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年未结者。似此积压。伊于胡底。推原其故。无非因吏部逾限处分。祗有半年及一年以上明文。即迟至二三年或五六年之久。亦不过照一年以上议处。故相率因循。罔知惩戒。相应请 旨饬下吏部会同臣部。将外省审办命盗等案逾限一年以上处分。从严分别议定。俾承审接审各员及督催不力之上司。均自顾考成。不致再蹈玩泄旧习。臣等为严杜积压起见。是否有当。伏乞  圣鉴训示。

  直隶清讼事宜十条         
曾国藩

   第一条通省大小衙门公文宜速

凡公事迟延。通弊有二。曰支。曰展。支者。推诿他人。如院仰司司仰府府仰县之类。一经转行。即算办毕。但求出门。不求了事。是也。展者。迟延时日。如上月展至下月。春季展至夏季。愈宕则愈松。担迟不担错。是也。各省均难免此习气。而直隶则似更甚。藩司照转督院之文。有数月未转行者。总局奉饬核议之件。有终岁不议详者。上控之案。饬府先查大概。往往经年不报。饬县录案详复。亦或经年不复。催提钱粮。则曰另文批解。催提人证。则曰传到即解。宕过数次。上司亦遂置之不问。上下相容。疲玩已甚。前此犹有军务可诿。本部堂当肃清之后。不得不力挽积习。与诸君子舍旧图新。以公事之勤惰。觇同官之贤否。除寻常文牍外。如催解银解犯之类。均须酌定限期。分记功过。其四种月报之四柱册。限期送省。悬榜官厅。至饬道府先查大概之事。饬州县录案详复之件。亦将限期悬牌官厅。违者记过。小过积至六次。大过积至三次者。撤委示惩。司道有积压之文。本部堂必面加诘责。督署有稽延之牍。亦望僚友立进箴规。通省上下皆以勤字为本。自有一种旭日初升气象。虽不专为狱讼。而清讼之道必自此始。

   第二条保定府发审局宜首先整顿

保定发审局。虽为首府之专司。而实总督衙门之分局。凡京控省控奏交咨交各案。总督独挈其纲。而两司与首府分任其责。若不能详慎速结。则积案日多。弊端百出。闻京控发交到局。委员往提人证。闲有得钱卖放之弊。行贿受托。则以患病外出等词。捏禀塘塞。此一弊也。案证提到省城。分别保押。听候审办。有发交清苑取保者。县役任意讹索。有发交辕门取保者。府役与门丁任意讹索。有取店保者。店家居奇勒掯。择肥而噬。此又一弊也。每过堂时。必有差役承带案证。而承带之差。往往五日一换。换差一次。讲费一次。诛求无厌。此又一弊也。斯三者。全赖首府认真防范。督院及臬司随时稽查。提犯则删除闲人。专提要证。愈少愈好。札饬本地方官依限解到。不得轻率委员前往。取保则再三访察。严禁讹索。承带则一案一差。始终不准更换。吾辈稍尽一分之心。讼者少受一分之苦。及发交局员审讯。每案祗派一员承审。一员副之。凡京控巨案初到时。正副二员。将卷宗细看。过堂一二次。寻出端倪。开一节略。其末即稍判曲直。五日之内。臬司带同首府及正副承审官上院。本部堂与之商论一番。名曰议狱。其应由藩司主稿者。则两司带同首府局员上院议狱。议毕再行审讯。紧要工夫全在议狱一次。及初讯一二堂。而案之是非已明矣。未过堂之先。不妨详慎访察。既过堂。则须求速了。愈速则真情易露。愈久则幻态弥多。其业已淹滞者。尤须设法催办。上司以严札催之。首府以婉言催之。局员以仁心自催之。另立限期。分记功过。讯结之后。取保者饬令速归。管押者立予释放。即监禁者亦时加检点。惟恐瘐毙。首府之滞狱一清。通省之风俗立变。造福造。祗在吾人寸心一转移闲耳。

   第三条州县须躬亲六事不得尽信幕友丁书

牧令为自古要官。百姓之所托命。非才德俱优。难言称职。然天下安得许多龚黄卓鲁。萃于一方。吾辈与人为善。悬格不可太高。但求中材可勉者。苟能以勤字为本。事事必躬必亲。便可造到第一等循吏。直隶怠玩之习。相沿已久。每逢三八告期。或委典史收状。或由承发房将呈词送交门丁。门丁积压数日。送交幕友。幕友拟批挂榜。而本官尚不知呈中所告何事。至判阅稿票时。任听丁书主政。按照呈内姓名。全数差传。不敢删减一名。甚至经年累月。未尝坐堂讯问。两造破家荡产。求息讼而不能。此小民所以困穷。案牍所以丛积也。今与诸君约。有六事宜躬亲者。放告之期。必须亲自收状。能断者立予断结。不能断者交幕拟批。必须亲自细核。分别准驳。准理者差票传人。必须亲自删减。命盗案件。以初起供招为重。必须亲自勘验。愈速愈妙。承审限期。何日解勘。何日详结。必须亲自计算。监禁管押之犯。常往看视。每日牌示头门。每月册报上司。必须亲自经理。六者皆能躬亲。则听讼之道。失者寡矣。如其怠惰偷安。不躬亲者。记过示惩。如其识字太少。不能躬亲者。严参不贷。

   第四条禁止滥传滥押头门悬牌示众

凡小民初涉讼时。原被告彼此忿争。任意混写多人。其中妄扳者居多。且有差役勾串牵入呈内者。票上之传人愈多。书差之索费愈甚。名曰叫点。所谓堂上一点朱。民闲万点血也。嗣后自理词讼。祗准一原一被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