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存二行。《目录》有後序、跋,亦阙。此书传本绝稀。曝书亭所藏,仅有其诗,未见全帙也。(卷首有“红豆书屋”、“惠栋之印”、“定宇”诸朱记。)

  △艮斋先生薛常州浪语集三十五卷(旧钞本)

  宋薛季宣撰。有宝庆二年知抚州军州事侄孙旦序云,出守临汝时,从其家发箧中书,诠次得三十五卷而锓诸梓。此即出自宋刊本。惟辗转传钞,讹夺甚多,无从校正耳。凡《赋》三卷,《诗》十一卷,《文》二十卷,末卷附录诸公祭文、挽诗及陈止斋撰《行状》、吕成公撰《墓志铭》。

  △石湖居士文集三十四卷(旧钞本)

  宋范成大撰。陈氏《书录》载《石湖集》一百三十六卷。今仅存《诗集》一种,曰《文集》者,犹仍旧本也。有杨万里序,男莘跋。旧为吴文定藏书。板心有“丛书堂”三字。其全集尝刻於嘉泰间,卷末有“奉议郎枢密院编脩官兼实录院检讨官兼资善堂小学教授龚颐正校正”一行。

  △石湖居士集三十四卷(明活字本)

  此本用活字摆印,板心有“弘治癸亥金兰馆刻”八字,与旧钞本间有小异处。(卷首有“季振宜藏书”、“季沧苇图书记”二朱记。)

  △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影钞宋本)

  宋杨万里撰。诗集旧有淳熙间刘伯顺刻本,今不传。此出端平刻本,有刘炜叔序,旧为璜川吴氏所藏,卷末俱有“嘉定元年春三月男长孺编定,端平元年夏五月门人罗茂良校正”二行。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原本诗文合编,乾隆间裔孙振鳞刻本诗、文分为二集,窜乱旧第。诗,《江湖集》原作七卷,讹分八卷;《南海集》十一卷,误分十二卷。惟《诗集》总为四十二卷,虽有更易,尚与原本大致相同。若《文集》则臆分四十二卷,尽失其真,并遗去《尺牍》一类。今案:是本《诗集》四十二卷後,四十三、四十四为《赋》,四十五为《辞》、《操》,四十六、四十七为《表》,四十八为《笺》,四十九至六十一为《启》,六十二为《疏》,六十三至六十八为《书》,六十九、七十为《奏对劄子》,七十一至七十六为《记》,七十七至八十三为《序》,八十四为《六经论》,八十五、八十六为《圣徒论》,八十七至八十九为《千虑策》,九十为《程试论》,九十一至九十四为《庸言》,九十五为《解》,九十六为《杂著》、《册文》、《牒议》、《策问》,九十七为《词》、《疏》、《箴》、《铭》、《赞》、《乐府》,九十八至一百为《题跋》,一百一至一百二为《祭文》,一百三为《文》,一百四至一百十一为《尺牍》,一百十二为《东宫劝读录》,一百十三为《淳熙荐士录》,一百十四为《诗话》,一百十五至一百十七为《传》,一百八十、一百十九为《行状》,一百二十、一百二十一为《碑》,一百二十二至一百三十二为《墓表》、《志铭》,一百三十三《附录》,历官告词、诏书、谥告,终焉备举之,以存原本之旧。又案:淳熙十二年,公以地震上疏,论朝臣言无事於有事之时之失者凡十。《宋史》本传概误作“言有事於无事”,与其命意相背。《集》中不误,足订《宋史》之失。(卷中有“御史之章”、“季振宜印”、“沧苇”、“璜川吴氏收藏图书”诸朱记。)

  △诚斋先生文脍前集十二卷後集十二卷(元刊本)

  题:“建安李诚父编。”此摘取全集中《策论》分类编之,以供场屋掇拾之用。元时书肆刻本。前有方逢辰序,词意鄙浅,疑亦伪讬。

  △渭南文集五十二卷(明刊本)

  宋陆游撰。旧有汪大章序,已缺;惟存《宋史列传》一篇。案:汲古阁毛氏所刻《渭南集》五十卷,有《入蜀记》,无《诗》,乃从华氏活字本重刻。此则无《入蜀记》,有《诗》九卷,殆即子晋跋所谓绍兴郡刻本也。

  △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十卷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八卷,附陆放翁诗选别集一卷(明刊本)

  宋罗椅、刘辰翁选。旧有弘治丁巳南京户部主事蜀刘景寅刻本。《别集》一卷,景寅取方虚谷《律髓》所选者附之。是本为嘉靖十三年宜黄县令莆田黄漳重刻;惟弘治本罗选有圈点,而此本无之。前有大德辛丑罗憼序,弘治十年吴郡杨循吉序,後有刘景寅、黄漳二跋。

  △水心先生文集二十九卷(明刊本)

  题:“龙泉叶適选。”此书传本绝稀,见陈氏《书录》、赵氏《读书附志》,分卷俱合,乃当时原本,黎氏所未见也。(卷首有“季振宜印”、“沧苇”、“季振宜藏书”诸朱记。)

  △石屏诗集十卷(明刊本)

  题:“天台戴复古式之。”卷首,载其父《东皋子诗》十首,第十七卷,附录其裔孙所作,弘治中十世孙镛辑本也。前有绍定二年浚仪赵汝腾序,又淳祐三年荆溪吴子良後序,嘉定三年四明楼钥序,淳祐壬寅旴江包恢《书後》,又,东平赵以夫、浚仪赵汝谈、建安真德秀潜斋、王埜寿峰、倪祖义、赵蕃、姚镛、巩丰、杨汝明诸跋。又有至正戊戌宣城贡师泰、弘治十年同邑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