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此同,云始于太平御览,旧本四千讹作一千,今校改,核计实四十四部,四千三百一十卷。〕
 
  太平御览一千卷 李昉等撰。
 
  广记五百卷 李昉等撰,原释,博采群书,以类分门。(见通志校雠略。)
 
  〔侗按:广记上应增太平二字,校雠略云,古之编书,但标类而已,未尝注解其著注者人之姓名耳,盖经入经类,何必更言经,史入史类,何必更言史,但隋其凡目,则其书自显,惟隋志于疑晦者则释之,无疑晦者则以类举,今崇文总目出新意,每书之下,必著说焉,据标类自见,何用更为之说,且为之说也,已自繁矣,何用一一说焉,至于无说者,或后书与前书不殊者,则强为之说,使人意怠,且太平广记者,乃太平御览别出广记一书,专纪异事,奈何崇文之目所说不及此意,但以谓博采群书,以类分门,不知御览之与广记又何异,崇文所释,大概如此,举此一条,□□可见其他。
 
  侗谓此论谬甚,朱锡鬯尝辨之,说详附录。〕
 
  册府元龟一千卷 王钦若等撰。
 
  天和殿御览四十卷 晏殊等撰。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旧本脱殿字,今校增,遂初堂书目作天平殿,误也。〕
 
  彤管懿范七十卷 王钦若等撰。
 
  〔侗按:玉海礼仪类引崇文目同,通志略无范字,宋志又有目十卷。〕
 
  修文殿御览三百六十卷 祖珽等撰。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旧本脱修文二字,今校增,隋志作圣寿殿御览,陈诗庭云,诸家书目或题祖孝征撰即珽字也。〕
 
  玉府新书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云,梁齐逸人撰,不著名氏。〕
 
  麟角抄十二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本脱麟角二字,作□抄十二卷,今校增。〕
 
  麟角一百二十卷
 
  〔侗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欧阳询撰。〕
 
  书抄一百七十三卷 虞世南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是书成于隋世,故隋志已著录,作一百七十四卷,书录解题、宋志及今本并一百六十卷,读书后志、一百二十卷,诸家书目多有北堂二字,惟隋志、旧唐志与此同。〕
 
  通典二百卷 杜佑撰。
 
  会要三十卷 王溥撰。
 
  〔侗按:诸家书目并作五代会要。〕
 
  会要四十卷 苏冕撰。
 
  集类一百卷 刘绮庄撰。
 
  唐会要一百卷 王溥撰。
 
  集类略三十卷 高邱词撰。
 
  事鉴五十卷 郭道规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类林十卷 于立政撰。
 
  〔侗按:宋志作于政立。〕
 
  唐书类苑二卷 邵思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十九书语类十卷 是光乂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唐志十九下有部字,注云,光乂后赐姓齐,宋志、语类作类语,晁光乂撰误。〕
 
  新修唐朝事类十卷 郭廷诲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无新修二字,通志略,唐朝作唐书。〕
 
  群书致类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九经类义二十卷 刘济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作九经类议,注云一作义。〕
 
  艺文类聚一百卷 欧阳询撰。
 
  初学记三十卷 徐坚等撰。
 
  六帖三十卷 白居易撰。
 
  〔侗按:醉吟先生墓志云,又著事类集要三十部,诗人目为白氏六帖,唐志又作白氏经史事类,注云一名六帖。〕
 
  王氏千门四十卷 王洛宾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王氏不著名。〕
 
  编珠五卷 杜公瞻撰。
 
  〔侗按:宋志、四卷。〕
 
  鹿门家钞九十卷 皮日休撰。
 
  备举文言二十卷 陆贽撰。
 
  〔侗按:读书后志、玉海引崇文目并同,旧本文讹作,又今校改,宋志、三十卷。〕
 
  警年十卷 陆羽撰。
 
  词圃十卷 张仲素撰。
 
  穿杨集四卷 马幼昌撰。
 
  青□十卷
 
  〔侗按:此条旧阙一字,无本可证。〕