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二三百年。礼乐不废。文质彬然。无他。士气伸也。今 国家太平度越百。而所未复于三代之隆者。独士气萎薾不振。妪孺呫嗫容容自安。海内升平晏熙风烈不纪。独恐一旦猝有缓急。相顾莫敢一当其冲。今之隐忧盖在于此。而士大夫方容与委蛇。顺风靡波。温言浮说。更相欺谀。虽无大患苦。而营拥塞。神志惛偷。所谓病在经脉。骨节缓散。又善睡者。可一药而愈。而举世不以为病。或稔病不敢言。岂非习深气锢使之然也。愚以为习气牢固于下不可破。则上当有以激之。风之发也。伐木蹶石。毁山动屋。及其离披涣散。不能扬腐灰。故气之始盛也。刀锯水火不能沮于前。其衰也。张目而视之。缩首而退。气倡于一二人而应于天下。鼓舞荡风矞久则合天下为一气。汉宋党人。明三案诸公。岂必皆英豪盖世君子哉。一夫大声。众人奋响。忽不知其勇之何从生也。

国家恩礼大臣。未尝诛一言者。虽大罪止黜削。而人怀观望。莫敢激发。或毛举细故。无关痛痒。一违忤即终身结舌。此张目而视之之说也。今欲反其习。一作其气。独宜尊劝敢言之士。设不谏之刑。广上书之路。削颂谀之章。起退废之人。使天下明知 朝廷风旨所在。示中外无拘禁。以震动一切之耳目。内至部郎。外至郡守州县吏。皆得言事。  天子取其善者。而恕其失中。则方直之士来矣。居谏垣者。不以时规切  主上。究当时利病。徒饰小说为巧避者。置之刑典。则庸懦之风革矣。山野布素之士。有深识远略者。许其献纳。虽未必称旨。其言多朴拙。藉以风天下。如此则耳目广矣。上封章者。必取裁经义。陈要道。阘茸依违。沿习陋词勿采。则情理之说伸矣。往御史上疏有婞直获戾者。其人至难得。虽言失当。投弃草野。非所以观天下也。宜加甄录。始终保全之。则忠谠之心固矣。惟阴词告讦。在所必禁。以杜浇风。兼闳雅道。如此。则大化光矣。或曰。  宸躬万几。岂得人人垂省。愚以为不然。自三代汉唐。洎宋明盛时。皆言禁疏阔。不闻烦渎。  皇上圣明天纵。达聪自易。

且今法。大吏用一丞倅。畿辇断小小一狱。动辄请  旨。引条牵例。千百为词。改抹涂饰。尽失本真。徒费精神。无裨大化。而 朝廷不以为烦。若少减庶事一二。垂聪献纳。其为闳益。岂有际量。前年一举人论事。言多迂直。  皇上恕而容之。后即有一举人条上封事。言涉妄滥。旋蒙锢斥。此皆白面书生。未悉时务。宜见摈逐。然天下深沈阔达之士。必不轻于一试。其冒险始进者。独此辈耳。脱少宽此人。麤加颜色。诱引豪杰。必有通才魁士。接踵而来。在位窥见意旨。亦将矫厉振奋以自显。善罗鸟者必设媒。迂妄者。豪杰之媒也。天下习于庸浅。见瞋目论事。粲然皆笑。宜激一二人以变其心。渐激渐变。筋骨缓散者强。睡者醒。滞者通。人人思自伸。而不忍尽弃于阴佞之途。虽复手足皮肤。小有病痛。随发随医之。言病者多。恶闻病者益少。然后斟酌当世之利弊。而来书所谓六说。可得而行也。天下事。深远切至者。非吾辈所宜言。纵言之善。及身亲。多龃龉不易措手。然其大端。要可闭门而定。临事变通。在苦持而力行之耳。然使恶药讳病不改。虽言亦不必。所谓无故而制方。投剂强人立饮者也。丈人今医之良者也。制方善矣。合古宜今。一同窃推方之意。又加引焉。其称说近烦驳。更审定束之高阁上。如其施用。以俟君子。论快手滑。渎冒道严。伏惟饬正不宣。

 
卷十 治体三政本上

  旌意   
王柏心

任左右。尚姑息。爵及私昵。罚弛奸慝。是谓妇寺之政。纳佞谀。务虚美。上违道以欺下。下矫诬以罔上。是谓聋瞶之政。刑赏亏替。禁防隳败。情不足相系。制不足相维。是谓痿痹之政。科指备具。纲目繁猥。可否必稽于法。轻重必依于令。妇寺聋瞶痿痹之政。举非所患。中主以下。率而行之。可以无大纵轶。若夫英主。则在能旌吾严断之意而已矣。法之必行者非严也。意之能行则严也。令之必行者非断也。意之能行则断也。且所谓严断者。岂待峻刑黥之典。设斩劓之科哉。亦取夫相蒙相习者以吾意破除之已尔。意不可淆。淆则乱。意不可渎。渎则玩。英主当有所纵舍。以蓄其果决之气。有所略。以养其清明之体。一旦机括所在。则出吾意以震动之。无少濡回牵制。出乎法令之外。入乎民情之中。为揣摩迁避者所不能及。然后真才奋焉。诡随詟焉。四方说焉。如日月之行乎中天。而无不瞻仰也。如雷雨之作解。而百果草木无不甲坼也。夫君者制法者也。非奉法者也。出令者也。非守令者也。应龙之蜚腾变化者。颔必有尺木。猛虎之制伏百兽者。胁必有威骨。汉孝宣之世。吏多虚增户口。所上风俗。悉虚词饰说。孝明之世。朝廷皆争为严切以避诛责。以二帝之明。弊尚若此。岂非狃于法令。而意不伸欤。或曰。唐德宗宋神宗明世宗能伸其意矣。而严断之弊。祸甚庸主。何哉。曰。三君者。仁不足。刚有余焉。明不足。愎有余焉。不善用其意。则又刚愎之过。而非严断之过也。

  王言   
王柏心

王言者。敷治之鼗铎。达化之枢机。择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