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堤。若铁城然。舟人晨候风色。北风则南浮以达高邮。南风则北浮以达山阳。然天有时不可必也地有险不可避也幸而风色按候停勾。则鼓棹扬帆。可保旦夕惴惴之命。若浮至槐角楼。风势迅暴。又若中流西风大作。则数百里长风巨浪。拥舟激荡于石堤汹涌中。糜烂漂溺。民命葬鱼腹。靡孑遗矣。臣于去冬南廵、则十月二十五日、宝应湖、风涛没千余人、今春三月二十日、则没风涛者又八百余人舟揖勿问也、即五阅月中而漂没若此。则一年可知也十年百年又可知也生齿几何。而坐弃宝应湖中者不可胜纪。不亦伤乎。尚以 皇上之福。运艘适有天幸不败事。万一经宝应犯风涛。则害可胜言哉。言念 国计民命至此。可为痛哭。臣不胜震惧。亟檄所司勘设宝应重堤。遂即重堤为月河。以避风涛。臣愚为九利焉。夫高邮月河非不善也。使循西老堤为之。一护老堤。多一重关则老堤固。一通舟楫。夹河而行。则牵挽便。斯善之善者也。乃远老堤。当时非不知循老堤之善也特恐反啮老堤为不便故远之为之弓弦而筑月河。若张弓。弓与弦之间。环民田八万亩。费银七十余万两成之。今八十三年中。老堤不守。八万亩灌而为湖是又益一湖也岂徒伤财。又弃民膏腴。今又以二湖之势攻中堤。中堤断续。亦不守矣。臣断以为不善。臣今循宝应老堤。而为之东堤。老堤加重关焉。有所恃而不恐。一利也。东堤成。即引水注其中。舟楫由之。是以重堤为月河。一举而两得之。二利也。吾直于平土中筑护堤耳。原不为月河。而月河之费藏其中。费省而用慱。三利也。老堤得月河牵挽之便。东西并行。孰不保惜。非若高邮弃老湖于四五里之外者。则老堤增固。四利也。官民舟楫。由月河中。坐视槐角楼上下之风涛。直秦人视越人之瘠肥耳。患安能及之。五利也。二堤并恃。一堤损复有一堤。高宝兴山诸州县。亡决堤之虑。亡廪廪之危。六利也。臣为此计。使月河成耶。 国计民生幸甚。即不成耶。亦即护堤之安费而无失。七利也。护堤之间设平水闸者三。闸之下为支河。引水以入射阳湖。东注于海。取支河之土。而筑月河之堤。事省而工集。八利也。或曰东堤成为月河。则老堤夹二水中不固。独不曰高邮老堤。夹二水中。西当大湖东当八万亩巨浸者乎。高邮中堤。又不西当八万亩之巨浸。东挟月河者乎。月河广不踰六丈。风涛不兴。此人之所疑而孰知不然也但有护老堤之力而无啮老堤之害九利也夫兴九大利。而除其湖之所大害。由 国计言之。 皇上大智也。由民命言之。 皇上至仁也。伏乞 敕下该部复议了此不过两月。数万两耳。其钱粮夫料。臣河道一任之。不敢劳 圣虑朝廷所以不为掣肘臣亦不敢 请发唯 皇上留神、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三百五十一终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三百五十二
  华亭徐孚远闇公 宋征璧尚木 陈子龙卧子 李待问存我选辑
  宋征舆辕文参阅
  万司马奏议二(疏)
  万恭
  疏
  题为急陈山西善后事宜疏
  议处朵颜三卫事宜
  条陈三关通变等疏
  为查议修复久废边防大计以永保万世治安疏
  题为急陈山西善后事宜疏【山西边备】
  臣荷 皇上简命、到任之初、即查山西三关边务废弛、士马单弱、战守无备、闾里萧条、亟欲建白、少效愚忠、缘未遍历、恐涉影响、先行各司道从长会议、待臣亲自廵历、见闻的实、方敢敷陈、乃于本月十四日即被虏犯兴临地方、边邑震动、仰荷 皇上威德、诸臣用命、强虏宵退、强场复宁、顾地方伤残、民不堪命、寇贼未烕、边事因循、若不早图、何以善后、欲待司道会议、亲历敷陈、未免缓不及事、所有闻见真切、事体紧急、当早图者、条陈上请、用摅一得之愚、以蓄三年之艾、伏望 皇上敕下该部早为议处、及时举行、
  一复副将以便控制、臣查得山西边务葢三变焉。山西设镇在成化初方逢时查移镇时总兵白昂以为设自嘉靖方驳云在成化且初设镇乃副帅名色非总兵也方说为确嘉靖十年以前。大同大边二边无虞。东自老营。西达偏关。止百余里。独设副总兵一员。驻札偏关。恊同一游击四守备。秋则移驻老营防秋。冬则仍回偏关防河此初变也。二十一年、因大同疏防、酋虏入犯雁门、且侵关南内地。而鴈门平刑。遂为山西大边。乃改副总兵为镇守总兵。驻札宁武。秋则移驻适中阳方口。调度本镇各路参游守备等官兵防秋。冬则移驻偏关防河。遂东自平刑。西止黄河东岸。控制八百余里。此再变也。嘉靖二十九年、虏犯蓟镇、议令总兵官正兵一枝。每年闻警入援四十三年、又议总兵官正兵、闻警移驻蔚州。游兵一枝。移驻广昌。又于各参守营挑选精兵三千。轮委中路参将统领。移驻浑源州。如宣府有警。则移兵并守南山。所遗三关地方兵马事务。责委参将暂管提调。此三变也。而偏关副总兵罢不复设。葢以镇守居中东控鴈门。西制偏关。一帅足矣。今镇守防秋听援。乃驻蔚州。竟以山西八百里边防。付之参将等官。职级相均。不相统一。法令不行。而山西边事。始难言矣。臣愚以为蓟镇重大、山西总兵蔚州驻札、万不可巳、既趋蔚州、又防宁武、又驻偏关、奔走道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