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圣训。先以教谕。是以详稽古义。敬述朝章。欲令黉序同观。性情相感。如经年以后。停柩仍复不少。积习不肯湔除。则惟有详请抚宪。照张清恪公之说。奏定着为令矣。特不欲自我哭会发之。凡绅商士庶军民人等。宜体此意。顾全大义。为桑梓先。为此出示晓谕。其各懔遵毋违。切切。

  坟茔禁步应遵定制疏         
骆秉章

窃臣于同治五年十二月初三日。接准广东抚臣蒋益澧咨。准户部咨行会议广东督抚等奏官山茔葬请照山粮升科一折。同治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具奏。本日奉  旨依议钦此。抄录原奏知照前来。窃臣于同治四年闰五月十五日。具奏粤省坟山禁步。应遵照例定丈尺。不宜以省章断案。六月初四日。内阁奉  上谕。坟茔禁步自应恪遵定例办理若概用本省章程等因钦此。仰见  圣明洞烛。  谕旨煌煌。自当钦遵办理。不意郭嵩焘固执己见。复理前说。臣本粤人。见闻有素。窃谓升科固足昭覆载之公。而禁步仍应遵  皇朝之制。不宜舍定例而用章程。臣祖茔被邓辅廷盗葬之案已结。非敢屡以私事冒渎  圣聪。第以前署广东抚臣郭嵩焘陈奏各情。涉于回护矫强。既舍 朝廷向来通行之定例。而用未经奏定画一之省章。则官吏无所遵循。可以高下其手。民闲愈多侵占。不免争日烦。有关通省大局。且因臣一人祖茔之案。郭嵩焘遽改定例。使粤民受无穷之累。臣不敢缄默。敬请为我  皇上缕析陈之。如原奏谓粤籍例定官民禁步恃势强占。地方官至不能成谳。乾隆年间。详定横直二丈穿心四丈之章程。不论绅民。统以横直各得二丈为限。其前次来咨。又称粤省穿心四丈章程。计由坟心数至边。每面实止一丈。与定例庶人茔地九步。穿心十八步之说。不惟丈尺迥殊。即当日如何用此穿心二字。已无可究诘等语。是郭嵩焘故以穿心二字为不可解。强就其每面各得二丈之说。不过欲为侵葬者开脱罪名。遂以穿心四丈前后左右应各得二丈者臆断。为每面实止一丈。固执省章以废定例。窃以例定坟茔丈尺。即所以杜强占。地方官按照例定丈尺断案。何至不能成谳。岂断以 朝廷之定制。而敢不遵。断以本省之章程。转相慑服者。若谓粤省茔地。尽列官山。与别省情形不同。臣详译例定坟茔禁步。正为官山而设。如系契买之业。则凡在四至之内。无论前后左右若干丈尺。皆非他人所能进葬。又何必以禁步为限耶。故定例于有主坟地。切近坟旁盗葬。及止于田园山场内盗葬。论罪各有等差。是契买之业。不必限以禁步。可见禁步专指官山而言。郭嵩焘于例意未免误会。原奏又称以省章为断。丈尺多少。出价承受。绅民犹可通融办理。以例定禁步为断。则直授豪强以兼并之资等语。查例定坟茔禁步。盖示以一定之限制。而后争端可息。若谓断以省章。则丈尺多少。出价承受。犹可通融。是富者力能出价。即可踰越于省章丈尺之外。贫者无力出价。必须拘守于丈尺之中。是以贫富为强弱。而不以曲直定是非也。即此通融二字。实授豪强以兼并之资。势必至大启争端。无所禁止。何如有定例可循。官民皆知所遵守也。事必察其虚实。例定坟茔禁步。颁行天下二百余年。薄海臣民。无不遵守。不闻别有豪强。藉此兼并。向来粤东一省。亦不闻有藉此为兼并之资。岂 朝廷之制度久已通行寰宇。今独格于粤东耶。

原奏又称近年捐例广开。一命之荣。皆得捐请 封典。按照品级。援例争论禁步。则富强有势力者。其侵占倍甚于从前。贫民复何措其手足等语。查坟茔禁步。官民各有例定丈尺可循。揆诸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之义。总以殁者之有无官职为断。岂得藉捐请之 封典。争禁步之丈尺。而进占他人之地界耶。原奏又称粤东绅富。有势力者颇多。若皆据例定禁步为词。祖坟附近进葬者。皆可援例责以侵葬。其已葬者。亦可呈请押迁。讦讼将无已时等语。查殁者若无官职。其坟茔禁步。应照庶人九步为断。傥被人侵葬于禁步之内。自应控官押迁。照例办理。至远年所葬旧坟。彼此已相安于无事。亦无人混请押迁。设有逞刁妄控者。官可绳之以法。亦何至讼无已时。现今奉  旨升科。既经升科者。则官山变为己业。自无豪强侵占之弊。至无力升科者。其禁步仍应遵照定例。庶人茔地九步穿心十八步为限。以昭公允而息争端。不宜以省章定断。益滋侵占盗葬之风。致酿发掘毁弃之狱。总之官山固应升科。禁步须遵定例。省章流弊孔多。必至纷争不息。有妨大局。终不可用。郭嵩焘所报省章。不过回护一己之偏见。臣请仍遵定例。实关系通省之风俗。相应请  旨饬下广东抚臣体察舆情。申明定例妥议覆奏。则全粤军民幸甚。臣不胜悚惧屏营之至。理合恭折具奏。伏乞  圣鉴训示。

  请严禁火葬积习疏         
钱宝廉

窃维  圣朝之治世。教孝为先。人子之事亲。慎终尤重。自世俗创为火葬之法。竟有毁墓烧尸。残忍其亲而不顾者。此风臣虽习闻而未得其详。近于同乡公交车中访之。则情形更惨。习染更多。诚为蔑伦悖理之尤。不可不速行禁止也。查火葬之习。浙江杭嘉湖三府皆有之。而莫盛于嘉属之石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