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二员。代其捧主。则伦理厚而礼教明宪典遵而法守定矣。
  奉旨拟定七庙名额疏【七庙名额】
  窃惟古者天子宗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其有功德者、则立百世不迁之庙、不在三昭三穆之数是故太庙合享、则太祖东向、羣昭列于北牖而南、义取向明、故称昭、羣穆列于南牖而北、义取深远、故称穆、是昭穆之名。但有取于南北以叙世。无取于尊崇以观德。况古人庙制。以东向为尊。与今宫室之制不同所见殊为通达兹欲定建名额恐不当遂以昭穆为庙名也按祭法有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然名称虽实。而尊表无文。矧第可施于嗣王。而不可施于臣下。故祭法则有。而王制则无。似亦未见其为不易之定名也。臣谨窃取周制以义起之。惟 圣明裁焉。夫周制曰。太庙者。太祖庙也。文世室。文王庙也。武世室。武王庙也。太者。太始之义。所以尊创业之祖也。文武之称。则其谥也。古者葬则有谥。谥以尊名。亦以诔行。子之于亲。臣之于君。得通称也。此周人以谥名庙之义。见于经可考者也。自汉氏而下。更数千余年。袭为同堂异室之制。而先王宗庙之制。竟不可复。故昭穆之称无闻。历代既无专庙。故其所称庙号。亦虚名耳。我 皇上今日复古庙制。既正 太祖高皇帝南向之位。则 太庙之名。实符周典。又以 太宗文皇帝功德隆盛。特为之建百世不迁之庙。兹欲立庙定名。臣请以 太宗庙。宜曰 文祖世室。在左三昭之上。 仁宗皇帝为昭第一庙。宜曰仁庙。 宣宗皇帝为穆第一庙。宜曰宣庙。 英宗皇帝为昭第二庙。宜曰英庙。 宪宗皇帝为穆第二庙。宜曰宪庙。孝宗皇帝为昭第三庙。宜曰孝庙。 武宗皇帝为穆第三庙。宜曰武庙。庶几功德昭显。而称号章明。足以为万世不刊之定制矣。
  得旨依拟行
  奉旨议孟夏荐麦及赐百官麦饼疏【荐麦】
  该本部尚书夏言钦奉 宸翰、赐谕内殿礼仪、四月八日、俗事宜革去、但有赐百官不落夹之例、此当议改日行、钦此、复于三月二十日、节奉 圣谕礼记月令篇、谓是月麦先熟、以荐寝庙、今可取此义、岁以孟夏之五日、荐内殿、赐百官、仍具米食造如旧、名曰麦饼、卿可与二辅拟来、钦此、臣言谨钦遵会同内阁大学士张孚敬李时、议得四月八日、例赐百官不落夹者、相沿释氏之说、于礼无据、诚如 圣谕。所宜革去及礼经考之月令篇。是月麦先熟。以荐寝庙。葢麦为五谷之先。诗曰。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此古人所以重麦以荐新也。 圣谕岁以孟夏之五日。荐内殿赐百官。改名曰麦饼。仰见 圣明据经析礼。不因故袭俗。得先王之遗意。而可垂法于后世矣。合候命下。着为常典。每岁于四月初五日。荐新麦于内殿。是日赐百官麦饼。仍行内外先期题请供办施行、
  请定宗庙雅乐疏【重撰宗庙雅乐】
  祠祭清吏司案呈、国之大事在祀、祀以礼乐为先、宗庙之礼既备、宗庙之乐所当讲也、我 朝宗庙雅乐升歌舞钥、制云备矣、但今庙既特建、则乐亦当特设、至于升歌之颂又以形容功德、告于神明、若特享祫享大祫、宜各有颂、以格 祖考、庶几礼乐明备等因臣等窃惟治定制礼、功成作乐、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办者其礼具、然乐之为道。事与功偕。考之乐书所论。诗颂所述。季札所称。其来尚矣。我 朝宗庙雅乐升歌舞钥、声容盛美、惟是原为同堂之制统在 太庙、今各庙既巳特建、则乐亦诚宜特设、若夫原日乐章。乃 国初所作。其所称扬止及 德懿熙仁四祖如云庆源发祥。世德惟崇是巳。今 四祖久祧。旧章弗协。我 太祖创业。 太宗定鼎。 列圣守成。神功圣德。与天无极。当有颂声。以对越在天。是诚有待于今日者也。 皇上以神圣之资。建中和之极。操三重制作之权。适百年礼乐之会。仰知久注渊衷。行当裁定。所据各庙特享。 太庙祫享大祫。一应乐章。合候命下。行移翰林院。预先撰述。取自上裁。及有一应乐器。乐舞等项。本部移咨工部。转行内外经该衙门遵照 太庙原定式样、逐一如法成造、径自题请施行
  复议给事中陈侃等进呈使琉球录疏【使琉球】
  祠祭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礼科抄出吏科等衙门左给事中等官陈侃等题、切念臣等奉命往琉球国、封王行礼既毕、因待风坐三阅月而后行、无所事事、因得访其山川风俗人物起居之详、杜撰数言、遂成一录、录之意大略有二、臣等初被命时。礼部查封琉球国旧案。因曾遭回禄之变。烧毁无存。其颁赐仪物等项。请查于内府各监局而后明。福建布政司亦以年久卷案为风雨毁伤。其造船并过海事宜。皆访于耆民之家得之。至于交际礼仪。无从询问。特令人至前使臣家。询其所以。亦各雕丧而不知。后海道往来皆赖夷人为之用。其礼仪曲折。臣等临事斟酌。期于不辱而已。因恐后之奉使者。亦如今日。故着为此录。使之有征。又尝念国家大一统之治。必有信史以载内外之事。如大明一统志者。中所载琉球之事。所云落漈者。水移下不回也。舟漂落百无一回。臣等尝惧乎此。径过不遇是险。自以为大幸。至其国而询之。皆不知有其水。则是无落漈可知矣。又云。王所居壁下。多聚髑髅以为佳。臣等尝疑乎此。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