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妻为舅姑定以大功。非不再降而何。且至于绝。为人后者。与女子子之嫁者同以出降。女子子嫁他族。其子犹为母党服。岂为同宗后者。其子反不得为本亲服。且古者族人为宗子齐衰三月。使出后者之子。继为宗子。其祖当以宗子服服其孙。岂孙独不服其祖。窃以为人后者之子孙。为其本亲。礼虽无明文。要即统于为人后者。从降一等。礼官引例。似所未安。或谓五服之亲。有犯刑以服定。既重所后。不绝本亲。则罪名两重。恐非恤刑之意。履谓刑以礼。礼非以徇刑。恐刑之重而预轻其礼。则礼适以启人犯刑也。刑适以启人犯礼也。刑礼两乖。进退失据。鄙见如此。乞并赐裁酌。

  独子兼承两祧孙为祖父母服议     
张履

乾隆间。山东单金鳌父凌云。以独子兼承两祧。生金鳌兄弟六人。遂分承之。金鳌兄弟上请为父凌云作何持服。为两房祖父母。又作何持服。部议。独子之子。分承两祧。皆独子亲子。无降服之文。应各为其父母服斩衰三年。独子于两房父母。不皆服三年者。例。大宗子兼祧小宗。小宗子兼祧大宗。均为大宗父母三年。为小宗父母期。小宗子兼祧小宗。为所生父母三年。为兼祧父母期。限于不贰斩之义。不得不从其变。两孙分祧。则孙之服应从其正。各为祖父母服齐衰不杖期。父故。嫡孙承重。俱服斩衰三年。案部议独子之子。为其父母服。无可疑者。至其孙之服似未分晓。解之者曰。独子之子。各为所分承之祖父母。不杖期。独子死。则两房之孙。各以长者为嫡。而为所分承之祖父母。皆三年。盖独子之子。唯于其父母无降服之文。则承大宗后者。于本生祖父母有降。所谓孙之服从其正者。意主承本生祖父母者言也。或曰。独子之子。虽分承两祧。而各为本生祖父母不杖期。自古嫡子无二父。故嫡孙一人承两房祖父母重俱三年。所谓孙之服从其正者。谓于本生概无降也。如其有降。则部议何无一言及之耶。则解之者又难曰。嫡孙一人承两重。则分承两祧之说。既无所属。而两房之祧。将至何代而分耶。于是有举以叩于余者。余曰。孙之服视其父。而父之服莫先于辨宗。夫古所谓大宗者。承始祖之世适。百世不迁者也。今所谓大宗者。特长子云尔。在古亦小宗也。今使诚为古之大宗与。无后。则族人以支子后之。族人而止一子。则任大宗之绝。与绝父以后大宗。均非情之所安。而兼承两祧一法。可以通其穷焉。夫独子而兼承大宗。则大宗重。为大宗服三年。为本生期。宜也。亦当杖期。以别于出后子。独子之子。各为所分承之祖父母不杖期。而承大宗后者。为本生祖父母降。宜也。徐氏干学谓为人后者之子。为本生祖父母降大功。余尝议以齐衰九月。兼承大宗者。亦当如此。独子死。嫡孙为大宗祖父母服承重服。其本生祖父母。自使为祖后者服重。而承大宗者从其降焉。亦宜也。若分承两祧者。各为其本生祖父母不降。既失持重大宗之义。独子兼承大宗。虽非出后而为之三年。即是持重之义。而嫡孙一人承两重。则独子不贰斩。而独子之子。顾可以贰斩乎。此其说亦不攻而自破矣。使为今之大宗而古之小宗与。古法小宗无后。绝。微独不得立后。即兼承之议。亦非所当及也。古法既不行于今。为之后者。亦当为之服期。当杖期以别于世叔父母。而自为其本生父母三年。即为之服重。亦仍当为本生不降。此则刘氏台拱已言之。况独子兼祧。尤非出后之比乎。今世所称独子兼承大宗者。虽于本生有降。而实非所宜降。则独子之子。无论其分承。各为本生祖父母不杖期。可也。独子死。嫡孙一人为两房祖父母。俱服为祖后三年之服。亦无不可也。小宗无重可承。而为祖后者。服自应三年是降与不降二说。一可施于兼承大宗者。一可施于兼祧大宗而实非大宗者。而两家之争。可以息矣。曰。然则不贰斩之义如何。曰。不贰斩者。为持重大宗降其小宗而言。非今之为后及兼承者所得援。然则两房之祧。果至何代而分。曰。至曾孙可矣。且服穷亲竭。则亦无不分者矣。然则独子之后又独子如何。曰。是犹之独子也。兼承大宗者。重其所兼而轻本生。兼承小宗者。并重可也。

  答张南昌问能否归宗议 【
包世臣

 来问略云。寅已故祖父郡庠生裕淮。生有四子。长为已故邑庠生同椿。次为已故嘉庆辛酉科举人拣选知县栋。即寅之所后父。又次为告病回籍浙江大峃巡检森。又次为邑廪生效彬。即寅之本生父。长二两房。未有子嗣。三房生寅嫡堂兄开运。四房生寅。及胞弟已故县学附生开第。四兄弟贫鲜立锥。虽皆觅馆养亲。不私所有。实属各治各生。并非有财产分异。本生父见二伯父母生一子而殇。年既近大。又长年外出。忧郁几致疾。即云二兄嫂毋以为念。当以长子寅为兄后。时寅年始十二岁。而本生父母年俱未及四十。及嘉庆十四年。二伯母病危。本生父即凭族命寅出继为嗣母成服。服阕应试。即以嗣父名列入三代入学。洎大伯父亦年老无嗣。愀然为忧。本生父遂又以胞弟出继。后嗣父身故。寅遵例丁忧。及以进士官户曹。遂迎本生父母入都就养。而开第与寅皆未有子。惟开运生有三子。于道光六年开第身故。遂遵例以开运次子传顺为开第后。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