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妙斋金石文考略》十六卷
 国朝李光映撰。 雍正己酉刻本,佳。 道光丁酉,盛氏得其板,以为重刻。
《分隶偶存》二卷
 国朝万经撰。 原刻本。 乾隆己丑刻本。 道光壬辰重刻本。
《淳化秘阁法帖考证》十二卷
 国朝王澍撰。 冰壶阁刻本,佳。
《竹云题跋》四卷
 国朝王澍撰。 乾隆三十二年钱氏人龙刻本。 附朱笠亭撰《金粟逸人逸事》一卷。 乾隆戊申温氏重刻本。 乾隆辛卯,陈焯、杨建又校刻《虚舟题跋》十卷,增于《竹云》本,且有异同。越三年甲午,焯、建复校刻《虚舟题跋补原》七卷,世所谓《竹云三跋》。并沈芥舟先后手书,刻甚精。
《金石经眼录》一卷
 国朝褚峻摹图,牛运震补说。 乾隆初刻本,一名《金石图》,四卷。
《石经考异》二卷
 国朝杭世骏撰。 《杭世七种》本。
右目录类金石之属
史部十五
史评类
《史通》二十卷
 唐刘子元撰。 明嘉靖间陆俨山蜀中刻本,与时本多二页。 万历丁丑张之象校刻本。 明王维俭《训故》本,入《存目》。 明李维桢、葛孔延《评释》本。 国朝黄叔琳《训故补》本,入《存目》。
《文史辨俗通议》 卷
 国朝章学诚撰。 阮氏刻本。 (刻本近归杭州书局,有重修。又有贵州刻本。)
《史通通释》二十卷
 国朝浦起龙撰。 乾隆十七年刻。
《唐鉴》二十四卷
 宋范祖禹撰。 明吕镗刻本。 弘治十年白昴刻本。 宋板小字本。
《唐史论断》三卷
 宋孙甫撰。 学海本。 《艺海珠尘》本。 《函海》本。 《学津讨源》本。 (粤雅本。 宋有绍兴、端平两刻。)
《唐书直笔》四卷
 宋吕夏卿撰。 聚珍本。 闽覆本。 桐华馆刻。 (顷收旧抄本,与聚珍本不同。)
《通鉴问疑》一卷
 宋刘羲仲编。 津逮本。 学津本。 陈刻《通鉴》附本。
《三国杂事》二卷
 宋唐庚撰。 《眉山集》本。 《学海类编》本。 《函海》本。 读画斋本。
《读史管见》三十卷
 宋胡寅撰。 《四库》存目。 明张溥刻本。
《涉史随笔》一卷
 宋葛洪撰。 明弘治间刻本。 《得月簃丛书》本。 知不足斋本。
《六朝通鉴博议》十卷
 宋李焘撰。 此下及《大事记讲义》,《四库》并依鲍士恭家本。
《大事记讲义》二十三卷
 宋吕中撰。 旧抄本后,附《中兴讲义》一卷,昭文张氏藏。题衔云“黄甲省元肇庆府学教授,温岭吕中《讲义》。省元国学前进士,三山缪烈、皋兰蔡炳编校。 千顷堂藏有《皇朝大事记》九卷,即与二十三卷者同一书而删节颇多。又有《中兴大事记》四卷,世无传本。以《宋史》全文所引证之,盖亦删节之本。昭文张氏《书志》。
《旧闻证误》四卷
 宋李心传撰。 《函海》本。 昭文张氏有宋残刻本二卷,汲古阁藏书。原十四卷,其残本则第一、二两卷也。 桐华馆刻。 (汲古阁有影宋本。)
《通鉴答问》五卷
 宋王应麟撰。 附《玉海》元刻本。 今刻本。
《历代名贤确论》一百卷
 不著撰人。 明弘治中钱孟濬刻本,作《唐宋名贤确论》。
《历代通略》四卷
 元陈栎撰。 明正德壬戌王静刻本。 崇祯乙亥袁应兆刻本。
《史纂通要后集》三卷
 元董鼎撰。括金、宋两朝事迹,以续胡氏之本。 昭文张氏有影写元抄本。
《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十七卷
 元胡一桂撰。 大兴朱氏有元刻本,今售出。
《学史》十三卷
 明邵宝撰。 明刻《经史全书》本。 崇祯辛未刻,附,简端录》之后。后附《容春堂杂抄》一卷。
《史纠》六卷
 明朱明镐撰。 桐华馆刻本。卢抱经跋云,分上下二卷。 指海本。
《御批通鉴纲目》五十九卷《通鉴纲目前编》十八卷《外记》一卷《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七卷
 康熙五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撰。 内府刻本。 宋荦苏州刻本。
《御制评鉴阐要》十二卷
 乾隆三十六年,大学士刘统勋等恭录。 内府刻本。
《钦定明鉴》二十四卷
 嘉庆二十三年奉敕撰。 内府刻本。
右史评类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卷七 独山莫友芝子偲
子部一
儒家类
《孔子家语》十卷
 魏王肃注。 明刊无注本,半页九行,行二十字。 明吴勉学刊注本。 正德辛巳,张公瑞刊何孟春注本八卷。 黄鲁曾刊本。 包山陆氏本。 葛鼐刊注本,窜乱失次。 汲古阁刊本。 乾隆庚子,李容重刊汲古本。 元王广谋《标题句解》三卷,注既浅陋,正文亦加删易。 明何孟春注亦非足本。 汲古阁两次得宋板,凑合刊成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