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也。
  二曰议储才、臣窃见国家之将兵者。虽有总兵参游等官而参其权者、总督廵抚兵备也。夫此三臣者其选未尝不以才也然而任之或往往偾事、以不才废者有矣。屡易屡废者又有矣。其才若是其难。何也。军旅之事。非书生所习。其边地山川要害。虏情变诈。未易知也。又其恩信不素孚则士不愿附、威望不素着。则敌不知畏。又何恠其以才举者。而每以不才废也哉。今求士大夫之知兵者。若韩琦范仲淹辈固不可卒得矣。其次则莫若求习其事者、求习其事者、非素蓄之不能得也。臣尝考之。汉名将多为边郡太守。唐之节度使。其幕府书记参军之属。皆极一时智谋之选。使抚臣得自辟用而后人才始出后多出而持节金戊臣以为宜仿其法。以储边才、今边郡可储而用者。其内则督饷边郎也、其外则各府州县守令也、乞 敕该部特重其选别作一途用之必择其年力精强。廉能而有胆畧者、往任其事。又时察其阘葺不才、及虽才不宜边地者、亟更易之。至于抚按所举。官虽至微。亦得露章显荐。又每为破格超擢。使人人皆不以资自限。而有上进之阶。是故为边郎郡守而才者。则可以储兵备之选矣。为兵备而才者、则可以储廵抚之选矣。为廵抚而才者。则可以储总督之选矣。为总督而才者。出入本兵可也。如此行之数年。 陛下择才于是乎取之。而才之不足者。未之有也。或曰边地苦寒。而军旅多虞。恐人情仕宦之所不乐。柰何。臣则以为不然。夫边地之视内地。固有间矣。若夫士之有志功名。而慷慨任事者。苟上之人有以鼓舞而作兴之。则无不踊跃而赴者矣。此臣所谓储才之当议者也。
  三曰议重将、臣闻语曰。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冑之士。将不重而能得其死力。未之有也。臣常恠宋人每有夷狄之患。及考其由。则不知重将之过也。葢其立国。惩五代藩镇之患。而深疑武臣。故当其时。士大夫每好为议论以挤之。以王德用狄青之威名忠勇。而犹跋前躜后。忧谗避谤之不暇。彼其所以驭将者如此。今将比之于宋更何如也宜其夷狄之祸。与宋相为始终。武事不竞。有自来矣。臣窃观今日士夫。亦颇有宋人之习。大抵好凌武臣。訾之为粗才。故虽有仗金戊专阃。其寄甚重。而郡县之吏。亦每与之争揖逊俯仰之礼。以为气节。至其横遭口语。无缘自明。重者报罢。轻者行勘。事体固当尔耳。甚非所以养民。武臣之锐气。而劝之行间也。且夫武臣。固不可求备也。假如近年边将。梁震贪而智于刼营杨照傲而勇于赴敌。周尚文谩骂而仁于抚士。若以寸朽弃之。必欲求熟软庸鄙之夫。使为干城。彼其屈首折腰于权要之前。重失富贵。不啻奴隶。而责之能运筹制胜。免冑捐生。岂有是理乎。臣以为宜敕兵部转行督抚。优其相接之理。其军中赏罚。稍使得以自决。不必一一牵制以文法。至若有遭论劾者。亦当斟酌其前后功罪。常有为国惜才之意。小过私嫌。皆可勿夺兵柄。使得自効。委之以权。结之以恩。待之以礼。而士犹有不为封疆死者。则非人类也。此臣所谓重将之当议者也。
  四曰议调兵。臣窃闻善用兵者。必当明于攻守之说。是故攻可以为守。守可以为攻。此用兵者不可不知也。臣见近者每蓟镇有警。辄远调诸镇入卫。非策也。此不明于攻守之说也。人臣自保之利。非社稷之福也。臣不暇远举。即如嘉靖年间。若总督杨一清、王琼之在边镇也。时时厚集其兵。出塞耀武。使套虏畏之。辄移帐远避。不敢近边。况敢深入乎。是故当其时蓟镇无虞。亦各镇之兵。有以牵制丑虏。以攻为守也。近年以来。入卫之兵。既巳屡调。榆林延绥等镇每千里赴敌不胜其疲于奔命也。今则以调兵为推诿之地故边兵疲于奔命是以精壮日耗诸镇兵弱虏无所忌故蓟镇之患日深也臣以谓自今以后。可勿复调。即有虏警。但令各镇总督等官按杨一清王琼故事。或杨兵塞外。或乘便捣虗。刼其营帐。收其老弱产畜。使虏狼顾巢穴。自然不敢长驱。此制虏之一奇也。若以蓟镇兵少。不足御敌。则选于河南山东班军可得二万人矣。又不足。选于真定保定河间达官民兵。又可得万余人矣。又不足。选于河南山东民兵又可得万余人矣。待其有警。令一副将将之。以听总督之指挥。加以蓟镇额设之兵。亦足用矣。此其于道里甚近。粮馈甚省。孰与远调山陕。徒以弱各镇之势。而耗大司农之财也哉。晋重耳一致楚师于城濮。而齐戍墩。宋围释、田无忌直走大梁。邯郸之难遂纾。夫兵固有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者。此也。若夫一方有警。即多调兵。必处处置守。特庸将耳。此臣所谓调兵当议者也。
  五曰议赏功。臣闻兵法曰军赏不踰月。欲人速得为善之利也。今臣窃见本部主客所掌。其以军功赏者。远者或五六年。其又远者。或十余年也。又其远者。或其身死而子孙在也。求其一二年赏者寡矣。况不踰月乎。臣尝深求其故。国家以首功为重。在北虏者。其功尤重也。其功尤重。则其核尤详也。意欲以劝功耳。臣以为与其重与之而迟之足以劝有功也不若轻与之而速足以劝有功也何也。语有之。激江西之水以活涸辄之鲋。毋宁得升斗之水。易活也。今夫战士之有功者。性命系于锋镝。而必受制吏胥之手。死生决于须臾。而必待勘数年之后。虽得重赏。是激江西之水之说也。其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