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将无已时。盖由河底日高。则流行不畅。萦回纡曲。到处皆成险工。且昔年多有挑顺盖戗等坝名目。不惟捍堤身。兼可少镶埽段。多年以来。淤垫塌卸。半已无存。所有顶冲迎溜之工。大半顺堤做埽。上提下坐。补旧镶新。埽段愈长。为费益巨。此二十年来豫东两省河势日坏费用日多之实在情形也。臣愚以为事理宜探本原。图功当计久远。不得以目前苟安之局。即守为治河不易之经。即如地方民气凋敝者。当治以宽仁。习俗犷顽者。当治以威猛。未有不力求治理而能自然不变者。亦未有力求治理而无成效可者。独至今日之黄河。则有防无治。而以防为治。即治之而终不效。历年以来。当伏秋大汛。司河各官。率皆仓皇奔走。抢救不遑。其竭蹶情形。真有惟日不足之势。及至水落霜清。则以现在可保无虞。而不复再求疏刷河身之策。渐致河底垫高。清水不能畅出。并误漕运。又增盘坝起剥。及海运等费。皆数十年来仅斤斤于筑堤镶埽以防为治。而未深求治之之要有以致之也。夫水性就下。本属自然。孟子之疏瀹排决。注江注海。又曰水由地中行。在宋则有疏浚黄河司官。明天顺闲。令河道三年一挑浚。嘉靖中。凡临河州县各造上中下三等船。并置铁扒尖鉏疏浚淤浅。隆庆万历年闲。河臣潘季驯专主以堤束水之说。至我 朝康熙年闲。河道敝坏。   圣祖仁皇帝南巡。指授方略。首疏海口以导黄。次辟清口以助刷。伏读   圣谕云。若黄河刷深一尺则各河水少一尺深一丈则各河水浅一丈如此刷去则水由地中行各坝亦可不用等因钦此。仰见   圣谟广运。为万世不易之规。维时河臣靳辅仰承   庙训。次第经理。并于海口增设浚船。往来疏浚。百十年来。均资利赖。然彼时黄河虽云敝坏。尚不至如此时之甚。即如靳辅增筑堤工。有遥堤缕堤及鱼鳞堤等名目。其言曰。缕堤失守。则退守遥堤。再失。则尚有鱼鳞堤。臣揣度形势。必因内外滩地。高下无多。是以层层可恃。至现在两岸。则惟赖一单堤。高下过于悬殊。一经溃决。建瓴之势。断难回下就高。虽有数重退守之堤。亦必逐层递溃。

是此时全河受病情形。较康熙年闲。不啻十倍。然而民无昏垫。岁有丰收者。何也。盖我 国家深仁厚泽。不惜帑金。积年例外之增。无不上邀 俞允。即偶有大工。一切民夫民料。悉行革除。如乾隆二十六年闲。堵筑杨桥漫口。仅用银三十余万两。近则概由官办。每堵漫口。用至一千数百万。至少亦需五六百万。从未丝毫累及闾阎。凡此培养民力。洵足感召休嘉。是以河伯效灵。黔黎蒙福。而非司河诸臣。区区一手一足之力。所能幸而致也。顾水势难定。而患宜豫防。见在河高堤险。处处可虞。无论一有漫溢。堵合为难。即使岁庆安澜。而此常年修守之赀。东南两河。动以数百万计。经费有常。似亦未可以各省之正供。备一河之支用。且河底递年垫高。堤身递年请增。城郭居民。尽在河底之下。惟仗岁请无数金钱。将黄河于至高之处。今每年以淤高一二尺为率。计至数十年百余年之后。其高下情形。殆不可以设想。而仍止镶埽筑堤等奉行故事。则一厅员营弁。皆足办此。以臣自视。殆同具官。腼受 恩荣。实堪愧耻。而为我 国家亿万斯年计。尤未可止顾目前。而不计及将来之大局也。夫当此河底未能刷深之时。除培堤镶埽而外。原无别策。然治法无定。全在因地因时。如潘季驯以堤束水以水攻沙而河治。靳辅于筑堤塞决而外又增海口浚船而河亦治。其治河方略有曰。数年之后。河底刷深。两岸堤防。皆可弃而不守。今以堤束水。仍守旧规。而水已不能攻沙。反且日形淤垫。则议者隆堤于天之说。似亦未可谓之过计。议者又谓南河闸坝分泄太多。以致河身日垫。此说诚然。然当伏秋盛涨。拍岸盈堤。若无分泄之区。必有溃决之患。其势又不能以两全。臣在河工日浅。且自江境以至海口。未经亲历。更不敢以臆度之词。遥为悬揣。踌躇顾虑。徒切焦思。每念防河重寄。全在权变机宜。必须阅历既深。方可语此。至于规自然之形势。察属吏之勤惰。稽核土料。慎重钱粮。臣即至愚。均可勉强学习。惟海口如何方得大畅。河身如何方可刷深。则竭尽血忱。竟无一得。即与年老官弁。熟谙幕僚。反复讲求。咸无良法。每一念及。辄为彷徨悚惧。寝食不安。又念此等情形。各前河臣岂不深知。祗以筹策维艰。不欲以无补空言。徒劳  圣廑。或又以创为议论。必冒糜帑生事之嫌。是以未敢轻于具奏。而臣则以为奉职之道。主于勿欺。既为计虑所及。但以一己之聪明材力。无可措施。遂并其受病之处。亦隐忍而不言。则贻误将来。臣罪滋大。是以再四思维。惟有据实沥陈。仰恳  皇上饬令中外臣工。凡有讲求河工心知其意者。但能使河底有可以刷深之法。或应逢湾取直。或应设法疏浚。或应复靳辅成法。仍设浚船。或应筑做对头坝工。束逼溜势。或于此外别有良规。据实敷陈。奏请 钦定。由下而上。节节试办。如行之有效。即通饬遵行。要之就现在海口河身受淤情形而论。必得有刷深之方。始可遂就下之性。不必谋自臣出。而  圣世永庆平成。臣亦与有荣施矣。

  详究黄河病原力求治法疏      
严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