而为抗玩。今 朝廷纪纲肃清。而臣谓之抗玩者。诚见近日威令有时沮格不行。  谕旨大都寝阁不顾也。廉昌胡方谷以岳州失守。甫经奉  旨议准罪名。旋即奏称病故。则  皇上欲加之法不得加矣。刘长清余莫清奉  旨解部。至今未见解到。博勒恭武阿克集阿奉  旨饬查。至今未见查奏。则  皇上严究之人不得究矣。夫赏罚出于 朝廷。奉行则在督抚。今爰书已定者。纵之幸逃显戮。  严旨催查者。使之苟延时日。徇私情而废 国法。谓非抗玩而何。军营事机紧急。尚且如此。此外办事玩泄。更难穷诘矣。今之敢于欺饰抗玩者。逆知  皇上课功论罪。一准成例。故其营私骫法。无事不与例违。及其取巧傅会。则无事不与例合。甚至有陈奏在前。似有把握。及事将中变。又得托词借故。巧为脱卸地步。盖习知  皇上待下宽仁。是以全无忌惮。伏读  上谕。猛以济宽乃今日之急。  圣人之言。洞见情獘矣。惟在断然行之而不疑耳今之沓沓泄泄。贤不肖无所别也。贤者循资而进。不肖者亦循资而进。不肖者巧滑圆美。似乎有才。贤者方严朴诚。近于迂拙。贤者易见短。而不肖者易见长。风气浇漓。人才日坏。因循之獘实由于此。欲从而转移之。又非徒用法之严。而在我  皇上以知人之明为用人之准。知人莫如勤考镜。考镜莫如勤 召对。昔唐德宗谓奏对者。少有忠良。多探意旨。试加质问。即便辞穷。陆贽因有请数对臣。许令论事状。其言接下之道。听言之方。至为详尽。近日臣寮每值 召对。大半揣摩预备。就事敷衍。多游移之语。无切实之言。无益  圣聪。有负延访。然考镜之法。舍是无由。傥 清问所及。旁推博举。反复曲折。务尽其情。一次不已至再。再次不已至三。自部院以至九卿科道。轮流入 对。不出一年。各衙门人员。才品优劣。无或能逃 洞鉴。至引见州县及月选官员。  皇上如有欲问情形事件。时择一二 赐对。既以考核贤否。又得访问地方。纵不能遽得其全。彼此互参。久之。天下利病。咸在  圣心。人才亦罔不归于照察矣。至于用人。除三载考绩。及随时甄别外。我朝   列圣曾屡降特旨考察臣工。顺治八年   谕吏部具列部院堂官职名。亲行裁定。又以吏治獘坏。   谕各督抚严行甄别。十七年及康熙八年。甄别在京部院官员及外省督抚。雍正六年。乾隆六年。   谕各督抚甄别所属知府。康熙五十二年雍正元年。甄别翰詹官员。顺治十八年康熙二十年三十四年雍正四年乾隆二十二年甄别各部院司员。盖考察不嫌于密。故于照例甄别之外。复时用   特旨举行。成宪昭垂。诚澄叙官方之令典。

此外又时有   特诏褎奖。破格迁除者如于成龙以清操优赏官衔。郭琇以骨鲠擢至九卿。陆陇其以廉吏授之谏职。杨名时以宿儒   特赐宣召。多方鼓舞。庶职得人。 皇上操摩厉人才之权。用舍所在。四方观听。昨  谕各督抚将属员实力甄别。以振纪纲。察吏安民。计无过此。臣惟大吏者属吏之表。京官者又外官之表。诚仿从前故事。将在京部院各官。及在外各督抚。特行甄别。则纲举而目易张。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