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矣。一制于弘恭石显。则不得以行其志。宋孝宗尝任陈俊卿刘珙矣。一间于陈源甘升。则不得以尽其才。李林甫牛仙客与高力士相为犄角。而玄宗之朝政不经。贾似道丁大全与董宋臣相为表里。而理宗之国势不振君子小人进退之机未尝不在于此曹之盛衰也臣愿陛下鉴其所既往。谨其所未来。大张英断。总揽天纲凡所以待宦官者。一以 太祖高皇帝为法。凡所以任大臣者。一以 太宗文皇帝为法。则君子可进。小人可退。而天下之治出于一矣。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八十三终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八十四
  华亭宋征璧尚木 徐孚远闇公 陈子龙卧子 李雯舒章选辑
  朱兆宣季方参阅
  罗文毅公集(疏 书)
  罗伦
  疏
  扶植纲常疏
  扶植纲常疏【疏论起复】
  臣闻朝廷援杨溥故事起复李贤者。臣才识庸下、学问粗浅、项承 天问、赐对大廷、猥蒙 圣恩、亲置首选、每自感励、思酬奖遇凡 圣学大要、君道急务、朝政阙失、纪纲废弛、官吏贪酷、生灵愁苦、风俗弊坏、士气委靡、兵戈扰攘、饥仅荐臻、提其纲领、疏其节目、状其情实、探其根源、为万言书献于 陛下、以舒天下之望、以酬 陛下之恩、顾筮仕未久、谙练未深、而又庙堂大臣百僚庶采、必有忧臣之所深忧、言臣之所欲言、行臣之所欲行、臣以疏远骤进之人、恐蹈冐言越职之罪、是以心虽怀忧、口不敢言、口虽欲言、时未暇及、此臣之罪也、亦臣之分也、近者李贤遭丧之时、 朝廷下起复之命、臣窃谓李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所关、风化所系、天下所赡、后世所监、左右侍从、给舍台官、有知义理、不顾流俗、必陈正论以扶纲常、即此四言知谏争夺情者大者关系非好名不觧事也是用缄默、因循至今、言虽若迂所关甚大。事虽若缓所系甚切。由前数事、臣既未暇陈、由此一事、臣又未敢论、是乃偷合苟容之徒、非有忠君爱国之心、固非 陛下求臣之本心、亦非愚臣报 陛下之夙愿也、虽越职忤义、君子所嫌、未同而言、圣人不与、然先王立制、时政有失、庶人工艺、犹得匡谏、况臣备员近侍、蒙恩深重、扶植纲常、臣之志也、披写悃愤、臣之忠也、惟 陛下亮之、伏读 圣策有曰朕夙夜惓惓、欲正大纲、举万目、使人伦明于上、风俗厚于下、 陛下是言真可为 国家扶纲常、天地立民极、万世开太平者也、然欲正大纲、莫先于明人伦厚风俗、欲明人伦厚风俗、莫先于孝、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国而非此不可以为国、家而非此、不可以为家、人而非此、则禽兽矣、中华而非此、则夷狄矣、故先王制礼、子有父母之丧、君命三年不过其门、所以教人孝也、古者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诚以居家孝、故忠可移于君、为人臣者未有不孝于亲、而能忠于君者也、为人君未有不教其臣以孝、而能得其臣之忠者也、昔子夏问三年之丧、金革之事、无避礼与、孔子曰、鲁公伯禽有为而为之也。今以三年之丧从其例者。吾弗知也。 陛下于李贤以金革之事起复之欤。则贤所未闻也。以国家大臣起复之欤。则礼所未有也。似与先王制礼之意不同也。似与孔子之言不类也。似与 陛下策臣之初意不合也。以故事大臣当起复欤、则为君者当以先王之礼教其臣。为臣当据先王之礼事其君。臣不暇远举、请以宋言之、仁宗尝以故事起复富弼矣。引故实有大体弼之辞曰。何必遵故事。以遂前代之非。但当据礼经。以行今日之是。仁宗卒从其请孝宗尝以故事起复刘珙矣。珙之辞曰。身在草上之中。国无门庭之寇。难冒冐金革之名。以私利禄之实。孝宗卒允其辞。此二君者。未尝拘当代之故事。以强起其臣。此二臣者。未尝循当代之故事以苟从其君。故功泽加于当时。名声垂于后世。史笔书之以为盛事。士夫诵之以为美谈。此无他君能教其臣以孝。臣有孝可移以忠于君也。自是而后。无复礼义。史嵩之欲援例起复为丞相。王黻起复为执政。陈宜中起复为宰相。贾似道起复为平章。此数君者。未尝不以当代之故事起其臣。此数臣者未尝不以当代之故事从其君。然生灵以之而困。天下以之而乱。社稷以之而倾。贻祸于当时遗臭于后世。此无他。君不教其臣以孝。臣无孝可移以忠其君也。诗曰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臣愿 陛下以宋为鉴。使贤尽孝于亲。为万世之大臣。 陛下以礼处贤。为万世之君。此臣之愿也。亦贤之分也、以贤身任天下。四方多虞而起复之与。则仁宗之时。丹桀骜。未为无虞也。孝宗之时。金虏盛强。未为无事也。 陛下必欲贤任天下之事、不专门内之私。则贤身不可起。口则可言。宜降温诏。俾如刘珙不以一身之戚。而忘天下之忧。使贤于天下之事。知之则必言。言之则必尽。 陛下于贤之言。闻之则必行。行之则必力。则贤虽不起复犹起复也使贤于天下之事。知之而不言。言之而有隐。 陛下于贤之言。闻之而不行行之而不力。则贤虽起复犹不起复也 陛下无谓庙堂无贤臣。庶官无贤士。君盂也臣水也盂圆则水随以圆盂方则水随以方。君好谏则臣随以直君好谀则臣随以佞臣直则忤旨多。忤旨多则恶心生恶心生则禄不可保身不可安矣谁肯不保其禄不爱其身乎。臣佞则顺旨多。顺旨多则心攵心生心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