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经世文编卷四百五十七终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四百五十八
  华亭陈子龙卧子 宋征璧尚木 徐孚远闇公 顾开雍伟南选辑
  允谐尹季参阅
  顾端文集(疏 书) 孙宗伯集(疏 )
  顾端文集(疏 书)
  顾宪成
  ◆疏
  建储疏
  ○建储疏【建储立长】
  返覆辨难极为深切着明而忠爱之意蔼然有道之言也
  臣等伏见 皇上思 祖训立嫡之条、欲将三皇子暂一并封王、以待将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于此知皇上之心。有惕然其不敢自专者。而必以上合 圣祖之心为安也。又见 皇上谕辅臣王锡爵等、朕为天下之主、无端受诬、以为可痛可恨、于此知 皇上之心。有歉然其不敢自适者。而必以下合天下之心为安也。有君如此、岂不真圣君哉、乃臣等退而思之惟是待之一言、有不能释然而无疑者、 皇上之所据以为得在此。而天下之所共据以为失亦在此。此吉凶之原。安危之机。不可不早辨而慎防也。夫太子天下本。立本所以不忘天下也。豫定所以固本也。如之何其可缓也。是故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是也。待嫡非也。就见在论嫡之有无是也待将来论嫡之有无非也夫待之为言也。濡滞而鲜决。悬设而难期。挠不刊之典。溃不易之防。隳不携之信。丛不解之惑。开不救之衅。贻不测之忧。甚不可也。臣请得而历数之、 皇上之称祖训惓惓矣。顾其所言立嫡待嫡二条。意各有主。质以建储之事。判然不类。 皇子弟以其合于巳。援而附之。是为尊 祖训乎。是为悖祖训乎。其不可一也。尝考我朝建储家法。东宫原不待嫡。元子并不封王。廷臣连章累牍。言之甚详。历历可按。 皇上第以其不合于巳。置弗为省。岂 皇上创得之见有加于列圣之上乎。其不可二也。臣等闻之、凡有天下者称天子。天子之元子称太子。太子之元子称太孙。天下系乎天也。君与天一体也。太子系乎父也。太孙系乎祖也。父子祖孙一体也。故亲之主鬯承祧。于是乎在。不可得而爵者也余子则称王。王必系之地。各有分域。可得而爵者也。今欲并封三王。元子之封。何所系乎。无所系。则难乎其为名。有所系则难乎其为实。其不可三也 皇上亦曰权宜云耳。夫权者不得巳而设者也。元子升储。诸子分藩。于理为顺。于情为安。于分为称。于训为经。有何疑顾。有何牵制。有何不得巳而然乎。耦称钧大。偪所繇也。偪则凌。凌则僣。厉所阶也。岂细故哉。而姑任之。其不可四也。 皇上以圣祖为法。圣子神孙。以 皇上为法。 皇上尚不难创其所无。后世讵难袭其所有。自是而往。幸而有嫡可也。不然是无东宫也。无乃悞万世之大计乎。又幸而如 皇上之英明可也。不然是凡皇子。皆东宫也。无乃酿万世之大患乎臣每念及此。便自寒心。 皇上独能晏然而巳耶。其不可五也。且夫皇后者。所与 皇上共承宗祧者也。期于宗祧。得人而巳。宗祧得人而皇后之职尽矣岂必有嫡而后为快夫 皇上以父道临天下者也、皇后以母道临天下者也。一体也。是故。 皇上之元子。即皇后之元子也虽恭妃不得而私之也 皇上之诸子。即皇后之诸子也虽皇贵妃不得而私之也何者统于尊也。今庶民之家。妾之有子。亦以其妻为嫡母。固其定分然耳。岂必自巳出而后为子。又岂必如辅臣王锡爵之请须拜而后称子哉拜而称子晚近陋习后世或有若刘后之于仁宗者矣。 皇上何不断以大义而为此区区乎。其不可六也。况始者奉旨。少待二三年。则是二三年而巳。俄而改于二十年。则亦二十年而巳。俄而又改于二十一年。则亦二十一年而巳。犹可以岁月为期也。今曰以待嫡嗣。则未可以岁月为期也。德音方布而忽更。圣意屡迁而弥缓。非由预渎。非由众激。何以谢天下。其不可七也。善乎 皇上之言之也。曰朕为天下之主。夫为天下之主者。未有不以天下为心者也。自并封之命下。闻者莫不怅然若失。愕然若惊。一日之间。叩阍而上封事者不可胜数。至于闾巷小民。亦嚣然聚族而议也夫孰使之然哉。人心之公也。而 皇上犹责元辅王锡爵担当。锡爵夙夜趋召而来。正欲为 皇上定此一大事。排羣议而顺上旨。非所谓排当。岂其愿之。惟是日夜惶悚。矢志积诚。必欲纳 皇上于无过之地。乃真担当耳。不然 皇上尚不能如天下何。而况锡爵哉。其不可八也。凡人见影而疑形。闻响而疑声。 皇上神明天纵。信非溺宠狎昵之比。而不谅者。一意揣摩。百方猜度。殆难以家喻而户晓也。是故 皇上方以为无端受诬。天下且以为无端反汗。无端受诬。岂惟 皇上有所不堪。即臣等亦为 皇上不堪。无端反汗。岂惟臣等不能为 皇上解即皇上亦不能为臣等解皇上盛德大业。比隆三五。而乃来此意外之纷纷。不亦惜乎。其不可九也。凡此九不可。皆待之一言为之也。故曰待者事之贼也犹豫则乱谋。优游则妨断。因循则失时。徘徊则启伺迁延则养祸。岂非天下之大戒哉。伏愿 皇上反观默省。长虑却顾。以成宪为必不可违。以舆论为必不可拂。以初命为必不可爽。以新谕为必不可行。断自宸衷。亟举大典。皇元子首正储位。皇第三子皇第五子并锡王封。庶几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兄兄弟弟。宗庙之福。社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