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曰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周礼大司乐、冬日至地上圜丘之制、曰礼天神、夏日至泽中、方丘之制曰、礼地示、则天地之分祀明矣、自汉元始以后、议者牵合附会、乃合祀天地于南郊、后世沿讹袭敝、堕隳古典、中间分合之议迄无定制我 朝驱逐胡元、统一中夏、凡典章文物、一举先王之盛、而祀 天飨 帝、礼之大者、顾尚袭汉唐之旧仪、此其所可议者一也、古者天神地示之祀、必求诸阴阳、故冬至祀天、夏至祀地、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飌师雨师、天神之类也、合之圜丘、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地示之类也、合之方丘至于六宗四望、又皆有专祀焉、是故阴阳定时、上下定位、分合有宜、此百王不易之礼也、后世孟春郊祀、从以羣神、配至千有余位、晋贺循巳非之、况其它乎、我朝创立 郊殿、缳以二十四坛、去其淫渎之祠、稽之祀法、亦云正矣。然日月止一从祀。而朝日夕月之初制弗行。 神祗人鬼。上下聚列。而天地卑高之分未正。此其所可议者二也。 皇祖即位之初、创制立法首建圜丘方丘于钟山之阴阳、每岁分祀 天地、又以仲春秋分、专祀 日月、自十二年以后、始创合祀之礼、则分祀亦 皇祖之旧也。夫从祖而与古弗合。固不若从 祖而循古者之尤为愈也。况王者之制。多更数世而后定。其仪文制度。亦必润色损益而后全。我 明之兴、百六十年、海内又安、方外宾服、制礼作乐、稽古宪后、此固其时矣。况 陛下制心、礼义见其精微、建中和之极宣人情之所安、去百代之敝、文以复三王之旧、此万世一时也、此其所可议者三也。臣等又窃闻之、礼曰天子之祭也、与天下察之、是故表文以备物、修德以立本、其御下也、葢之如天、容之如地、照临之如日月、体元育物、无有疾戾、四海之内、欢欣交通明德馨香、上帝悦豫、由是宣之乐以达中心之和、故郊之乐六变、而天神降、地之乐八变、而地示出此无他致和之极也、伏惟 陛下怀保小民、慎简守令、而郊祀之礼、下询臣工、无间小大、 帝王之德、诚无以加矣、臣等窃覩 制命之词、不无尚疾异同之论。是以私忧过计。诚恐在 廷之臣。或有考礼不定。执论不一。上干天威。 陛下因而怒之。则雷霆之下。或多摧折者。其于盛德诚恐少损万分之一。伏望 陛下体古圣人隐恶扬善之心。用其公言。容其拂逆。俟彼徐考而自定。则 圣德益昌。而感神之本无不至所谓愿加 圣心者一也。礼又云、天子卜郊、则受命于祖庙、而作龟于祢官、言慎之至也、夫以岁郊恒典、而先王至慎如此、况夫创建 鸿业。废百年之旧。以定中兴之治。其可不慎哉。书曰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民、谋及卜筮、郊祀之礼、 陛下所谓巨疑者也。 圣志先定。卿士协从。固有不待言者。臣等尤望陛下告之 祖考。决之蓍龟。上稽 天心。仰承 列圣。夫苟从矣。乃命礼官稽汉时故事。刊刻 昭制颁之 宗室。及南京各省官员。俾其博考古制俟以岁月。各列条件。 上陈。必待人谋佥同。然后断之 睿思。肇举 大礼则所谓大同之庆身其康强。子孙逢吉者在是所谓愿加圣心者二也。 国家大祀殿之制。规模宏丽。穷极尊奉。凡百六十年来。 天帝降格。百神萃享。自近郊数十里望之。欝然穹窿。为 朝廷南面巨案。今曰不殿而坛。则 大祀殿将安置之。万一有所改易。议及檐栋。诚恐 天神震惊。朝野异色。而小民无知者亦必狂视骇听。讹言相惊。大非 国家之利。所谓愿加 圣心者三也。夫 殿宇既不可议。室祀又非古礼。则大祀殿必将存之。而圜丘之祀。又必建之他方。其斋宫服殿。朝房乐院。亦必创为新制。与旧相等。方丘之制。又必与圜丘相等。其人力工价王石土木之费。必将数十巨万。况今 仁寿宫先蚕坛起工在即。诚恐今之财力。有所不赡。伏望 陛下豫令户工二部。度其经费量今日之财力既周。二坛之外。足余国用几年。然后鸠集大工。成之不日。则陛下制丰保大之虑周。而亦无时绌举嬴之患。所谓愿加 圣心者四也。臣等下愚不足以对扬 休命谨昧万死塞 明诏、惟 陛下垂神明之听、以无忽刍荛之言、天下幸甚、
  ○送给事陈君使琉球序【出使琉球】
  琉球王世子清、表曰臣世、被中国厚恩、树之岛夷、以藩屏东海外、先臣□凭 天子神灵、获终于位、孤臣清议嗣、惟是徼于元命、弗敢宁居、谨昧允介陪臣长史潮以请、潮渡海至表以闻、制曰可、礼部议册典简所宜使者其名上、故事凡使二人、而正使以给事中往、时当往者、率悒悒忧动色。陈君应和为吏杂左给事中。有贤誉。而君亦壮不惮往仍疏名上、 天子素知其贤、报允 陛辞、复 诏赐玉带麒麟服云、屠应埈曰、东南夷内属者以数十、琉球葢其一云、 高皇帝放驱胡元、揃饬异域、诸海外夷狄君长、振慑 威德、交臂屈膝、以称臣归死、而琉球始通贡献中国、 文皇帝时、命使者就立其王、赐之册命、被以印绶冠带、世为外藩、臣得遣子入就太学、于是琉球为宠王、骎骎向声教矣 天子躬至德中兴、诸国益効职、无敢堕怠、圣惠光施、存定荒裔、而琉球之使也、陈君实尸之行矣、壮哉予尝读太史书至相如之使卭筰也、道蜀、蜀守令郊迎负矢以为宠、而相如卒能其使事、予未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