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复与彼盟。以全旧好。则前日杀伤之虏。悉与伯颜为仇。伯颜虽不死于辛爱之手。而牛羊马匹。即为羣虏所夺矣。所以欲去而不敢去。此二虏不能相合之势也其在伯颜为目前之计。日修山险以为自防。则其志可识矣。夫伯颜不合。则向道巳绝。所以辛爱不能为蓟镇患。伯颜既与辛爱为仇。必以 中国为恩。岂敢构隙于两地。此伯颜所以不能为石塘岭之患也纵使辛爱不释前恨。必欲报复。则必西连诸虏。东调属夷。而后其志可逞。况此非辛爱之所能。其在蓟边、亦未有不知而忘备者。纵使能紏众而来。则伯颜牛马约十余万。亦足以饱其欲而遂其志。在我边严以待之。亦可以保于无虞矣。使伯颜终于不归。则辛爱终不敢犯我之边。何也。伯颜既与辛爱为仇。即我之伏兵也辛爱虽强。岂能越仇人之境以长驱乎。伯颜之在边不宜绝之亦不须助之诚至论也其在今日二虏相持。在彼则为害。在我则为利。在伯颜之势急。在我之势缓。惟在察伯颜之动静。料彼情之顺逆。严扑杀之禁。尽抚夷之常。其成败利钝。任彼为之耳。旁观过计之忧。恐非当局者明确之见也。
  ○答元老宣蓟并守南山书【并守南山】
  此书与近日宜昌之事有合
  承谕居庸以西边墙、较之往年颇为可恃、不知宣镇又倡为并守之说、如果昌镇自揣单弱。冀宣镇以为并守。犹之可也今昌镇不闻其不备而宣镇自倡其说。是舍巳田而耕人田。弃宣镇以守昌镇。中间必有其故矣。如果的有成筭。何不经画于虏入之初。而议论于工成之后。此皆谋身之术。而非谋 国之忠也。万一虏寇临边。则宣镇之将。必潜躲墙内。一以邀堵截之功。一以遂退缩之计。当戎马倥偬之时。粮糗未备。出入难防。是岂昌镇之利哉。若以为联墩沙土。难以修筑。况昌镇所守之内口即宣镇之外口相去甚远者。不二三十里。其水口山形。处处相同。又何有难成之业哉。若使并守之议行。不惟自弃其宣镇是又弃昌镇之外藩也。抑果为南山之利哉。
  ○答兵科欧阳栢庵议处属夷求救书【议处属夷】
  予窃料伯颜打赖之与辛爱、天生夷种、气类相同、交易结亲势所不免、但犬羊之性无常、喜则相聚而食、怒则相噬而散、其合也不能强之离。其离也不能强之合。据其势而论之。夷狄相攻者。 中国之福。而相和者非 中国之利。葢和亦寇。不和亦寇。乃虏人嗜利之心。来亦备。不来亦备实边臣御虏之要。此时欲使打赖之不与辛爱和。则沙漠往来之境。岂文法所能关防。而犬羊变诈之情又岂哨报者所能逆料。其在今日。不当究二虏之和与不和。惟在于审各路之备与不备而巳。或者谓二虏之和。大为边防之患。斯言未可信也。使打赖从来未与辛爱和。而相和自今日始是诚可忧也自庚戌之后。打赖之与辛爱。携家而处者十余年矣。偶因一言相忤。遂肯辛爱而来。其彼此子女之亲尚牵绊未绝安知气平之后、又不复相和好而去。所以前日彼之求救之心虽切。効顺之情颇诚。而不敢轻于转达 庙堂者。有见于夷情之诈能保其今日之来而不能保其它日之不去其在我边。不过尽抚处之常。严捕杀之禁。察打赖顺逆之情、为边防缓急之备。其和与不和。任彼自相攻击而巳迩来各路之报。有谓二虏相和者。有谓二虏未和者。中间未必无因、此皆出自属夷之传言。所谓和者。欲挟外夷之势以要沿边之赏所谓不和者。以安 中国之心遂住牧之计此皆疑以传疑。原非定见。前书所谓二虏欲和者情也其不能以骤和者势也其久而必相和者亦势也。总使相和之情如昔。而为边防之患者恐未必得逞如往日也、此小子一得之愚亦非远大筹边之见、并将原上相公书稿。抄誊呈览、
  ○上内阁本兵分别廵抚议用步卒书【议用步兵】
  准兵部咨该顺天廵抚右佥都御史温题称要将十路挑选步兵三万分为十枝设添十都司统领、俟贼溃墙以为策应、给与破草细料、量给酒肉以资徤步、虽无及于防春、犹及于防秋、不可自弃以狥敌等因移咨前来、会同抚镇衙门将前项事宜从长酌议务求稳便、经久可行、会题前来以凭施行准此、看得廵抚所题挑选步军、每路多者三四千名、少者亦不下二千名、由是观之、不但未知边军之数、亦未知边方之情者也、查得蓟镇军数、除标下游兵之外。总计十路之军。止得五万三千六百有余。此系四十二年旧额之数其四十三年伤残之数尚未开除。及查本镇巳有副参十员。提调二十员。守备五员。把总四员统之。以为官多军扰差拨不敷。除守墩架炮出哨尖夜等项势所必用。尚有沿边应守。大小关营城寨三百三十四处以为地广人稀。防守不足。请悉数之以终其说可乎。查得第一路石门寨边、长二百余里。本路官军七千一百有余、应守关营城寨三十三处、见有参将白文智守备赵云龙提调王廷栋等共五员管之、第二路燕河营边长二百三十里、本路官军六千六百八十有余、应守关营城寨二十六处、巳有副总兵傅津提调褚光祖等五员管之、第三路太平寨边长三百四十余里本路官军九千二百有余、应守关营城寨四十一处、见在参将时鸾守备罗端提调刘经等七员管之、第四路马兰谷边长三百二十余里、本路官军九千九百有余应守关营城寨四十四处见在副总兵袁正提调郑宝等六员管之以上四路军数尚有六七千以至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